书城文学小窗幽记(上)
6377500000040

第40章 真放肆不在饮酒高歌

“原文”

真放肆不在饮酒高歌,假矜持偏于大庭卖弄。看明世事秀,自然不重功名;认得当下真,是以常寻乐地。

“译文”

真正地不拘形迹不一定要饮酒狂歌,虚假的庄重却偏在大庭广众中故作姿态。能将世事看得明白透彻,自然不会过于重视功名;认识到什么是真实,就能常常寻到心性愉悦的天地。

“赏析”

性情中人往往不拘于常礼,或者纵酒高歌,或者狂放不羁,但是真性情既不在饮酒高歌,更不必故作姿态于大庭广众之中。唐代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就是放荡不羁、不拘形迹之人,他曾经骑着毛驴经过华阴县,县令不认识李白,不准他骑驴过境,李白于是作诗云:“曾使龙巾拭唾,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想知县尊于天子,料此地莫大于皇都,天子殿前尚容吾走马,华容县里不许我骑驴。”知县大惊,向他谢罪。

“故事”

郭亮不畏权势

东汉时,有个叫李固的朝廷官员,他秉性耿直,不畏权贵。因一再抨击宦官外戚专权,结果被梁冀等人杀害,尸体被扔在大路上。梁冀还下令:如果谁敢来哀悼,就判谁的罪。

李固有很多学生,听到这个消息后,都不敢为老师哀悼。只有一个叫郭亮的学生,一向钦佩老师的耿直无私,希望自己也能像老师一样,做个刚正不阿的人。

他不顾别人的劝阻,不畏强暴和危险,决心为老师收尸。然而朝廷却不允许他这样做,于是他就在李固的尸体旁痛哭,守了三天三夜,不肯离去。

后来,郭亮的行为博得朝野人士的赞誉,朝廷不得不允许郭亮将李固的尸体入殓,埋葬在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