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小窗幽记(上)
6377500000021

第21章 习忙可以销福,得谤可以销名

“原文”

清福上帝所吝,而习忙可以销福;清名上帝所忌,而得谤可以销名。

“译文”

上帝不会轻易给予人安逸清闲的福分,而习惯于忙碌可以消减这不吉的所谓福分;上帝不会轻易让人有清雅的名声,而受到他人的诽谤可以减少这种不吉的名声。

“赏析”

清福是指清闲安逸的生活,人们有时希望能享清福,但实际上,清闲安逸不是人人都能消受的,也是为上帝所不允许的。清闲的环境,容易消磨人的意志,使人失去生命的活力,手足懒怠,脑力也会退化,失去追求,生命也就会走向尽头。君不见操劳一生的老人,是从来也闲不住自己的手脚的,一旦离开他们辛苦奋斗一生的地方,就会很快衰老而体力不济,出现令人悲哀的结局。所以在忙碌中,可以消除那种不应有的清福。

美好的名声,也不是人人都能承受得了的,得到名声又往往为名声所累,这也是司空见惯的事。名声太大,会招来祸害,上帝吝惜名声,不愿随便给予,倒是遭到谤毁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可以避免被人嫉妒,得以保全自己。

“故事”

闵仲叔辞侯霸

汉光武帝刘秀平定天下,建立东汉政权的时候,太原人闵仲叔正在家中过着清贫恬淡的日子。

一天,好友周党来访,正赶上闵仲叔吃饭。餐桌上只有一盘豆子、一杯白水,连一小碟下饭的小菜都没有。闵仲叔一口豆、一口水,倒也吃得怡然自得。

周党看了,眉头皱起来,心里不是滋味。第二天,周党派人送一挂生蒜给闵仲叔,闵仲叔苦笑着摇摇头:“本想清静无事,反倒招惹来了麻烦。”他将生蒜挂到墙上,却连一瓣都没有食用。

东汉新建,律令草创。百业待举,百废待兴。值此用人之际,刘秀命司徒侯霸辟召天下贤良方正之士入朝效力。闵仲叔是一方名士,自然也在辟召之列。

也许是征辟的贤士太多一时难以接待,许是司徒政务繁杂分身乏术,许是还有什么别的原因……总之,侯霸并没有给闵仲叔安排什么具体事务让他去做,也没有与他谈论什么国计民生的大事。第二天,他便递上一份辞呈,甩手回乡读书去了。仅此一次不快的经历,闵仲叔便对官场大失所望。后来,皇帝再度征召他担任博士,他依然不为所动。

一个无权无势的读书人,竟然舍弃司徒之辟,不受皇帝之征,闵仲叔一时名声大振。随着声望一天高过一天,便有许多人赶来攀附巴结,搅扰了闵仲叔清静的生活。为了过清静的生活,他离开家乡,移居安邑。

到了安邑,日子倒是安静,可没有丰厚的收入,加上年迈多病,闵仲叔一家的生活变得愈加困顿,平时连猪肉都吃不起,只能买来一片猪肝做菜。

屠夫有时觉得只卖一片猪肝不值得,便常常拒绝这个贫寒的顾客。闵仲叔并不计较,仍平和地喝着粗茶嚼着淡饭。有一天,他忽然看到餐桌上又有了久违的猪肝,便追问是怎么回事。

儿子告诉他,是安邑县令特意嘱咐过屠夫,要他们不许难为闵仲叔。闵仲叔听了,一声长叹:“我闵仲叔怎么能因为想吃自己爱吃的东西,而给安邑人增添麻烦呢?”于是,全家再度迁居。这一回走得更远,他们去了沛郡,即今安徽濉溪县西北住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