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遥望一片星空:品味西方文学经典
6374200000046

第46章 “宪章运动”时的英国——《双城记》第二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末到四十年代末,工人运动发展为全国性的宪章运动。在宪章运动中产生了宪章运动文学,这是无产阶级文学在英国文学史以至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狄更斯《双城记》是这个时期的重要作品。

宪章运动产生的社会环境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逐渐上升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十九世纪三十到七十年代,英国通过一系列社会改革法案,工业资本主义取代了商业金融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的地位,在经济上、政治上取得绝对优势。三十年代初,资本主义剥削极为残酷,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劳资矛盾已逐渐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有压迫就有反抗,三十年代末到四十年代末,工人运动发展为全国性的宪章运动。到了五、六十年代,英国资产阶级在国外殖民地进行大规模的血腥掠夺,国内经济表面上一片繁荣景象,统治阶级实施点滴的改良,用小恩小惠收买工人,以缓和阶级矛盾。在英国工人阶级内部,运动受到工联主义的严重影响,处于低潮。

在思想学术上,各种反动思潮十分猖獗,纷纷为资本主义剥削辩护。经济学上,马尔萨斯(1766-1834)的《人口论》形成于工业革命初期,它为了掩盖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把社会贫困的原因归于人口的增长。十九世纪中叶,曼彻斯特政治经济学派兴起,他们代表工业资本家的利益,建立了一套自由贸易、自由竞争的学说,旨在追求无限制的利润,把贫困归因于社会竞争失败。哲学领域中,盛行的是功利主义,以边沁(1748-1832)和穆勒(1806-1873)为代表。他们宣称社会政策的依据应该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但他们断定人类行为的根本动力是利己主义,并且认为统治阶级、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道德是合理的。卡莱尔(1795-1881)揭发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金钱崇拜”和伪善,批评马尔萨斯和曼彻斯特政治经济学派,但他提倡一种改良主义,要求像中古一样建立严密的宗教信仰,由社会上的卓越人物来组织管理,以此克服资本主义社会的混乱。改良主义从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一直在英国流行,严重影响了英国工人运动的开展。

这一时期英国主要文学流派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了狄更斯、萨克雷、夏洛蒂·勃朗特和盖斯凯尔夫人等作家,他们的作品以同情的态度描写劳动群众的贫困生活,反映了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后的英国社会生活,但他们的作品带有浓厚的感伤色彩,他们惧怕和憎恶革命,主要从人道主义思想出发,提出改良的措施,来缓和阶级矛盾。他们站在小资产阶级的立场上对社会提出批判,主要反映了小资产者的要求。他们最擅长的题材是小资产阶级个人奋斗的历史,正面人物几乎都是小人物,如小商人、小市民、小手工业者、贫苦的家庭教师、破落贵族的子弟等。

在艺术手法上,在继承了十八世纪现实主义和感伤主义小说的传统的精粹后,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也作出了自己的很大贡献,特别表现在情节结构和人物刻画方面作了许多很大的革新。在五、六十年代,英国多数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变得更加缓和,显示出和资产阶级统治妥协的倾向,进一步提倡改良主义,悲观绝望的情绪有所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