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遥望一片星空:品味西方文学经典
6374200000012

第12章 从地狱到天堂的幻游——《神曲》第三

但丁的神曲一共分为三部,分别是《地狱篇》、《炼狱篇》和《天堂篇》。由于但丁的描写是先从地狱开始的,最后才写到天堂,因此这部文学名著可以说是“从地狱到天堂的幻游”。

在诗篇的一开始,但丁就说道:“在人生的中途,我迷失在一个黑暗的森林之中。”按照他的生平推算,这一年正好是公元1300年,但丁那年35岁。迷了路的但丁在心惊胆战中开始寻找出路,谁知却在一个荒凉的山坡上遇到了一头狮子、一头豹子和一头狼,这下可把他吓破了胆。正在但丁惊慌失措的时候,他奇迹般地看见了一个人。喜出望外的诗人于是向他求救,没有料到这个人竟然是但丁极为崇拜的古罗马诗人维吉尔。不仅如此,维吉尔也正是受但丁爱慕的女子贝亚特里齐的指派,前来帮助但丁逃脱危难,从另一条路走向天堂的。听维吉尔说明前来的目的后,但丁异常高兴,他立即就接受了维吉尔的引导。在维吉尔的带领下,但丁先游历了地狱和炼狱,最后才见到贝亚特里齐并在她的引导下游历了天堂。我们的故事就先从但丁的地狱之游开始讲起。

可以这样说,但丁的《神曲》之所以会闻名于世,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对地狱之游的描写。在《神曲》的三部分之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也是《地狱篇》。但丁将这个充满残酷和血腥的黑暗世界从上往下分为了九圈,有些圈又分若干层。因此,地狱从形状上看起来就像一个漏斗一样,越往下越小。有人或许会问:“但丁为何要这样安排呢?”其实,他这样做的目的是要明确地区分出罪人灵魂的罪恶大小,罪越大的就被放在刑罚最残酷的圈里接受惩罚,从而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对比感。下面我们就按照但丁的“旅行”路线,分别去参观这九圈地狱吧。

我们跟随但丁首先来到的是第一圈“候判所”。顾名思义,“候判所”就是等候裁判的地方。怎么在地狱里还会有灵魂需要等待裁判呢?下地狱难道不是裁判吗?不是的。但丁之所以要在《地狱篇》里安排这样一个地方,是为了说明他对待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哲学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以及另外一些不信基督教的古希腊英雄赫克托尔的态度。在但丁看来,这些人之所以要进地狱,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多深的罪恶,而仅仅是由于他们不相信基督教。可是,由于在这些人生活的时代,基督教并没有诞生,因此他们不信教是可以得到原谅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但丁在“候判所”里,给这些哲学家和英雄安排了一座宏伟的城堡以供他们的灵魂安息。在这座城堡四周,有着美丽的草地河流,阳光也十分充足。看来,但丁虽然由于宗教信仰的原因将古代哲学家放入了地狱,但是他并没有完全否定这些人的价值。相反,但丁的做法让我们感觉到了他对古典学术的崇拜。至于他为何会把特洛伊城的大王子赫克托尔放在“候判所”里,读过《埃涅阿斯记》的人就知道,那是由于特洛伊人其实是意大利人传说中的祖先这个原因。

离开第一圈“候判所”之后,接下来的第二、三、四和五圈都是那些生前不能节制的人死后的灵魂居所。什么是不能节制的人?实际上,这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那些贪婪的人,他们或者贪图钱财,或者贪图美食,或者贪图美色。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人,在但丁看来死后也会来到地狱,这种人就是不能节制自己的怒火的人。这种人只知道发泄自己的愤怒,根本不顾他人的感受,自然死后会遭到惩罚。

在第二圈中,受惩罚的是一些好色者的灵魂。但丁在这一圈里安排了很多他所知道的“色鬼”,历史上比较著名的有:被誉为“人间最美丽女人”的海伦以及她的情人、特洛伊城的小王子帕里斯;被誉为“战神”的希腊英雄阿喀琉斯;“埃及艳后”克里奥佩特拉等等。这些人的灵魂由于生前沉溺在色欲之中,因此但丁给他们的灵魂安排了被刺骨的寒风长年累月吹荡的惩罚。这些可怜的灵魂在寒风中四处飘荡,痛哭声不绝于耳。如果有人要问诗人这样安排的原因,那就应该归因于但丁的宗教信仰了。我们知道,但丁所皈依的基督教教派是“圣芳济派”,这个教派坚持绝对的“禁欲主义”。因而,在但丁看来,纵欲的人肯定是罪恶深重的,死后定受惩罚。

往下走的第三圈里住着贪食者的灵魂。诗人对他们灵魂遭受惩罚的描写十分简单:很多饿狗不停地撕咬这些生前贪吃的家伙。在这里,但丁的安排表现了极强的“因果循环”观念,生前所做的恶事,死后必定受到同样的惩罚。

第四圈惩罚的灵魂是贪财者的。这些人由于生前贪财,就连死的时候都还要抱着钱死去,因此他们的灵魂变得十分沉重。为了对他们重重地惩罚,但丁让这些人的灵魂抱着重物,相互不停的撞击,永远得不到安息。有趣的是,在但丁的笔下,这些贪财者大多是祭师、主教和教皇。因此,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但丁对教会黑暗的痛恨。

再往下走,我们就到了那些不能节制怒火的人接受惩罚的第五圈。这些人的灵魂生前经常怒火冲天地跟别人吵来吵去、打来打去,因此在他们死后,但丁安排了他们的灵魂在肮脏的污水中互相殴打。打斗的场面非常惨烈,有的人甚至被别人咬得一块一块的。生前控制不住怒火的人,死后就是这样的下场。

如果说上面五层地狱的惩罚已经够严厉的话,那么下面四层地狱的惩罚就只能用残酷来形容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原来,从第六圈开始,但丁就进入了所谓的“下层地狱”。在但丁的笔下,这些圈里的惩罚往往是超过了灵魂生前罪行的。

第六圈被称为“地帝城”,这里是地狱的首都,惩罚的灵魂是那些邪教徒的。这些邪教徒由于生前宣扬“灵魂与肉体同时灭亡”的邪教学说,因此他们死后其灵魂就被放在了一个开着盖子的棺材里,被熊熊烈火焚烧。在这个地方,但丁遇见了佛罗伦萨的基伯林党人法利那太,这个邪教徒的灵魂也在一口棺材里接受着烈火的惩罚。

过了第六圈“地帝城”之后,经过一段快要崩跨的岩壁,但丁来到了地狱的第七圈。在这一圈里,被惩罚的灵魂是那些生前残暴至极者的,他们大多是一些暴君。这些人生前残暴地杀戮和掠夺自己的百姓,因此他们死后的灵魂就被放在滚烫的血河里面熬煮。在这些人之中,既有但丁生活时期意大利两大政党的首领,也有希腊化时期马其顿王亚历山大。他们的灵魂在热河里上下翻滚,却根本得不到救助。

逃离恐怖的第七圈之后,但丁来到了《地狱篇》集中描写的第八圈。在这一圈里,但丁让那些罪大恶极的人接受了最严酷的惩罚。诗人把第八圈又分为了九条沟,每条沟里都住满了罪孽深重的灵魂。他们之中既有淫谋者、买卖圣职者,也有贪污者、伪善者等。其中,买卖圣职者(主要是教皇)被放在第三条沟里接受惩罚——他们倒栽葱在一个个石洞里,露在外面的脚被烈火烧得不住抖动。除了教皇,那些贪污者也得到了应有的下场,他们被第五条沟里沸腾的沥青熬煮着。在第六沟中接受惩罚的是伪善者(主要是教士),这些人受到的惩罚很特别——他们身穿彩色的外衣,看起来十分悠闲地漫步,实际上他们走得慢是因为他们的漂亮外衣是用铅制作的,沉重的铅压着他们根本就走不快。另外一个沟——第八沟,是专门用来惩罚那些生前进行出谋划策者的。让人觉得惊奇的是,但丁竟然将《奥德赛》中的英雄奥德赛也安排在这里受罚。原来,由于奥德赛的“木马计”,使得希腊人能够打破特洛伊城的坚固城防。正如上文说到的一样,在但丁眼中,特洛伊人其实是意大利人的祖先。但丁把奥德赛安排在这里受罚,实际上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在第八条沟里,奥德修等人被火烧得四处逃窜。但丁的寓意在这里很明显:“他们正在火焰中为木马藏兵之计而呻吟,那一计骗开了城门,罗马人的高贵的始祖不得不从那儿逃去。”

好不容易离开了恐怖的第八圈,但丁来到了地狱的最深处——第九圈。在这一圈里,居住的是那些生前叛逆者。第九圈一共分为了四个环,分别惩罚四种叛逆者:第一环惩罚背叛亲族者;第二环惩罚卖国者;第三环惩治背叛朋友者;第四环是地狱的最后一环,这里惩罚背叛恩人的罪人。在这四环之中,最让人觉得恐怖的是第二环和第四环。第二环名叫“安泰诺”地狱,这里的灵魂都被冻结在一个巨大的湖里。但丁在这个死亡之湖里安排了那些政治上勾心斗角者的灵魂,其中就有意大利比萨城盖尔夫党的领袖乌哥利诺,还有基伯林党的领袖罗吉埃利大主教。地狱的最后一环叫做“犹大”地狱,这里的恐怖场景几乎到了让人不敢继续往下读的地步:罪人们都被冻在透明的冰中,像巨人一样高大的“地狱之王”鲁西弗亲自惩治这些灵魂。说来大家或许不相信,“地狱之王”鲁西弗是个三个头、三张脸的怪物。他的每张脸下面都有两个翅膀,所有的翅膀不停地扇着风。想知道地狱之王是怎样惩罚罪人的吗?他的每张嘴里都咬着一个罪人,先剥皮然后吃掉。在但丁遇见他时,他的嘴里正在吃的就是出卖了耶酥的犹大和谋杀恺撒大帝的帕鲁托斯和凯西阿斯。

正在但丁观察巨人的时候,维吉尔嘱咐他抓着鲁弗西的翅膀到巨人的腰下,然后倒转身躯往上爬。于是,在通过一个狭窄的石缝后,但丁离开地狱进入了炼狱。

在《神曲》中,炼狱位于南半球的海中,这里是灵魂赎罪的地方,从外形上看就像一座七层宝塔一样。但丁来到这里时,山门外正游荡着很多忏悔太晚或被逐出教会的灵魂。幸好有维吉尔的带领,但丁才顺利进入了第一层。第一层是生前骄傲者的忏悔地,但丁看见他们正在歌唱圣诗。接着但丁来到了第二层,这里居住着嫉妒者的灵魂,这些灵魂互相依靠着向上帝祈祷。离开嫉妒者,但丁来到了第三层。这里是愤怒者的忏悔地,这些人因为生前喜欢生气,所以上不了天堂,只能在这里每天吟唱“上帝的羔羊”。接下来的几层,但丁的描写十分简略:第四层居住着生前懒惰者的灵魂,他们在这里辛勤劳作,以弥补生前的罪过;第五层是喜爱财物者的悔罪处,他们的灵魂在这里亲吻着大地;第六层的惩罚比较有意思,这里的贪食者不仅得不到吃的,相反他们只能“望梅止渴”;炼狱的最后一层居住着那些生前好色者,他们的灵魂由于欲火过重,因此死后需要接受火的锤炼。

离开这七层忏悔所后,但丁来到了“地上乐园”。这个乐园不愧其名,这里鸟语花香、清泉小流,一派宁静和安详。正在但丁陶醉在美景时,维吉尔不见了,而但丁爱慕的贝亚特里齐却忽然在仙雾缭绕中从天而降。原来,维吉尔的任务已经完成,现在该贝亚特里齐接引但丁上天堂了。于是,我们跟随但丁来到了天堂。

在但丁的笔下,天堂共分为九重:第一重是“月球天”,这里居住着那些正直的人们;第二重是“水星天”,是行善之人的乐园;第三重是“金星天”,那些博爱仁慈的人就住在这里;第四重是“太阳天”,以前那些伟大的基督教神学哲学家便把这里当作安息之所;第五重是“火星天”,但丁让一些殉道者以及“十字军”战士的灵魂住在这里;第六重是“木星天”,这里的主人是生前正直智慧的君主;第七重是“土星天”,那些生前潜心修炼,不动欲念的修士的灵魂就在继续修养;第八重是“恒星天”,这里的主人自然就是神圣的基督、圣母和圣彼得;最后一重天叫做“水晶天”,大家或许已经想到了,这里就是上帝的所在,但丁爱慕的贝亚特里齐也幸福地生活在这里。到了这里,诗篇进入了尾声。诗人在一片祥和的圣光中终于窥见了上帝那神秘的三位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