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商业银行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
6370200000027

第27章 1 中国商业银行风险预控性处置——战略选择

预控性处置是在银行尚未完全做好应对风险准备时采取的防御性措施,相当一部分手段和方法是具有应急性和非常规性的,需要根据银行自身的具体情况灵活使用,因而无规律可循。但除此之外,在风险预警信号发出之后,银行还需要立即做出一项重要的决策,那就是经营战略的选择和调整,因为银行可能无法在很短的时间内从细节上把握风险和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但是必须要做到整体的经营思路与当前的风险状态相一致,这样才能保证风险不会再继续扩大。因此,战略选择是预控性处置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经营战略的选择对每家银行来说都需遵循一定的原则,因而存在着共同的思路和方法,本节将按照“安全、基本安全、风险、严重风险”四种风险状态分别对这些方法做详细介绍。

9.1.1 安全状态下的战略选择

当商业银行处于安全状态时,不能认为风险过小就忽视了风险的预警管理,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在风险未发生时,预先做出应付风险的准备和补偿,增强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银行的风险准备与补偿战略,就是对银行的风险设置多重的预防线,并在一定的前提下对风险损失进行补偿的一种战略,它是银行在防御经营风险上必须采用的一种方法,如果没有对风险的准备和补偿,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就会不堪一击。

一、应对风险的准备战略

一是自有资本准备。银行经营安全的根本基础是保持足够的自有资本,这是银行遭受重大风险冲击时最重要的“防波堤”,若在风险的冲击下,银行的自有资金不足以弥补所发生的损失,银行就只有倒闭。所以,从风险预防的角度看,银行的开业资本必须具有相当的规模。但是,也应当承认,银行的自有资本在总资产中的比重毕竟比较小,单靠自有资本防范风险显然是无济于事的。所以,采用多层的风险准备就非常必要。

二是一级准备资产。银行抵御风险的主要措施是在银行的资产份额中保持一定的准备金(又称周转金)。银行的库存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是基本的准备金,也叫银行的一级准备资产,有时把银行存放于同业的活期存款也计算在内。一级准备资产可以随时应付提款的要求,有可以及时满足贷款的需要,可以用来应付流动性需求。但是,一级准备资产被中央银行部门规定了一定的比例,而且在一般情况下也不允许商业银行当作防范风险的资金来使用,因此,银行常常还要保持某些超额准备金以备不时之需。

三是二、三级准备资产。由于银行的一级准备资产都是不生利的,保留过多对经营十分不利,所以,银行还应当将某些流动性较大的盈利资产作为二级和三级准备资产,如持有短期的政府债券、短期的抵押贷款、可转让的定期贷款等。这些资产的风险防范作用在于,需要时,银行可以及时出售、转让或按约收回现金,其灵活性比较大。

四是专门的准备资金。上述后两项准备资金都只是起到预防资金流动性风险的手段,一旦发生银行的资产损失,单靠这些手段是明显不够用的,还需要有专门的准备金补偿贷款本金的损失,或者补偿因灾害、失窃、贬值等原因造成的资本损失。

二、风险的预先补偿战略

在发生了风险以后,一般都会造成一定的风险损失,为此商业银行在每一笔业务之前都要提前考虑到风险的损失,对风险做出预先补偿。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就要动用风险准备金并采取多种多样的风险补偿战略。

对风险的预先补偿,银行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在经营活动中把风险报酬计入价格之中,即在一般的回报率和货币贬值因素之外,再加进风险回报率因素,如果这样能够被客户所接受,形成风险损失也不用担心了,因为这种风险损失已经得到了预先的补偿。尽管在这种情况下,个别资产的实际损失额可能要大大高于其本身的风险回报额,但对于资产总体来说,它们的风险收益完全可以抵补个别的风险损失。

2.采取一些预备性的补偿措施。一种方法是订立抵押性的合约,抵押品的价值要高于被抵押资产价值的一定百分比,即使发生了风险损失也可以通过处理抵押品收回。另一种方法实施信贷担保,可以由其他的经济实体担保。

3.实行保险。在健全的金融体系中,保险是商业银行普遍采用的一种抵御风险的方式,因为它不仅可以抵御实际中发生的风险损失,而且也是银行信用程度高低的一种标志,从而成为客户选择银行的一种标准。银行可以参加对存款、贷款、证券和其他业务实行的某种特殊的保险,从而在发生风险损失时可以得到资金补偿。尽管这种补偿是一种间接性的补偿,如它只对存款者进行补偿,但可以有效地消除银行挤兑风险。

4.利用风险准备金进行风险补偿,如银行发生了现实的风险损失,就可以用风险准备金进行核销。此外,利用法律手段可以对造成银行风险损失的责任者提出财产清理的诉讼,也可以挽回一部分损失。

9.1.2 基本安全状态下的战略选择

在预测商业银行为基本安全状态时要按照风险预警监测指标体系中的各指标逐一审查,对业务经营中的风险详细诊断,回避各种高风险业务,选择无风险或弱风险的业务,也可采取异质风险的选择,同时也要主动适应风险。

一、风险回避战略

商业银行的经营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展开的,而市场是一个风险丛生的领域,市场环境就是一种风险环境。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从绝对的意义上讲是没有无风险的经营环境的,因此,风险的回避只能是一种相对的概念,这种相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们对风险认识的相对性。风险本身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而人们对它的认识与判断却是一个主观的过程,假如人们已经做出了某种选择,但由于没有预测和认识到某种风险的存在,仍然认为自己的选择是一种无风险的选择。这样,由于人们认识上的局限性就产生了风险存在的相对性。二是人们对风险理解上的相对性,即使人们已经预测或意识到了风险的存在,但人们对于它的性质、损害程度和变化趋向的理解不尽一致,有的人认为风险很大难以承受,而有的人则认为风险并不太大,与收益相比属于可以接受的范畴之内。另外,同银行经营的主要风险相比,一些次要的风险在一些人的眼里就不那么突出了,这实际也是一种对不同风险的认识问题。所以,在银行经营活动中,采取对风险的回避战略是完全可行的,只不过这种回避是一种相对的风险回避,并不是说采取了某些策略就没有任何经营风险了。

可选用的回避战略主要有:(一)无风险选择

即对已经预测或意识到的风险采取完全回避的态度,而转向主观上认为没有风险威胁的经营方向和经营方式。这种无风险选择实际上也是一种相对性的概念,因主观上认为无风险并不等于在客观上真正无风险,所以不能把它看成是一种绝对的、完全意义上的无风险选择。银行采取无风险选择的战略方式,往往是因为风险约束效应大于它的诱惑效应,银行为了避免经营失败往往会采取无风险选择战略。无风险选择可以使银行具有经营上的安全性和保险性,但是它也不会获得任何风险利益。

(二)弱风险选择

银行经营风险管理的弱风险选择战略就是放弃强风险,选择弱风险的战略,就是指风险的覆盖面较小,或风险的损害程度较轻,或风险实现的概率相对较低,或在三者之中有一二项处于较弱较低的状况。弱风险是与强风险相比较而言的,但一般又是可预测或已知的,并且不是不愿承受和无力承受风险。采取弱风险选择战略可以不改变银行的经营方向和经营的基本目标,但可以变换不同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策略,也可以改变银行风险经营的范围,减少对风险资产的投入。选择弱风险,主要是为了回避较大的风险威胁和风险损失,同时又可以追求一定的风险收益。

(三)异质风险选择

银行经营所面临的风险有各种类型和各种性质,每一种类型的风险都来源于特定的方向并具有特定的约束效应和诱惑效应,这就形成了银行经营风险的异质性。银行经营可以进行风险选择或无风险选择,同时还可以做不同方向、不同性质的异质风险选择。由于银行的自身状况和经营形式的局限性,选择异质风险可能对银行来说更适宜,也更有利。选择异质风险实际上就是转移风险选择,这种转移虽不是完全的风险回避,但对某种特定方向、特定性质的风险的回避具有十分有效的作用。这种回避或者是由于异质风险的约束效应较小,或者是诱惑效应较大,通过这种回避利益并使风险损失降为最小,同时有利于利用有利的经营形式并回避不利的经营形式。

二、风险适应战略

风险适应战略指的是银行以其自身特定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特点,尽量去适应风险环境,并时时根据风险的变动趋势相应地调节银行的经营行为,使银行在风险丛生的环境中寻求合适的经营出路。这种战略实际是一种以风险为中心的策略,银行经营规划、市场开发和行为方式的出发点都以防范风险和适应风险为标准,但是,适应风险并不等于消极地接受风险,也不是被动地去同风险进行抗衡,而是要强化银行自身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可塑性,在风险的威胁下得以生存发展。

风险适应战略的核心就是要不断强化银行自身的适应性,以保证根据风险变化的信号做出及时有效的反应,从而在复杂的风险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9.1.3 风险状态下的战略选择

在商业银行预警为风险状态时,应引起管理层的高度重视,要对风险的策略重点进行调整。为了防止风险状态的继续恶化,在实施以上安全状态下和基本安全状态下战略的同时还要重点采取以下战略措施,对各项业务经营进行严密监测,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战略措施进行控制,防止新风险的发生,将风险状态逐步转化为基本安全状态乃至安全状态。

一、风险交易战略

如果银行的经营风险无法转嫁出去,则应尽量利用金融市场的交易功能缩小经营的风险,这就是银行风险管理的交易战略。银行可借用的交易手段主要有四种。

(一)套头交易

套头交易,又叫套期保值或对冲交易,即在发生一笔即期或远期的金融交易的同时,做一笔相反方向的远期或即期的同额交易,这样,如果汇率或利率的变动与其相反时,前一笔损失则后一笔就得益。反之则前一笔得益后一笔损失,两者总能相互抵消。

(二)调换转移

调换转移,即在进行某项业务的同时,可分别在期限、证券种类、发行地点或交易对象某一方面做一笔方向相反的业务,在价值金额上可以是对应的,也可以是不对应的,通过这种逆向式的策略来缩小风险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三)期货交易

期货交易,即当前达成成交合约并按当前利率或汇率指定在以后的某一个时间进行结算的方式,这样,无论由于利率和汇率变动产生怎样的风险和收益,交易的双方均不承受。这种情况下,一方如果消除了风险,则另一方也会失去收益。

(四)期权交易

期权交易,即交易双方按约定的利率或汇率就将来某个时间决定是否买卖某种证券或外汇的选择权达成的交易契约。如期权买方付给卖方一笔保险费,但在有效期或约定日可以按约定价格购买该证券或外汇,也可自动放弃不卖,这就是看涨期权。反之,卖方期权叫看跌期权,也要付一笔保险费。这种交易方式可将整笔的证券和外汇买卖的可能损失,缩减为只占其极小比例的保险费损失的风险,从而使风险水平大大降低。

二、风险抑制战略

银行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和措施,以抑制风险的发生、异变或风险扩散和产生连锁反应。这种银行的风险战略并不回避风险性的选择,也不轻易改变经营方向和经营目标,而是侧重于对风险的防范,使风险弱化或得到有效的抑制。包括制止风险的实现,降低风险的强度,改变风险的方向,限制风险的扩散和截断风险的连锁反应等方面。抑制可以采取起点抑制、过程抑制和后果抑制等三种基本的方式。

风险的起点抑制,就是对银行的每项业务经营行为在开始之前就进行风险形势和风险趋势预测、分析和报警,并设计出一套防范风险的措施与方法,与整个银行的战略计划成为一体,作为银行自身经营行为的基础和依据,并在实际经营活动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有效地执行,抑制风险势态的发展。

风险过程抑制,就是指在银行的经营过程中,及时根据经营环境中的风险变化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以阻止风险损失的发生和蔓延。

风险的后果抑制,则是在经营风险已经局部实现或在一定程度上全部实现的情况下,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风险扩散和避免引起风险连锁反应,以减轻风险损失,控制住风险态势,尽量消除对银行经营带来的不利后果,使银行的风险状态向基本安全状态和安全状态转化。

三、风险分散战略

风险的分散是指在银行处于风险状态情况下,将银行经营的整体风险分散和转移到各个局部,从而降低整体风险实现的概率,减少风险的损害,防止有新的风险发生,提高银行经营的保险系数。银行的经营活动越集中,其风险的概率分布就越集中,风险越大。而经营活动越分散,其经营风险发生的概率也就越分散,风险就越小。所以风险分散战略可以把大风险化为小风险,可以把风险发生的高概率变成低概率,其基本的途径是实现资产结构的多样化,即尽可能地选择多种多样的、彼此相关系数极小的资产进行搭配,使高风险的资产向低风险的资产分散,降低整个资产组合的风险程度,从而有效地弱化风险状态。

在经营结构上实行资产优化组合可以产生分散风险的效应,即把资产多样化,如在资产的形态、种类、品名、期限、利率、风险程度、政府管制等诸方面,都力求各有差异,风险的分散化同样也意味着资产的分量化,如在贷款总额和借款人数目一定的情况下,把款贷给多种行业的借款人和生产经营各种产品的借款人。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同一行业的不同借款人常常碰到相同的问题,还有一些行业也与另一些行业相关性很强,一旦某一行业不景气时,相关性强的行业也会受到影响。在借款人借款需求量一定的情况下,使贷款在各借款人之间的分布均等化,避免贷款过多集中在少数借款人身上而增加贷款风险。即使对较大的独家贷款也应尽量利用银团贷款的方式降低风险程度。

以上各项战略措施的实施并不是在不同的风险状态有严格的界限划分,实际上在银行的生存期间,各项战略措施在不同的业务经营操作过程中,均可交互实施互不冲突。具体要选择何种战略作为重点,要依实际情况而定。当商业银行发展为严重风险状态时,则要采取危机管理,实施危机管理战略。

9.1.4 严重风险状态下的战略选择

一、“断肢”战略

商业银行的经营处在严重风险状态时,往往大部分子系统运行的功能严重失常,而使整个系统运行全面瘫痪,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出现大面积亏损,濒于资不抵债、破产倒闭。商业银行的生命将告完结,但也尚存一线生机。此时商业银行风险预警管理系统的特别小组应采取一些果断而强制性的措施,“忍痛割爱”、“丢卒保车”,将一些严重阻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系统正常运转的经营项目租赁出去以减轻包袱,全力以赴将维系商业银行生存的业务搞上去,如向存款要效益,采取一切可行的措施化解贷款资产的风险来提高效益等。

二、合并(兼并)战略

商业银行在难以为继的危机状态下,可寻求与同业合并或兼并的方式渡过难关。在银行体系中,同业既是竞争的对手又是求得发展的同伴。从某种意义上讲,一家商业银行的破产倒闭对竞争的同业来说并非见得是一件好事。由于区域经济的一体化乃至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各家商业银行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某些客观联系,一家商业银行的破产倒闭,很可能引起社会的恐慌,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殃及相关的其他商业银行,严重的可能会产生系统性的危机,这就意味着同业之间的敌手关系也存在合作救援的可能。采取同业合并或兼并的方式,可利用合作方的财力、经验、技术等优势条件来补己之短,以求得合作方来分担风险,使自身的生命得以延续,以图日后的发展。

三、缩减战略

商业银行的组织机构随着业务经营的不断发展而扩大,当这种趋势发展到某种程度时,组织机构的发展便显得臃肿庞大,甚至阻碍了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产生低效率或负方面的效率,从而使整个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系统运转失灵。当危机到来时,这种负面作用便愈加明显,对商业银行陷入全面瘫痪起催化作用。此时精简机构,减缩那些长期以来对商业银行系统的运转起不良作用的或低效作用的子系统或孙系统,减轻商业银行渡过危机时期的负担,轻装上阵,不失为一种良策。缩减可有可无的组织机构,尽力保存技术实力和业务能力很强的工作人员,其余人员可下岗待业,力争必要的组织机构恢复正常运转,相对来说能提高效率。如精简以后的机构能维持高效运转,则有望在危机时期积累资本生存下去。

四、冒险战略

当商业银行陷入危机状态时,可采取“背水一战”,另辟蹊径的做法,置当前的危机状态不顾,另外开发高回报但也是高风险的业务产品,但这种业务产品的开发要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否则将一损俱损,一荣共荣。一旦开发这种高风险的业务产品成功,带来丰厚的回报将弥补危机状态的损失,起到起死回生的作用。反之,如是这种高风险的投入失败,商业银行的生存便受到严重威胁,甚至无力回天。

五、搜寻战略

商业银行由于大部分子系统功能严重混乱,原系统陷入瘫痪,也可考虑系统重组,在保留能正常运转的部分子系统条件下寻找社会上消费市场潜力较大的商品或劳务,重组其他瘫痪的子系统,引导该部分系统向该消费市场转移,一方面减轻商业银行的包袱,另一方面为商业银行寻找转机。在这方面我国目前也有成功的尝试,许多商业银行兴办“三产”已有一些成功的经验,既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为自身增加了效益,积累了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