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宴会礼仪
(一)宴请者礼仪
一次合乎礼仪的宴请,其本身常常就是一次成功的社交活动。宴会接待程序大致可分为迎宾、开宴、席间敬酒、陪客交谈、宴会结束五个阶段,宴请礼仪贯穿于宴会的全过程。
1.迎宾
宴会开始前,主人及其陪随人员应站在大厅门口迎接客人,当宾客到达时,主人要迎上前握手致意,热情问好,并引领到休息厅暂作休息,陪随人员随即沏茶递烟。开宴前主人应陪同主宾进入宴会厅,引请客人人座。此时,服务员要用双手和右脚尖将椅子稍微撤后,然后徐徐轻推,使客人安稳落座。陪随人员再安排其他客人就座,全体人员落座后,宴会即开始。
2.宴会致词
宴会组织者必须按宴会确定的具体时间准时开宴。宴会开始,主人先致祝酒词。致词时手持酒杯,可以在主桌旁起立讲话,也可到布置好的讲台上讲话。祝酒词可事先写好,按稿宣读,也可即席讲话,但不论哪种方式,内容一定要简练,时间一定要短,用词明快生动,表明设宴的目的,并表示谦虚和敬意。
3.斟酒敬酒
服务员斟酒时,应当走到客人的右侧,斟人的酒约占酒杯的四分之三或五分之四即可。斟酒时瓶口不应紧挨酒杯,酒杯无需拿起。主人敬酒时,要上身挺直,双脚站稳,以双手举起酒杯,并向对方微微点头示礼,对方饮酒时再跟着饮。敬酒的态度要稳重、热情、大方。在规模较大的宴会上,主人应依次到各桌上敬酒,而每一桌派一位代表到主人餐桌回敬即可。宴会上互相敬酒,其意是互致友谊、活跃气氛,宾主都应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切忌硬性劝酒、逼酒,甚至酗酒。
4.热情交谈
主、宾双方致词、敬酒完毕,宴会即进入比较宽松、自由的阶段。此时宾主可以毫无拘束地互相交谈,但仍要注意不失礼仪,即在整个宴会上,主办者不要一味同自己熟识的一两个人交谈,或者只对一侧的邻座无休止交谈而背向另一位邻座,或在整个宴会上一声不吭。如果自己性格内向,确实不善言谈,可事前稍做准备,选备一些话题,以便在他人宴饮交谈之际,见机插话,不时与他人攀谈几句。
5.适时结束
宴会时间应在1—2小时,不宜过长或过短。宴会程序基本完成时,主人要掌握时机,适时结束宴会。结束过早,宾主双方未能尽兴,会使宾客对主人的诚意产生误解;时间拖延过久,又会导致宾主疲惫,冲淡宴会的气氛。服务员送水果待吃完,即是结束宴会的较好时机。主人宣布宴会到此结束,对宾客莅临宴会,表示衷心感谢。如要安排余兴活动,如打脾、卡拉OK或舞会,可挽留有兴趣的来客自由参加,主随客便。对于年长的客人和路远的女士,可考虑护送。主人及随从,都应把宾客送到门口,热情握手告别,目送客人离去。对于乘车离去的客人,主人应送客上车,待车开动后,再向客人挥手致意。
(二)赴宴者礼仪
宴会作为一种社交手段,其效果不仅取决于举办者对宴会安排周密细致的程度,还取决于参加宴会者的礼节礼貌修养。
1.准时出席宴会
宴请是较重要的社交活动,故接到邀请后,对能否出席应尽早答复对方,以便主人及时安排。一经承诺,不要随意改动,万一身不由己而不能出席,尤其是主宾要尽早向主人郑重解释,深致歉意,以取得主人的谅解。若无特殊情况或原因,赴宴者应按宴请请柬的时间、地点及其他要求准时出席。既不要迟到,也不要过于提前,一般提前3—5分钟。
2.仪表整洁
出席宴会前,赴宴者要注意服装整洁和个人卫生,最好稍作梳洗打扮,身着得体的服饰。一般赴正规宴会,男士以穿深色西装较为合适。参加宴会要精神饱满、容光焕发,这样能增添宴会的隆重气氛,适应和谐的环境,也是对主人和其他来宾的尊重。
3.按位落座
到达宴会地点后,先向主人和其他来宾问候、致意,然后按照主人事先安排好的桌次和席位入座。如未设座席卡,则应听从主人安排,不可随意乱坐。落座时,应从座椅的左侧入座,若同桌中有领导、长辈、女土,应待其就座后自己再坐下。坐下之后,要注意自己的坐姿,不要紧靠在椅背上,也不要用手托腮或双臂放在桌上,更不能趴在餐桌上。不可摆弄桌上的酒杯、盘碗、刀叉、筷子等餐具,最好也不要用餐巾或餐纸擦拭餐具,以免使主人因受餐具不洁之嫌而尴尬。
4.进餐要求
致词完毕经主人招呼后,即可开始进餐。餐别不同,礼仪要求也不一样。
(1)中餐的礼仪要求 当服务员送上第一条湿毛巾时,应接过来用于擦手,桌上的餐巾在进餐时应铺在双膝上,不要挂在胸前,临时离席时应把餐巾放在椅子上,如果放在桌上则说明你不想吃了。当上菜后,不要在主人招呼前自己挟菜。每次挟菜数量不要太多,如遇本人不爱吃的菜肴,主人挟菜时不要拒绝,可取少量放在盘内,并说:“谢谢”;对不合口味的菜不要显露出难堪的表情。用餐要雅,不要狼吞虎咽,应闭嘴轻嚼,不出声响。喝汤要用汤匙,不可直接用碗喝;如汤太热,可待稍凉后再喝,切勿用嘴吹凉。鱼刺、骨头不要直接吐在桌面上,而应用筷子取出放在自己的餐盘里。口中有食物,勿张口说话,如别人问话,适值自己的口中有食物,可等食物咽下后再回话。整个进餐过程中,要热情地与同桌人员交谈,眼睛不要老盯着餐桌,显示出一副贪吃相。在正式宴会中,不宜当众使用牙签,更不可用指甲剔牙缝中的食物,如有必要最好用手捂住嘴轻轻剔,边说话边剔牙或边走路边剔牙都不雅观。
(2)西餐的礼仪要求 西餐是指用西式餐具吃西方国家特色的菜点。由于西方文明在全球的传播以及国际交往日趋频繁,西餐馆已遍及全球。享用西餐,要遵循其规则,否则,可能会出现失礼或尴尬的局面。西餐的餐具有刀、叉、匙、盘、杯等,正面放食盘,左手放叉,右手放刀。吃正餐的刀叉数目应与菜的道数相等,按上菜顺序由外至里排列,刀口向内。用餐时应按照由外向内的顺序,吃一道菜换一套刀叉。撤盘时一并撤去使用过的刀叉。普通西餐的上菜的顺序是面包、汤、各类菜肴、布丁、咖啡或红茶,面包一般要掰成小块送入口中,不要拿着整块面包去咬。抹黄油和果酱时,也要先将面包掰成小块再抹。喝咖啡时如愿意添加牛奶或糖,添加后要用小勺搅拌均匀,将小勺放在咖啡的垫碟上。喝时应右手拿杯把儿,左手端垫碟,直接用嘴喝,不要用小勺一勺一勺地舀着喝。吃水果时,不要拿着水果整个去咬,应先用水果刀切成四或六瓣,再用刀去掉皮、核,用叉子叉着吃。暂时要离开时,刀、叉应交叉摆放或摆成“八”字,以示尚未吃完。若将刀、叉并放在盘子上,刀右叉左,叉面向上,就表示已吃完。
5.礼貌告别
宴会结束,赴宴者应起身离座,不可贪杯恋菜,也不能因余兴未尽说笑不止。男宾应先起身,为年长者或女士移动座椅。主宾先向主人告辞,随后是一般来客向主人表示谢意。从礼仪角度讲,不是感激宴会之丰盛,而是感谢主人让自己度过了愉快的时光。当然,如果宴席上有特别出色的菜肴,不妨也可赞美几句,但不可过溢,更不要探听宴席的价格,以免使主人产生误解。如主人备有小礼品相赠,不论价值轻重,都应欣然收下并表示感谢,切不可借口不便携带而不屑一顾,或一面收下就一面转送他人,这是对主人心意的违拗,也是对宴会的轻视,很不礼貌。对于服务人员亦可表示感谢,感谢他们的辛勤准备和周到服务。
二、舞会礼仪
舞会是颇受人们欢迎的一种社交活动。舞会一般在晚上举行,有大型舞会、一般社交舞会和家庭舞会几种形式,时间大约为3小时,遇有重大喜庆节日可延长至5—6小时。
要定好舞会的时间,提前向客人发出邀请,并说明起止时间,以方便客人安排时间。对已婚者,一般要请夫妇二人。邀请的男女客人的人数要大致相等。
参加舞会时仪容要整洁,举止要文明,不要穿短裤、背心、拖鞋跳舞。最好不吃蒜、葱等有强烈刺激气味的食物,也不宜喝酒。当患病、身体不适或感到疲倦时,最好不要勉强参加舞会,否则,因此引起咳嗽、打喷嚏、打哈欠等,对舞伴都是不礼貌的。
参加舞会的男女都可以主动邀请别人共舞,但一般是男方向女方主动发出邀请。男邀女共舞时,可到对方面前点头示意并伸出右手请舞或说声:“我可以请您跳舞吗?”女邀男共舞时,可大方地走到男的面前说声:“请你带带我跳舞,可以吗?”一般情况下不要拒绝邀请者的要求,无故拒绝是不礼貌的,如确实太累或别的原因不想跳,可委婉、简要地解释一下。一旦接受邀请,就应同对方跳至一曲终了,不要半途单方退场。
跳舞时要保持良好的风度和正确的舞姿。整个身体要始终保持平、正、直、稳。男方的右手应在女方腰部正中,双方距离两拳。进退移动,都要掌握好身体的重心,不要让身体左右摇晃,胳膊不要大幅度上下摆动。脸部朝正前方保持微笑,神态自若,声音轻细,给人以美感。
一曲舞完毕,要向对方致谢,并把舞伴送到原来的位子上。中间休息时,不要乱扔果皮纸屑,不宜高声淡笑,随意喧哗,不要随意穿越舞场,更不要同别人争抢舞伴,要始终做到礼貌谦和,有礼有节。
三、电话礼仪
电话交谈是一种利用现代通讯技术手段进行的现代交际方式,具有跨距长、费时少、方便、快捷、高效等特点。此外,在交际方式上电话也有着特定的要求与规则,和日常交谈有诸多不同。因此,与一般的交谈礼仪相比,对着话筒讲话的礼仪就有着特殊的要求。
第一,要有礼貌。不论是打电话者还是接电话者,都要礼貌第一。拿起话筒首先说一声“您好”并报出自己所在单位的名称,紧接着问对方:“请问您找谁?”或“请问您是哪里?”使双方一开始对话就处于一种亲切、愉快的气氛中。
有些打电话者听到对方接了电话,劈头一句就是:“你是谁?”“你是哪个?给我叫李丁听电话!”这种居高临下命令式的口气非常不礼貌,易令听者反感,效果不好。如果这时双方都不注意礼貌,情况就更糟了。
有的人打电话时,拿起话筒就是“喂!喂!”或“你是哪里?”,似乎是一种条件反射,对方也跟着“喂!喂!”或“你是哪里?”双方对话一开始就不愉快。有的人打错了电话,接电话的人脱口一句“你打错了,真讨厌!”随后就把电话挂断了。有时,打错电话的人一听错了,开口一句:“哟,真倒楣!我拨错了。”双方都不礼貌。其实双方若都使用一些礼貌用语,如“对不起,我拨错了”、“没关系”等,虽然拨错了号,却也好似与朋友交谈了一场,感到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美好。
第二,要简洁明了。电话交谈要求双方讲话要简洁、扼要,不拖泥带水。有些人把电话当成“聊天专线”,闲来无事抱住电话就不放,从时装到发型,从菜篮子到小道消息,没完没了。有些人说话哕嗦,摆龙门阵,事情说不清楚,浪费时间。为了避免这些哕嗦,在打电话前,最好将要说的事情简单地列出来,并要注意说话的语言结构也要简洁,这才是实际和有效的办法。
第三,忌讳沉默。电话交谈中,双方都看不见、摸不着,全靠声音联系。所以,电话交谈忌讳沉默。一方在说话时,另一方必须不断地用“嗯”、“对”、“是”等简单话语表示你在专心听对方说话。不允许一方或双方长时间的沉默,一方说完话,另一方要紧接着说。
第四,打电话时,语调要热情、愉快、自然,口齿要清楚,音量要适中。不要对着话筒大喊大叫,震得对方耳膜嗡嗡响,使人心烦。也不要边吃东西边说话,这样对方会听不清楚。要以愉快的心情说话,即使心情不愉快,也要先自我调匀呼吸,稳定情绪,然后拿起话筒,亲切地说声“您好!”,使对方听到声音,就似乎看到了一张热情、亲切的脸,通话的好心情油然而生。
在电话交谈中,如果接到对方的各种邀请时,都应表示谢意。对于不能接受的邀请,最好不要马上在电话里回绝,可以在打完电话之后,找一个适当的机会再通知回绝对方。
给同学、朋友、同事家里打电话最好在早上8点以后、晚上10点以前,太早或太晚都不适宜,除非有要事相告或相商。
最后当结束对话时,不要忘记说声“谢谢”或“再见”,之后轻轻地把话筒放回原处,切不可“啪”地一声挂上。
四、赠礼礼仪
在正常的人际交往中,正当的馈赠是向他人表示友谊、感谢、敬重和祝福的一种形式,且应给受赠者带来快乐与幸福,也就是说,根本目的在于保持联系与沟通。在公关活动中,赠送礼品也是联络组织之间感情的一种很必要的公关手段。每逢节假日,为表示对公众的谢意,体现公关组织双方的友谊,或为了赢得公众更多的友情,公关组织常常赠送公众以不同的礼品。随着组织或企业业务的扩大,对外交往日趋频繁,与外国商界朋友打交道的机会也随之增多,因此,作为一个公关人员,有必要了解有关赠迭礼品的礼仪规范。只有掌握其基本要求、方法和技巧,事先考虑周到,才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一)要明确赠礼的性质
赠送礼品都是有一定目的的,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的礼品,比如可以是为初次见面赠送的纪念性礼品,可以是为企业开张或组织的周年庆典赠送的贺礼,也可以是为组织内部员工赠送的鼓励性或慰问性礼品。所以,公关人员在赠送礼品之前首先应当考虑的是明确赠礼性质,只有对此做到心中有数,才能选购到合适的礼品,并能适时适地地送给对方,以表达自己的一番情意。有些人送礼给他人,只是为了说明自己懂事,因而往往事到临头,才急匆匆地跑去随便买一件礼物,应付了事。如果真的这样做,还不如什么也别送为好。
(二)要了解受礼对象
礼品的接受对象往往是个人或代表组织的个人,因此,在选择或赠送礼品时,对受礼者的身份、性格、年龄、性别、爱好和习惯等,必须有较深入的了解。因为同样一件礼品,对于不同的受礼者会有不同的反应,比如,有的人性格比较随便,对于收到的礼品的品质不太注重;有的人有很高的鉴赏力,不论是送礼物给别人或收到别人的礼物,都会细心地挑选、观赏。和国外商界朋友打交道时,对此也要特别注意,比如赠送俄罗斯人一瓶名酒,他会高兴地向你表示感谢;而赠送阿拉伯人同样一份礼品,他一定会面呈难色,甚至拒绝,因为伊斯兰教不允许喝酒。所以要使自己赠送的礼品恰到好处,就需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充分考虑受礼对象的具体情况。只有对受礼对象有较深入的了解,才能投其所好,投其所需,否则就有可能“礼不达意”。如,1956年7月,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在巴黎与毕加索相识,相交甚笃。后来张大千寓居巴西,与一农场主相识,他在农场的五千头牛的牛耳中各剪一撮毛,共剪了一公斤牛耳毛,在日本制成8支毛笔,将其中的两支送给毕加索。毕加索听说张大千如此费心费力,又送的是自己喜爱的毛笔,不禁万分感慨,至死不忘。
(三)要注重礼品的价值
一份名贵的礼品,并不就是好礼品,一份价格低廉的礼品,也不一定就不成敬意。比如有的时候,一掷千金送给他人一份极其昂贵的礼物,对方可能会由于礼品过于贵重而产生不安,甚至有受贿的感觉。当然这并不是倡导赠送礼品可有可无,礼品越便宜越好。俗话说:“礼轻情意重”,礼品的好坏不是以金钱的价值作为衡量的标准,礼物应寓意深刻、耐人寻味。一份有意义的礼品,首先是要有保存的价值,如果对方收到这份礼品而不愿珍藏它,或把它转送他人,那就失去了送礼的意义了。1919年9月,年轻的美国商人阿曼德·哈默第二次访问苏联时,送给列宁一件很别致的礼物:一只凝视着人类头盖骨的青铜小猴子。哈默颇有感触地对列宁说道:“武器对世界的破坏性越来越大,人类如果不学会和平共处,那文明就有可能毁于一旦”。列宁接着风趣地说:“那么有朝一日,可能会有一只猴子捡起人类的头盖骨,不知道它是从哪里来的呢!”列宁很欣赏这件有意义的礼物,一直珍藏着。
所以礼品的价值主要是考虑它的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实用性、纪念性和针对性等各个方面,礼品要新奇,要引起对方的兴趣,不要落入俗套。世界著名礼仪专家Lettla BalBridge认为,礼物应当是“创造性”的,你知道接受者会喜欢的东西。也就是说,选择的礼品要能博得受礼者的钟爱,使之产生受重视的感觉,但又不要因此而使对方增加心理上的负担。
根据这些要求,国内企业、组织间送礼宜选择既能当装饰品又能表达祝贺之意的具有鲜明的特色、突出的标志、并且能够使受赠者经常看得见的东西作为礼品。如大瓷花瓶、美丽的花篮,还可送一些条幅、字画、横匾等。有些礼品可以放在经理室中作装饰,每当看到这些东西,自然而然联想起送礼人了,这样一定会增进双方的感情。在与外商打交道时,选择的礼品最好应是有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和富有纪念意义的物品,或者在其国家特别受欢迎的礼品,如中国的手工艺品、上等茶叶、字画、瓷器、土特产、丝绸等,都是外国朋友所喜爱的。对初次来华的人士,送一些介绍中国历史、文化、名胜方面的图书画册,也会受到欢迎。
(四)要掌握好赠礼时机
一般人们总不会无缘无故地接受别人的礼品,所以找不准赠礼的时机,往往会是自作多情,令人误解,以致引起双方的不快。通常情况下,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了困难,得到了领导、同事的大力帮助时,赠礼以表示真诚感谢;当收到别人的馈赠时,应选择价值超过赠品的礼物在适当的时候予以回赠;当对方举行周年纪念、开业典礼等庆典仪式时,作为合作伙伴,应送上一份礼物,以示道喜、祝贺,这些均为适时。
当然,掌握好赠礼时机,也包括赠礼的具体场合。比如,初次在办公室或公开场合见面,就送上一份重礼,会有行贿之嫌;而在庄严场合或大庭广众面前,应避免送衣服、食品之类的礼品;一般在礼仪场合宜送大方、体面、高雅的礼品,如书籍、纪念徽章、花束等,才是上乘的选择。
在此须强调的是,如果是公关活动中的赠礼,对方组织的政策不允许接受礼物,就应当无条件地遵守这条规定。否则,不仅表示不懂礼节,而且会危害和客人的友谊,使他处于不利的、被动的境地,甚至会引起对方组织对他采取严厉措施。如果许可的话,可用别的方法代替赠礼,如邀请对方吃饭,看戏等,但是事先一定要弄清对方政策是否允许这样做。如果不许可时,可以写信表示谢意。
(五)要选择好礼品包装和赠礼方式
选购好一件称心的礼品以后,还有—道手续不能忘记,就是要在礼品送出之前再作一番最后的处理,使礼品更出色一些,让对方能一见就感受到其中包含着的赠送者的精心和诚意,包装后的礼品无疑可以使受赠者感受到自己所受到的重视。美观的装潢有时比礼物本身更能给人留下美的印象。所以,目前礼品包装问题已倍受重视。在国外,人们用于礼品包装的花费往往要占送礼总支出的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由此可见礼品包装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比如,在日本,礼品不包装或包装不合适被看作是无礼。尤其现在人们选择礼品,文化色彩日趋浓厚,情感交流也越来越重要,因此不重视礼品包装是缺乏远见的表现。
一股情况下,礼品可用专用的彩色或花色的礼品纸包装,然后再用彩色的丝带系上梅花结或蝴蝶结。有条件的话,可在选购好礼物后由服务小姐帮助包装。礼品上如有价格标签时,必须事先拿掉。有时不妨在礼品上附一张小小的签名片,这不仅可以增加赠礼者的诚意,也可避免受礼者接受多人礼品时搞不清到底是谁送的礼。如系托人转送礼品或是邮寄礼品,应亲笔撰写一份致辞,或以自己的名片加以短语来代替。致辞或名片备好后,应装入大小相当的小信封中,信封上只写受赠者的姓名,不写地址。信应置于礼品的包装上方,它与邮包的外套不是一回事。
送礼有亲自赠送、托人转送、邮寄赠等几种方式,一般以亲自赠送为好。亲自赠送礼品时,在刚见面时或临分手时比较适宜。不管礼轻礼重,都代表自己沉甸甸的心意,所以送礼时要落落大方,恭恭敬敬地用双手或右手将礼品递交给受赠者,同时说上几句祝贺、问候、送礼缘由之类的话。必要的话,还应对礼品的含义、特色和用途加以说明。那种偷偷地将礼品放在客厅的作法既不礼貌,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当然,说些“这东西不怎么样”的客套话,也无必要。
作为受礼者,一般情况下,双手接过礼品之前可以适度地谦让一下。接过礼品之后,应当着送礼者的面打开礼品包装,把礼品取出来欣赏一下,即使收到的礼品不合心意,也要对赠礼者说几句感谢和赞美礼品的话。过去人们习惯在送礼者面前推辞之后,就把接过的礼品原封不动地放在一边,只在送礼者离去之后才打开礼品包装,这种作法既不符合礼节,也会令赠礼者不愉快。
通常情况下,拒绝收礼是不应当的。但如果觉得送礼者别有所图,应当暗示送礼不妥的原因和自己拒收的理由,态度可坚决而方式要委婉。有时为不伤面子,或当时难以推辞,可在受礼之后24小时内退礼,可亲自去退,也可请人代劳,不过不要忘了向对方表示感谢。
接受他人馈赠后,应在适当时机给予回赠。回赠可以是实物,回赠的实物可多可少,总之,意思到了即可,不宜与当初接受的礼品等值,否则有划清界限之嫌;回赠也可以是感激之情,如专门写封信,向赠礼人表示自己真诚的谢意;回赠也可以是“不忘”。美国前总统里根夫人南希曾在访华时得到了中国政府送给她的一件紫红色金丝绒旗袍,她不仅当时就穿上去参加国宴,而且在回国之后每次会见中国使节时就穿上它,以表示她不忘中国政府的盛情款待,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档次最高的回礼。
五、公关礼仪文书
公共关系礼仪文书是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重要文件。掌握礼仪文书的写作技巧,是做好公共关系礼仪工作的基本要求。
礼仪文书是企业在公共关系活动中,以感情沟通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正式的、礼节性文书,主要包括:请柬、祝词、贺辞、贺信、欢迎词、欢送词、问候书信、致谢函、聘书、致敬电、唁电等。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并具有代表性的礼仪文书。
(一)请柬
请柬,也称请帖,用以表示郑重邀请之意。一般来讲,在举行重大活动而对方又是作为宾客参加时,才发送请柬。设计制作和书写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请柬的装帧设计
请柬在款式和装帧设计上,要讲究艺术性和实用性,使其不仅作为传情达意的书信,而且也成为美观、精制的纪念品,这对于宣传组织形象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请柬的格式和内容
首先,抬头顶格书写被邀请者的名称或称谓。
其次,交代活动内容、时间、地点,如果是请参观或看表演,还应将参观券或入场券等附上。
再次,在结尾要写上如“致以——敬礼”,“顺致——崇高的敬意”等字样。
最后,署明邀请者的名称和发信时间。
(二)祝词、贺词、贺信
祝词一般用于事情未果,表示祝愿、希望之意。贺词、贺信一般用于事情已果,表示庆祝、道喜之意。祝词、贺词、贺信的基本内容与格式如下:
1.称谓。顶格书写被贺者的称谓。常用称谓有:“各位来宾”、“各位嘉宾”、“各位朋友”等。
2.正文。直接说明祝贺的内容(成就、意义等)
3.结尾。表示热烈的祝贺和希望。
祝词、贺词、贺信文字应简洁明朗、热烈欢快,要避免冗长拖沓。
(三)欢迎词、欢送词、告别词
组织在开展公共关系活动中,有许多送往迎来的场面,有时为了郑重地表达友谊之情,主人要致欢迎词、欢送词;客人的回复,称为告别词。欢迎词、欢送词、告别词的内容与格式如下:
1.称谓。
2.表示热烈欢迎或惜别之情。
3.回顾过去彼此之间在工作上取得的成就和建立的友谊。
4.向对方表示良好的祝愿。
欢迎词、欢送词、告别词的语言应生动活泼、真挚热情、不卑不亢,文字要尽量口语化,忌重复、罗嗦。
(四)聘书
聘书是当组织需要邀请外单位的人员担任本组织的某项职务,或承担某项工作时所需要用的一种特殊文书。聘书的装帧要庄重、精美、大方。聘书的格式与内容如下:
1.标题。可在封面正中印制“聘书”或“聘请书”字样,也可不写标题。
2.称谓。它是被聘人的称呼,此项也可放在正文中写明。
3.正文。正文一般应写明聘请的原因、去干什么事情或担任什么工作,以及对被聘者的希望。
4.结语。表示敬意和祝颂。
5.署名和年、月、日。结语下一行偏右处写上聘请单位的名称并加盖公章,再下一行写清年、月、日。
写聘书时要注意:对聘请原因、聘请对象、聘请干什么,一定要交代清楚;文字要简洁明晰,切忌拖拉;一定要加盖公章。
(五)致敬电
致敬电是一种严肃庄重的电报。当组织或企业的某项工作、生产、科研取得重大成果时,就可以企业的名义给有关领导机构发致敬电。致敬电具有“致敬”和“报喜”的双重作用。致敬电的格式与内容如下:
1.第一行写“致敬电”三字。
2.称谓。
3.正文。主要内容包括:向对方抒发兴奋、激动、幸福的感情;叙述由于对方的关怀、支持而某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表示谦虚和继续努力的决心。
4.结尾。祝愿或表示敬意的话。
5.署名及年、月、日。
写致敬电时要注意:致敬电表达的是组织或某一集体的共同敬意和感情,因此措词要符合致电者的身份、地位和职业等方面的特点;内容要实事求是;语言要热情、朴实;文字应精练,切记浮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