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婴幼儿疾病速查手册
6306200000096

第96章 中耳积液

症状表现

有些患者因听力下降和耳朵闷胀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积液性中耳炎,或分泌性中耳炎。这是一种因为咽鼓管机能障碍,上呼吸道急性感染等造成中耳腔负压,积液的非化脓性炎症。

中耳积液即在中耳腔隙里积存液体,各种不同的病因会产生不同性质和色泽的液体,可通过耳镜检查或鼓膜穿刺抽取得到证实和鉴别。它的体征不是独立的疾病,也不是症状。常见的积液有淡黄色液体、清澈无色液体、棕褐色液体、血液、脓液。

产生原因

常见的原因有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中耳炎未完全治愈,乘飞机或潜水引起的气压伤,或者鼻咽部肿瘤。

因为儿童的咽鼓管宽、短、平坦,开口较低,咽鼓管软骨比较软,而且儿童常有鼻咽部腺样体肥大,细菌容易沿咽鼓管进入中耳。因为儿童常不会主动说耳朵胀或听力下降,中耳积液不容易被家长发现,经常是家长因为小孩注意力不集中,小孩看电视开大音量而发现。

并发症

中耳积液不及时治疗,会引起感音神经性聋,或者粘连性中耳炎,治疗更加困难。

易发人群

常见于儿童。

应对方法

1.对于病程较短的患者,可以用咽鼓管吹张的办法,但儿童因无法配合。

2.鼓膜置管是治疗儿童中耳积液的最佳方法,对疾病仅一次治预,确保治疗效果,一般数分钟完成手术。

3.如病程超过3个月,或听力下降超过30分贝应当置管。

4.腺样体肥大在置管的同时可以切除。置管在门诊完成,对于多次抽液治疗无效,或者鼻咽部肿瘤放疗后的患者,可鼓膜置管。

家庭护理

1.孩子哺乳避免卧位,避免乳汁进入中耳,鼻炎尽早治疗。

2.擤鼻涕时不要同时捏住两侧鼻孔,腺样体肥大导致反复中耳炎的应当尽早切除,急性中耳炎应当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