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婴幼儿疾病速查手册
6306200000080

第80章 牵拉肘

症状表现

牵拉肘的医学称呼应该是“桡骨小头半脱位”,多是由于家长没有正确搀住幼儿的上肢,用力牵拉手部而引起的。例如家长拉着幼儿手臂上楼梯;幼儿要跌倒时,猛然拉住他的手部;家长牵拉幼儿的双手玩耍;给幼儿穿衣把手从袖口抽出,以及给幼儿做按摩时用力过猛等。

孩子的手臂呈现半弯曲下垂,不能举手,拒绝拿、取食物及玩具,并拒绝大人碰触。肘部可以略有肿胀但外形无明显变化,肘部由于受牵拉伤后疼痛、怕触碰,尤其在肘关节压痛明显,肘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制。

产生原因

幼儿的桡骨头尚未完全发育,尚未完全位于肘关节囊内,周围仅被一条韧带附着。该韧带起于尺骨后缘,即桡骨环状韧带。它可因桡侧副韧带的过度牵张而被动运动,在外力作用下易卡位,阻碍骨关节自行复位,发生半脱位。

并发症

等年龄增大以后,骨头发育完全,就不易再发生了,也不会留下后遗症。

易发人群

5岁以下婴幼儿。

应对方法

常见焦急的家长,带着幼儿求诊,有经验的医生瞬间即能使幼儿脱位的手臂恢复其功能。关节复位后,幼儿立刻就能抓取高于其肩膀的物体。虽然复位对于专业人员来说颇为容易,但对于大多数不懂医学的父母亲来说弄得不好非但不能复位,反而造成周围组织进一步的损伤。因此幼儿出现牵拉肘现象,应去医院骨科诊治,由专科医生检查和进行手法复位。

家庭护理

1.牵拉肘都是由于不当的牵拉造成,因此除此之外的损伤不可轻易误认为是牵拉肘而尝试自行复位。特别是由于孩子跌伤后导致的手臂不能活动一般都不是牵拉肘,此时如果尝试手法复位那么很可能会出现危险(例如使骨折错位加大),此时必须去医院让医生拍片检查。

2.当牵拉肘复位后一般不需要固定或其他治疗,但要注意的是避免近期再度牵拉,否则很容易转变成习惯性的脱位,也就是很轻微的动作就会导致再次的脱位,到8~9岁后待桡骨头基本发育后就很少再发生脱位了。

3.家长只有正确搀住幼儿的上肢才能避免发生桡骨小头半脱位。正确的姿势应该是抓住孩子的肘关节或上臂部位,而尽量避免直接牵拉幼儿的手。开始时可能不太习惯,经过一阶段就会逐渐适应了。1岁的幼儿,家长应该把两手放在他的腋窝下训练其走路,避免牵着手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