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婴幼儿疾病速查手册
6306200000079

第79章 婴幼儿头歪(先天性肌性斜颈)

症状表现

先天性肌性斜颈俗称歪脖儿,系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所致,头颈部向患侧倾斜的一种先天性畸形。若发现孩子不论是吃奶还是睡觉时,头总是向一侧偏斜,则要警惕是否患有先天性肌性斜颈。

先天性肌性斜颈,在生后头2周内在颈部可摸到圆形或椭圆形较硬的肿块。1~2个月肿块可发展到枣核大小,此后2~3月内便逐渐变小或消失,右侧比左侧要常见。其次注意观察小儿头部姿式,患儿头部常固定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头。总偏向有肿块的一侧,面部朝向无肿块的一侧。

产生原因

本病的直接原因是胸锁乳突肌的纤维化,引起挛缩和变短。但引起此肌纤维化的真正原因还不清楚,可能与先天性胸锁乳突肌发育不良、胸锁乳突肌因产伤出血、挛缩、宫内胎位不正有关,缺血继而过度退化为纤维结缔组织所替代。

并发症

本病的并发症较少,但随着本病的发展,胸锁乳突肌挛缩,逐渐加重头面部,继发性畸形加重,患侧面部缩小两眼不在同一平面下颌。向患侧转动受限胸锁乳突肌挛缩,呈条索状颅骨发育偏而小,双肩不平。

应对方法

新生儿期发现颈部有包块时,在医生指导下由父母对患儿颈部被动牵拉活动,头部先向健侧牵动,然后下颌转向患侧,每个动作缓慢进行。每天做颈部活动3~4次,每次10分钟左右。另外哺乳时患侧固定在母亲胸前,使患侧得到牵拉,逗引孩子时站在患侧一边也是起到牵拉胸锁乳突肌的一种方法。也可辅以局部理疗经一年左右的保守治疗76%~86%患儿可得到矫正。

家庭护理

孩子先天性肌性斜颈,只要及时发现,合理治疗,大部分病孩在1岁以内能够治愈。

重视姿势矫正。对斜颈的孩子应采取正确的姿势纠正。哺乳时,孩子取患侧卧位。睡觉时调整卧位位置,使阳光或灯光照在病侧;发声和发光的玩具以及电视机、录音机等声音也要来放于病侧;并可用枕头垫在病侧。母亲坐位横抱孩子时要让病侧向上,通过抬头,训练颈部的肌肉。

专家提醒

在自然情况下,当一个人的脸部总是转向固定的一侧,而头颈部倾向另一侧,这种情形即称为斜颈症。造成斜颈的原因很多,如半颈椎症、斜视、颈部淋巴结炎、急性颈部筋膜炎、神经系统病变或受伤等等。而在此主要讨论的是因为胸锁乳突肌纤维化,所造成婴幼儿先天性肌性斜颈,这是最常见的一群,也是狭义上一般所称之斜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