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婴幼儿疾病速查手册
6306200000114

第114章 贫血

症状表现

在容积的循环血液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以及红细胞压积,均低于正常标准者称为贫血。

贫血症状的有无或轻重,取决于贫血的程度、贫血发生的速度、循环血量有无改变病人的年龄。以及心血管系统的代偿能力等,贫血发生缓慢机体能,逐渐适应即使贫血较重可维持生理功能;反之如短期内发生贫血即使贫血程度不重,也可出现软弱无力明显症状。

1.皮肤粘黏膜苍白。

2.心血管系统。

3.呼吸系统等疾病。

4.中枢神经系统。

5.消化系统。

产生原因

贫血是临床最常见的表现之一,然而它不是一种独立疾病,可能是一种基础的或有时是较复杂疾病的重要临床表现。一旦发现贫血必须查明其发生原因。

并发症

严重的贫血可使心肌缺氧,而发生心力衰竭。另一方面心肌能量来源的激活需要借助于维生素B12的作用,如果维生素B12缺乏则能影响ATP的激活。而加重心肌的障碍,促使心力衰竭的发生。

易发人群

易发于各个年龄段。

应对方法

1.治疗贫血的原则,采取适当措施以消除病因。很多时候原发病比贫血本身的危害严重得多,其治疗也比贫血更为重要。在病因诊断未明确时不应乱用药物,使情况复杂增加诊断上的困难。

2.切忌滥用补血药,必须严格掌握各种药物的适应症。例如维生素B12及叶酸适用于治疗巨幼细胞性贫血;铁剂仅用于缺铁性贫血,不能用于非缺铁性贫血。会引起铁负荷过重,影响重要器官的功能;维生素B6用于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皮质类固醇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睾丸酮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3.输血主要是能迅速减轻或纠正贫血,因此必须正确掌握输血的适应症。如需大量输血,为了减轻心血管系统的负荷过和减少输血反应可输注浓缩红细胞。

4.脾切除。脾脏是破坏血细胞的重要器官与抗体的产生也有关。

5.骨髓移植。骨髓移植是近年来一种新的医疗技术。目前仍在研究试用阶段,主要用于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之早期,未经输血或极少输过血的病人如果移植成功可能获得治愈。

家庭护理

婴幼儿贫血是比较常见的疾病,多是因为铁和叶酸摄入不足,吸收不好,或丢失过多而引起。

1.除了服用补血剂外,合理饮食非常重要,妈妈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少吃零食、多吃蔬菜、水果,特别是要让孩子多吃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菠菜、豆制品、黑木耳、动物的肝脏、牛肉、红枣等。如果是预防营养型巨幼细胞性贫血,还应让孩子多吃富含叶酸的食物,如豆类、深色绿色蔬菜、全麦面包等。颜色很深的荞麦蜂蜜对贫血的纠正大有好处。

2.贫血者最好不要喝茶,多喝茶只会使贫血症状加重。因为食物中的铁是以3价胶状氢氧化铁形式进入消化道的,经胃液的作用高价铁转变为低价铁,才能被吸收。可是茶中含有鞣酸,易形成不溶性鞣酸铁,从而阻碍了铁的吸收。其次牛奶及一些中和胃酸的药物,会阻碍铁质的吸收,所以尽量不要和含铁的食物一起食用。

专家提醒

鉴别贫血性质的指标,经常应用的是由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量、计算出来的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三项指标。

MCV增大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减少缺铁性贫血,增高是溶血的指征降低而伴有小细胞增多症为缺铁性贫血;降低而伴有大细胞增多症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综合MCV、MCH、MCHC三者的变化可将贫血区别为低血素小红细胞性贫血,及高色素大细胞性贫血(MCV增大MCHC高于正常值)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