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说一件事,有些人就说得平淡无奇,但是有些人就能够讲得生动活泼,让你听得津津有味。重点在于你懂不懂得怎么样来说。我们如果能够在平常说话的时候,穿插一些有趣的故事,那么无疑就会使自己的语言增光添彩。
2013年12月10日的那期《锵锵三人行》中,谈到了给老人让座的问题,窦文涛说道:
你知道上次他们提到,据说老头都很能打架,而且一般都打不过他。你别以为老头,上次是在大连还是在青海出了一个什么事情,一个司机小伙子,小伙子最后还很委屈,老头用的都是那种柔道,铰剪腿把小伙子弄下,然后噌一下就把小伙子,老头上来就把小伙子裤子给扒了,小伙子最后说我不是打不过他,我是没法站起来。
“你知道还有就是在广州地铁你记得吗?广州地铁那个,一个老头也是跟年轻人争座位,最后就拍到视频,老头把这年轻人摁在那动都动不了,把他耳朵咬掉半个。其实有一个原因是年轻人本来就不敢跟老人动手,不敢跟他真打,再一个原因那天旁边就有人就说,我也不知道他们讲的算不算牵强,他说现在的老年人他们都是文革过来的,或者他们往往都是那些战斗,那些斗争的年代过来的,所以是不是他们身上有这种……”
人们不喜欢总是听到理论,却往往喜欢听别人讲故事,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因为故事比纯粹的理论更生动,也更有趣。窦文涛就是用讲故事的方式,把话题变得更有趣味性。
故事既可以是个笑话,也可以是个真人真事,或者是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一个大的道理,同时故事特有的魁力可以深深地吸引对方,比就事论事更有感染力。真正会说话的人一般都会将道理讲得更生动,比如说将道理隐藏在故事当中,一个好故事可以抵得上长时间的长篇大论。
《圣经》能在西方深入人心,靠的就是里面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在日常沟通中,在话语里加入故事能引人思考,调动每个人大脑里本来就有的思维记忆,建立心理共鸣。
性格色彩专家乐嘉,有一次到福州,为自己的性格色彩心理学做宣传。在现场,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对夫妻,吵了一辈子架。孩子成家后,他们终于离婚了。两人在一起吃最后一顿饭,上了一份烧鸡腿,老先生夹了一个鸡腿给老太太,老太太生气地说:“我最恨吃鸡腿了!”老先生说:“天啊,我最喜欢吃的就是鸡腿。”乐嘉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用对方喜欢的方式去爱他(她),给对方他(她)喜欢的,而不是我们自己喜欢的。”
大的道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懂,只不过演讲中所呈现的那些公式化的大道理过于繁多,听众的激情就会消退,觉得枯燥无味了。
苹果电脑创始人乔布斯在一所大学作演讲时,曾经穿插着为听众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幸运的是,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发现自己喜欢做什么。我在20岁时和沃兹在我父母的车库里办起了苹果公司(语气平静,传达出一种创业的艰辛和拼搏的精神)。我们干得很卖力,十年后,苹果公司就从车库里,只我们两个人,发展成为一个市值20亿美元、拥有4000多名员工的大企业。而在此之前的一年,我们刚推出了我们的Mac电脑,当时我刚过而立之年。可后来,我被解雇了(语气低沉)。
“怎么会被自己办的公司解雇呢?是这样,随着苹果公司越做越大,我们聘请了一位我认为非常有才华的人与我一道管理公司。在开始的一年多里,一切都很顺利。可是,随后我俩对公司前景的看法开始出现分歧(语速加快),最后我俩反目了(表情严肃)。这时,董事会站在了他那一边(一副很无奈的样子)。所以在30岁那年,我离开了公司,而且这件事闹得满城风雨。我成年后的整个生活重心都没有了,这使我心力交瘁(低沉持重)……”
一席谈话,亦或是一场演讲,无论它的基调是悲壮的还是欢快的,在此间适当地穿插一个个小故事,都能有效地将现场气氛做些转变,令人置身其中,感同身受。如果故事的本意是煽情的,那么放在演讲中,就会让演讲的内容更加感人;如果故事的本意是活泼的,那么不仅能调动现场气氛,更能让听者听起来如沐春风,清新自然。
著名作家吉卜林在向英国一个政治团体发表演说时这样说道:“主席,各位女士先生们!我年轻时,曾在印度当记者,专门替一家报社报道犯罪新闻。这是很有趣的一项工作,因为它使我认识了一些骗子、拐骗公款者、谋杀犯以及一些极有进取精神的正人君子。我记得有一个人,因为谋杀而被判无期徒刑。他是位聪明、说话温和有条理的家伙,他把他的‘生活的教训’告诉我。他说:‘以我本人作例子:一个人一旦做了不诚实的事,就难以自拔,一件接一件不诚实的事一直做下去。直到最后,他会发现,他必须把某人除掉,才能使自己恢复正直。’哈,目前的内阁正是这种情况。”
这一番话引起了台下听众的一片欢呼。
吉卜林没有平板地陈述记忆中的旧闻旧事,而是围绕准备进入的政治话题讲述了一些近乎怪诞的趣事,从而建立起自己和听众的沟通点和兴趣点。
会讲故事其实本就是一种才华,如果我们能将之运用到说话中,那么定然会得到他人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