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写文章还是说话,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言之有物,也就是说,与别人说话要有内容,不要专门说一些空话、套话、废话。只有这样,才能让与你交谈的对象最大程度地理解你的意图,而且不会产生厌烦情绪。
在大多数观众眼中,窦文涛给人的印象就是什么都说,什么都敢说,而且还不是瞎说,都是言之有物的。有一期节目中,他谈到了网络对我们产生的影响时,这样说道:
你知道咱们的嘉宾老师王蒙,最近他们通过微信朋友圈给我转发了一篇他的文章,叫《网络带来白痴和低智商时代》,他也讲到这个东西,就是网络的这种宣泄,什么这种作用,甚至是包括舆论监督这种作用。但是我看了他这篇文章,我不由地想起毛主席当年说的一句话,‘事情正在起变化’。
“当然,很多人骂王蒙老爷子,你看他典型的,他这篇文章我都可以给你念一点,他的意思就是说,电脑现在使得明窗净几、沐浴焚香的阅读和沉吟漫步的苦思,正在被短促的敲击和瞬息万变的跳出和音像并举的火爆所替代,他的意思,这不利于一个民族对于高端知识分子的这种需求。而且他还谈到,传播本来是一种手段,你现在这种什么叫网络控、手机控,我觉得应该说是被控制,你被控制了,主体成了手段。”
在这段对话中,窦文涛就是用王蒙的文章,讲述了一个现在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那就是许多人都开始被微信、微博等网络传播工具所困扰。他所说的这些,并不是胡编乱造出来的,而是确实存在的问题。
“言之有物”,是一个人好口才最重要的体现,我们平时讲话时,经常觉得自己或别人的说话缺乏内容,显得空洞,不容易记住,一说就忘了,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言之无物”,显得干巴巴的。
言之无物,给人的感觉是:首先,内容空乏,无实质性的东西,全篇空洞说教,使人昏昏欲睡;其次,缺乏形象性,没有重点,听后容易忘记,记不住其中的内容;再次,不生动,没有强烈的时境感;最后,没有真实感,举事例也会显得苍白无力。要想克服这些,我们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不要夸夸其谈。
我们都喜欢那种花最短的时间,讲出最多信息的人,却不喜欢长篇累牍,让人听得一头雾水,却不知所云的人。然而生活中,后者却不在少数。
例如有部门经理因为该部门当月没有完成规定任务,召集部门人员开会时,先谈国际形势,再谈国内形势,进而将整个工厂、集团和系统的形势统统分析了一遍,夸夸其谈了快两个小时,还没进入主题,分析清楚问题的实质。其实任务之所以没按时完成,主要是因为有两道工序间的衔接出现了问题,只要进一步明确权责就好了,整个过程用不了10分钟,结果却被部门经理大而化之地人为复杂化了。
第二,说得生动才吸引人。
很多人说话都喜欢讲大道理,殊不知,大道理讲多了,也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大的道理我们每个人都懂,一旦你的言语中所呈现的那些公式化的大道理过于繁多,听者的激情就会消退,觉得枯燥无味了。
在一艘邮轮上面,一群游客围在一起聊天,其中有一位大学教授和一位普通的建筑工人,他们两个最为活跃,不断地给大家讲述自己的生活经历。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每当大学教授讲述的时候,大家就左顾右盼,教授讲完了,也只是干巴巴地陪着笑两声而已;而当那位建筑工人讲述的时候,却能让大家聚精会神,听得津津有味。
大学教授,举止文雅,说话逻辑清晰,声音抑扬顿挫,为什么不受大家的欢迎呢?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所说的话枯燥,本来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到了他的嘴里,都变得枯燥无味,成了一条深奥的哲理,根本不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那位建筑工人,虽然举止有些粗鲁,但他十分爽朗,总是能把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的小事绘声绘色地讲出来,这样自然就吸引人。
第三,富有情节,语言更真实。
要想“言之有物”,首先就要让大家认可我们所说的事情是真实的,而要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故事说得具体一点,比如说加上时间、地点、细节等等。
举例:某天你在中山公园抓住一个小偷。
一般人可能会说:我昨天在中山公园抓住了一个小偷。这个小偷当时趁我不注意的时候,拎起我的包就跑,我立即追上去,把他抓住了,并把他送进了派出所。
上面这段话,就显得苍白,言之无物,效果不好。如果换另一种讲法:昨天发生了一件了不得的事情!我孤身一人,抓住了一个小偷。昨天中午12点整(讲具体的时间),当时烈日当空,气温达到三十几度,在中山公园南大门旁边报刊亭那儿(具体地点),当时我把背在身上的包放在脚边,想买份报纸看看(交待事由)。当我在掏钱的时候,有一个人也走到我身边开始东瞧西看,假装和老板要报纸看。他一下子就挡住了我的视线,当我正转身的时候,突然发现我的包不见了!(制造冲突)我当时就懵了!我一转身,发现有个人手里拿着一个包向前快跑——我一下子就明白,那是偷我包的人!我大声一叫:“抓小偷!”然后就追了上去……这样一来,画面感就更加强烈了,自然更生动也更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