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择吉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6293700000097

第97章 言行谨慎的服药择吉

人生病,是常有的事,因此也就免不了要服药。旧时民间,病人将康复的希望完全寄托于服药上。为了使服药产生良好的效果,病人在服药时,要从语言、行为上给以避讳,以求祛病消灾。

人们都希望药到病除,健康长寿,因此在语言和行为上就会自我约束,以讨求吉利。因此,逐渐形成了一些服药期间的择吉习俗。

语言禁忌

无论生病或受伤,都是人们不愿意看到的情形。因此,人们从语言上对不吉利的事进行回避,以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如喝药时忌讳说喝药,而把“喝药”改说成“喝茶”。例如,在江西一带把喝药叫“喝好茶”。在湖北长阳一带把喝药称为“喝细茶”。甚至小孩出麻疹,在民间也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出福花儿”。与病人谈话时,禁忌说某某人病死了等语。这些都反映了人们的求吉心理。

煎药禁忌

江苏南京一带认为,药方单子不许反折,必须正折。否则,就是说药与病反,不得功效。抓好药,提着药包要直接回家,不准提上药包串门。那样,去串门的那家会认为你给他家带来病气、晦气。药包提回家后,也不准随意放置。如旧时浙江西南一带,药品不能放灶上,会犯了灶神,药力失效。

湖南一带,煎药的柴,切不可用樟树,“樟”与“张”谐音,这样会使八仙张果老动怒,而使药物失去作用。

煎药时,煎碎了药罐头是吉兆,表示病人不日即可痊愈。煎药也可以借别人家的煎药锅使用,但用毕后忌送还,因为“送药锅”等于“送病”。如在陕西的部分地区,民间自古就有一个习俗,一般家庭从来不买药锅子。因为人们认为,药锅子放在家里不常用,会招来疾病的。所以只有少数常年有疾病要吃药的人家才备有药锅子。如果需要药锅子,可以到有药锅子的家里去偷,而不是去借用。当地俗信认为,去公开借药锅子,会把人家的病疫一起借来,不吉利。而偷是一种暗中进行的活动,病魔是不会跟来的。用完后,再偷偷送回原处。有药锅子的人的家一旦发现自家的药锅子不见了,便知是有人偷走了,甚至能猜到是谁偷的,不仅不急,也不恼怒,反而还暗自高兴。

在浙江、苏南、江西等地,煎药不得在灶厨房,应用药罐、风炉在廊下或病人的房间煎服。药罐忌用盖,以药包纸漂水蒙罐口,纸干即药熟,可免药味随蒸气外泄。世谓灶王与药王为仇,两不相容,灶间煎药不利病人,药气亦扩散入灶间。其实,不在厨房煎药,是为防止油酱之类污染药物。

熬好的汤药不能拿过门槛。湖南一带认为,若将药拿过门槛,药被门神嗅过,药力便无效或相反,可能使病体不愈或病情加重。

服药禁忌

病人服了药之后,奉药之人要说:“避避疾,过别方。”这样祈祷病人可早日痊愈。生病的人服汤药后要将碗扣于桌上,表示不再生病服药。

药渣忌存放,要立即倒掉,认为药渣倒得快,病也好得快,但药渣也忌讳乱倒。如在河南一带俗有“药渣倒高不倒低”之说。又有忌讳倒在垃圾堆和厕所内的。因为民间相信,吃过的药渣仍然与病人的病体有一定联系,如倒放不妥,就会影响病人康复。汉族普遍以为药渣最好是倒在马路上,让千人踏、万人踩,可以把药渣踩碎踢飞,这样病者的病根就会转移到别处,或是被他人带走,这是驱病出门,托人消灾。

此外,春节期间忌讳吃药。否则,以为会常年吃药。也忌讳把药渣留在家中过年,以为不吉利。

延伸阅读

“倒药渣”的来历

汉族民间有煎好中药后,一般都是把药渣倒在路边的旧俗,关于“倒药渣”的来历有许多传说,流传最广的说法是医学家孙思邈流传下来的。

唐代名医孙思邈,医德高深,医术精湛,为人治病,药到病除,深得人们的敬重。

传说他隐居深山时,有一次,在路中遇到一只受伤的老虎,他为老虎解除了病痛,老虎为了报恩,就自动为孙思邈当护卫、坐骑。孙思邈每天上山下山,治病采药,有时深更半夜还要在山路上行走,老虎就一直陪伴他。有了老虎的保护,强盗、坏人、猛兽都不敢靠近孙思邈了,可病人也都吓坏了,也不敢求医于他了。

孙思邈很为难,最后他想出了两全其美的办法。他每到一家看病,便让病家把药渣倒在门口的路上。哪家门口有药渣就表明他在哪家行医。这样一来,老虎就不必紧随相跟,只在远处守着就行了。

久而久之,药渣成了行医人的标志。很多人对此人云亦云,众人相附,代代相传,也就形成了煎中药后倒药渣、踩药渣的民俗。过去,在药王的塑像和画像中,都是坐于虎身之上,这种艺术形象在民间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