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择吉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6293700000008

第8章 择吉文化的基础理论

古人择吉选日,并非信口胡言,而是根据一定的理论推衍出来的。可以说,择吉文化是一门尊崇自然、顺从自然秩序,讲究与自然的平衡和谐的传统文化。

择吉文化乍看似乎光怪陆离,荒诞不经,其实内中却别有一番我们老祖先的学术义理可论。诸般吉凶宜忌之说,都是根据一定的理论推衍出来的。择吉的主要基础理论为:

干支学说

狭义上的择吉就是以干支历法为基础,根据年、月、日、时所值吉凶神煞进行计算,综合参考,选择吉日吉时,确定趋避的一种方法。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在中国古代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

天干地支原本是古人记录年、月、日的符号,后来与阴阳五行、卦爻等理论相结合,互为补充,构成了一套说明宇宙万物及人类社会的符号系统,是择吉最基本的理论基础。

用干支纪年、纪日的办法和现在的纪时法比较起来,要显得笨拙些,但在中国历史上却差不多沿用于清灭亡以前的整个历史时期,而且直到现在,仍是港、澳、台地区新编择吉通书的主要依据。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说,可分为阴阳说与五行说,然而两者互为辅成,五行说必合阴阳,阴阳说必兼五行。

阴阳说早在夏朝就已形成,认为阴阳两种属性相反的气是天地万物的泉源。阴阳相合,万物生长,在天形成风、云、雷、雨各种自然气象,在地形成河海、山川等大地形体,在方位则是东、西、南、北四方,在气候则为春、夏、秋、冬四季。

天之四象,人有耳、目、口、鼻为之对应;地之四象,人有气、血、骨、肉为之对应;人又有三百六十骨节以应周天之数;所以天有四时,地有四方,人有四肢,指节可以观天,掌纹可以察天、地、人合一。发展到后来,甚至某命理师屈指一算,一看掌纹,能断出凶吉,其实这种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论断未免言过其实了。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它以日常生活的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这五类物质各有不同属性,如木有生长发育之性;火有炎热、向上之性;土有和平、存实之性;金有肃杀、收敛之性;水有寒凉、滋润之性。五行说把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的性质分别纳入这五大类的范畴。

五种元素在天上形成五星,即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在地上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在人就是仁、义、礼、智、信五种德性。古代人认为这五类物质在天地之间形成串联,如果天上的木星有了变化、地上的木类和人的仁心都随之发生变异,占星术就是以天、地、人三界相互影响为理论基础衍生而来的。

总之,把天干地支配以阴阳五行,形成所谓“干支五行说”,便成为包括择吉、造命、堪舆、太乙、六壬、奇门遁甲、禽星、孤虚等神秘文化的理论渊源。

此外,还包括八卦学说(其中包括河图、洛书、先天八卦、后天八卦、十二月辟卦、八卦纳甲三合、小游年变卦,大游年变卦等)、纳音纳甲、十二客(即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二十八宿、九星术(又称九宫算)、六曜(又称孔明六曜星)、黄道黑道等。

延伸阅读

天干地支的详解

干者犹树之干也。

甲:像草木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丙: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燃着,见而光明。丁: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戊:茂盛也,象征草木茂盛繁荣。己:起也,纪也,万物抑屈而起,有形可纪。庚:更也,秋收而待来春。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壬: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癸: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萌芽。

支者犹树之枝也。

子:孳也,阳气始萌,孳生于下也。丑:纽也,寒气自屈曲也。寅:髌也,阳气欲出,阳尚强而髌演于下。卯:冒也,万物冒地而出。辰:伸也,万物舒伸而出。巳:巳也,阳气毕布已矣。午:仵也,阴阳交相愕而仵。未:眛也,日中则昃,阳向幽也。申:伸束以成,万物之体皆成也。酉:就也,万物成熟。戌:灭也,万物灭尽。亥:核也,万物收藏,皆坚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