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阿尔卑斯山的蓝莓
6211000000032

第32章 语言的笑话

刚到单位上班没多久,跟同事聊天。好奇的同事什么都想知道,甚至连公公的工作都想了解,尽管心里想问别人隐私似乎不是外国人的作风,但初来乍到的,不想得罪人,于是老老实实回答:

“公公在政府部门上班。”

“哦,在清洁部门上班,那收入不会太好吧?”同事关切地问。

“没有,听先生讲,他爸爸收入相当不错的。”

“这年头,搞清洁也有高收入,那他是清洁什么的?”同事刨根问底。

“他搞武器检测。”不想再跟她纠缠下去,就停止了回答。看着她一脸的狐疑,只觉得她的表情怪怪的。

回到家跟先生一讲,把他笑得差点没背过气:原来我将政府Regierung说成了Reinigung,就这么一点差别将公公打发到了清洁部门,难怪同事一脸的困惑了。

顺德打来电话,问他德语进展如何。电话里的他颇有感触:

“唉,我的德语简直不行,这不又闹了一个红脸。我去超市买东西,结账时,人家问我要不要收据,我以为人家问我要不要购物袋,还直客气跟人家摆手,不用不用,我这还有一个。你说丢人不丢人。”

“刚开始学一门新的语言,闹一些笑话难免,没关系,我不比你好到哪去,我现在是英语德语大串联,说话时哪个最先在脑子里蹦出来就捡那个,整个一个杂牌军。”安慰他,也在安慰自己。

有一点,我必须声明,可以英语德语混在一起说,可当我讲母语中文时,那还是字正腔圆,不用任何外语点缀的地道的中国普通话。

经常是放下母亲的电话,兴冲冲地告诉丈夫家里最近发生的新鲜事,我讲得兴致勃勃,他却在那傻笑,气得我厉声责问,他一脸无辜:

“可我听不懂中文呀!”

回家探亲,跟母亲聊天聊到睡眼惺忪,倒头大睡醒来后,发现母亲还在那看书,嘀咕一句:

“妈,还不睡呀。”

“嗯?”母亲不解地哼了一声。这才意识到自己讲了一句英文。

这种由于习惯上的转变而闹的笑话在我现在的生活中屡见不鲜,适应后就再没什么笑话可闹的了。

最近心血来潮,学起了法语。虽然知道前方困难重重,可还是勇往直前地往前冲,整天嘴里念念有词,满心期望一年后能一口流利的法语,不为别的,就为到法语区时不成为了个聋子。

生活在蓝眼睛,黄头发的西方社会,学习他们的语言也就变成不得已的选择。讲惯字正腔圆的中国话的我们,学习跟自己母语没有一点关联的外语,闹笑话在情理之中。为学语言闹点笑话不可怕,可怕的是闹过笑话就止步不前。我学习语言,从来“脸皮厚”,一有机会就讲,尽管遇到尴尬的情况颇多,但对学习却受益匪浅。长此下来,语言也长进颇快。学习外语的朋友们,想必深有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