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雪花的传说
6191700000003

第3章 将军和牛郎

两个放牛郎,一个叫六子,一个叫八子。

六子八岁那年,去给地主钱百串放牛,放的是一条老黄犍。爷老子叮嘱他:“好好儿放呀,别出了事叫东家撵了。”六子记住了,成天牵着黄犍去放牧,不敢松绳,牛在后面啃草,他在前面开路,横着走。看牛吃那绿油油的山草,嚼得“叽咕”响,就眼睛亮亮地露出笑。

八子是六岁那年去的钱百串家,放一头黑牯。这水牯子两角精壮,弯弯如弓,吃草时喷出一股股热气。八子顽皮,头一天放牛就往牛身上趴,牛儿不乐意,腾空一跳,把八子摔了下来,“咚”地一声,当时就背过气了。六子看见了,慌忙把牛拴住,跑过来呼唤八子。八子醒了,却嘿嘿地挤出一脸笑。

这八子不甘心,将水牯子拴在树上,举起棍子就打牛的屁股,水牯子绕着树儿转了三圈,吓得“哞儿哞儿”叫。再骑,水牯子还是不乐意,扬起脑袋就跑,八子紧贴在牛背上,死死地抓住牛毛。翻过几道山岭,牛跑累了,才停下来,老老实实吃草,从此就许八子骑了。

宽宽的放牛坡上,时常出没着两条牛影,一黄一黑;还有两个放牛郎,一个骑着牛,一个牵着牛。

六子天天提醒八子:“莫骑牛了,当心摔下来了。”可八子不听,甚至站在牛背上,拉着牛绳子,任那水牯子一起一伏地走着。有时一高兴,举起牛棍子,“叭”地一声,打得牛儿昂首奋蹄,八子依旧站在牛背上,乐得哈哈笑。六子却惊出一身冷汗。钱百串看见了,给八子一顿好揍。可八子一上山,照样骑牛。

一九三四年冬,吴焕先率领的红二十五军,奉命撤离大别山根据地,北上抗日,这日途经放牛山。六子和八子一商量,扔下牛儿,跟他们走了。队伍说他们小,不愿收,他们就悄悄跟上,甩不掉。当时,两个放牛郎,一个十四岁,一个十二岁。

走了一百多里跑,脚板儿便磨起了泡,脚脖子提不起来,越掉越远,急得牛郎们哇哇哭。恰巧这时,先头部队打了一个胜仗,缴了一匹战马。头儿说:“给那两个娃娃蛋子骑吧。”

马欺生,一见生人骑在背上,就腾空一跳。“叭”地一声,先把六子摔了下来,半天动弹不得。部队只好把六子交给了附近的老乡,不久老乡又把他送回了老家。

八子骑在马上,却如骑在牛上一样挥洒自如。随着“得得得”的马蹄声,小骑士一改跨式,“啊”地一声站在马背上,博得红军战士纷纷喝彩……

五十年后的一天,一个瘸腿老头,牵着牛放牧,依然横着走,看牛吃那嫩油油的山草,可那眼神却不再亮堂,木木地,流露出一种厌倦和无奈。

突然,远处传来“得得得”的马蹄声。放牛汉眯眼一看,见几个威风凛凛的军人正跨马朝他奔来,其中一个老军人翻身下马,径直走到他跟前,“叭”一声立正、敬礼。然后问:

“还记得我吗?”

“啊,是八子回来了!”两位老人紧紧握手。

他们席地而坐。将军问:“怎么,你放了一辈子牛?”

放牛汉说:“是啊。同样是放牛郎,你把牛放成了马,我却依然放的是牛啊。”

说时,感慨万千,泪水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