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母亲的眼泪
6191000000064

第64章 一声叹息

二丫考上啦!二丫考上啦!

高考分数一公布,阿大就像个高音喇叭似的满庄子嚷嚷着,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二丫考了个县状元。

也难怪,阿大的祖辈全是“睁眼瞎”,自己肚子里的那点墨还是扫盲班扫来的,如今祖坟上冒青烟,家中出了个头名状元,阿大怎能不高兴!

阿婶见男人整天乐哈哈的样子,就提醒道他爹,别光顾了高兴,该掂量掂量二丫上什么学校了。

哈哈,知道知道,现在我满脑子装的全是这个事,指望你点拨,那还不误了大事!

阿大没夸张,二丫还在冲刺的时候,阿大就为二丫的高考志愿操劳了。二丫的成绩一直遥遥领先,老师早就预言,以二丫的实力和勤奋,上省城名校应该是三个指头拾田螺——十拿九稳。因此高校录取参考资料一到手,阿大的眼珠子就一个劲地朝名校上盯。

在村里,阿大素有“高考专家”之称。什么“量体裁衣,就船下篙”、“知己知彼,战无不胜”,什么“要得富学商贸”、“要当官学经管”、“要健康学医学”、“要扬名学电影”,什么“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家有万两黄金,不如一纸文凭”等等,说起高考经来,常常是一套一套的,听得村人无不瞠目。于是邻里的孩子填报志愿时,总喜欢找他商讨。每当此时,阿大就很专业地将那个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特长打探一番,然后抚着几根稀疏的胡须深沉地思考起来,直到讨教的家长抻长了脖子,才慢吞吞地说出自己的看法。还别说,凡是阿大指点过的孩子,高考录取时果真很少失手。村人就很惊讶,神了神了,这个阿大,怎么有这种本领?

当然,阿大的本领也不是天生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嘛!阿大年轻时曾有过几次跳龙门的机遇,都因为没有文化而失之交臂。因此一提起没文化的害处来,阿大总是痛心疾首。为了不让后代重蹈自己的覆辙,儿女们还在牙牙学语时,阿大就灌输起“学而优则仕”来。无奈前面的三个伢儿全是些阿斗,怎么扶都扶不起来,直到二丫来到世上,阿大才有了拨云见日的感觉。

也许真应了哲人说的一句话:上帝在关上门的同时会留下一个窗。二丫不知是集中了哥哥姐姐们的智慧,还是老天爷的格外垂顾,从小就聪明过人:一岁会说话,两岁会数数,三岁就能模仿广播喇叭讲故事。待进了学堂得到老师的点化,那机灵劲儿更是开水锅里的泡泡般“咕噜噜”直往上冒。

二丫的卓尔不凡为阿大争足了面子,也让阿大看到了光宗耀祖的希望。因此二丫一踏进初中门槛,阿大就很自信地准备起来。只要广播里电视上或是人们的谈论中涉及到高考,阿大总会支棱起耳朵认真倾听,仔细揣摩,久而久之,竟成了这方面的行家里手。如今,二丫的高考志愿表就在面前摆着,阿大只要轻轻一点,多年的愿望就会实现。

然而世上的事真奇怪,没有学问举步维艰,学问多了也会迷乱心智,现在的阿大正处于这样的状态。按理说,以阿大的经验和经历,给二丫选个合适的学校应该易如反掌。可是不成想,当一个个名校跳入眼帘时,阿大竟也像那些缺乏见识的村人一样眼花缭乱,左右为难。财经大学、外贸大学、师范大学、医科大学……徘徊在五彩缤纷的名校间,阿大就像是满田拣瓜似的,掂掂这个舍不得,摸摸那个放不下。可是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啊,总不能像伟人说的那样,将二丫一分为三,一截读复旦,一截上清华,一截赴南大吧?于是阿大就痴痴地想,要是上面几个伢子也争气就好了,这样就可以多几个选择了。唉,可惜啊可惜!

二丫倒是很有主见。二丫说,爹,别翻了,俺早想好了,就上咱省城的医科大学,将来你们年龄大了,俺也好尽尽孝道。

对对对,还是咱闺女想得周到。阿大阿婶异口同声,于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难题,就被二丫一锤定音。

此后,阿大逢人就说,二丫考上了省城医科大学,学的是临床医生。有人就问,拿到入学通知书了?阿大挠挠头皮说还没呢,也就三两天的事吧。那人就问,你就这么有把握?阿大说,那当然,我阿大何时吹过牛!

阿大确实没有吹牛,比照以往的录取情况,二丫的分数高出一大截。何况二丫还是个省优秀学生,还是个学生党员呢!可是自信归自信,质疑的人多了,阿大的心里还是打起鼓来。阿大也知道,名校犹如独木桥,千军万马往上冲,谁胜出谁淘汰,除了分数外,还有个天时地利人和。那个分数线不过是个参考,是不能算数的。万一今年大家考得都好,岂不是水涨船高?再说了,即使进了分数线,还有个百分之几的淘汰率。咱一个小老百姓,要背景没背景,要靠山没靠山,谁能保证那个百分之几不会落到咱头上?这么一想,阿大就焦躁起来,就推醒还在沉睡阿婶。

睡梦中的阿婶,正接受着村人的顶礼膜拜:恭喜恭喜,想不到咱村也能出状元,难得难得!是啊是啊,鸡窝里飞出了金凤凰,开天辟地第一回哩!阿婶啊,二丫能有今天,军功章上也有你的功劳呢!

是啊阿婶,我们都是来取经的,快给我们说说二丫成才的秘诀吧……

目不识丁的阿婶,打从娘胎里出来,从没被人重视过,如今冷不丁成了众星追捧的月亮,那感觉真是妙不可言。只可惜美梦刚刚开头,就被阿大给搅黄了,因此很不高兴地说,你还让不让人睡觉啊?真是的!也不看看什么时候了。

阿大说你就晓得睡!睡!二丫的通知书不是还没拿到手吗?你就不怕有个闪失?你知道这录取当中有多少噱头吗?咱如果不事先把它摆摆平,万一到时候出了纰漏怎么办?

阿婶经阿大一说睡意全无,连忙问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避免。阿大说办法总归是有的,事在人为嘛。阿大就使劲地想啊想啊,这一想还真想出个办法来。阿大说,三柱子不是有个老表是省城大学的教授吗?没准正是二丫填报的学校呢。如今他那个老表正好回来探亲,咱不如到他那儿探探口气。

阿婶说对哩对哩,三柱子说过哩,唉,这脑子,咋就这么不记事!

第二天一早,阿大就像《回娘家》里唱的那样,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背上还背着一筐蛋。一路上,阿大走得三心二意,不情不愿。三柱子原先跟阿大一样,也是个“土里刨食”的庄稼人。文凭升温后,靠着当教授的老表的关系,帮助几个农家孩子圆了大学梦。庄户人讲究知恩图报,自然少不得好酒好肉的款待,末了还悄悄塞上个红包。三柱子捕捉到商机,立马丢下农活,当起了招生代理。几年捣鼓下来,不仅砌起了别墅,坐上了轿车,还成了乡人大代表。

阿大的祖先,平凡得如同尘埃。阿大唯一的闪光点,就是肚子里的学问。每年七八月间,是他最骄傲最幸福的时候,他的全部尊严会在这一刻达到顶峰。令他想不到的是,这点可怜的闪光点又被后来居上的三柱子罩住,因此每有人谈论起三柱子,阿大总是忿忿地说,求!算什么本事?有他那个靠山,即便呆子也能活出个人样来!

村人知道阿大的心思,就附和道,当然当然,他哪能跟你比,你才是咱村真正的能人。

然而说归说,一到招考季节,还是有人争着往三柱子家跑。阿大就恨恨地说,没出息,有那闲钱,还不如割几斤肉打打牙祭。如今事情临到自己头上,阿大才知道,不到万不得已,谁愿意拿热脸去贴人家冷屁股?

阿大,你来啦。阿大的心思还未想完,就已走到三柱子家门口,并且被三柱子的话语拦腰截断。

啊啊,来啦来啦。阿大慌忙送上礼品,神情已同刚才判若两人。

你老可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说说看,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三柱子仿佛救世主似的,语气里满是施舍和安抚。

还不是二丫的事给闹的,听说你老表回来了,想请他帮着照应照应呢。阿大正碍于脸面不知如何开口,三柱子的一语中的为他创造了机会。

三柱子老表得知来意后搓搓手说,哎哟,这个还真不好办。虽说学校有几个内招名额,可都掌握在校长手里。况且我们学校热得很,这个领导打招呼,那个领导递条子,每天都有很多人捧着钞票要进来,搞得校长都不敢露面了。

三柱子老表的一声“哎呀”,吓得阿大脸色煞白,幸亏三柱子一把扶住才没跌倒。三柱子说,阿大,别着急,不就上个学嘛,多大个事,这个主我帮你做了!随后将老表拉到一边,叽里咕噜说了好一会,才说服老表“同意试试”。三柱子老表对阿大说,幸亏我同校长关系不错,只要我开了口,这个面子想必会给的。不过费用不是个小数目,只怕你承受不起。

钱不成问题,给多少都成。见三柱子老表语气松动,阿大连忙表态道。

行,有你这句话我就好办了。这样吧,你先拿五万块钱来,余下的事我来处理。

谢谢,我这就去筹钱。阿大退出后,立马回家拿存折,将省吃俭用了大半辈子才攒下的五万块钱悉数取出。阿婶说,这钱是给二丫上大学用的,你全部拿走二丫怎么办?阿大眼珠子一瞪,妇人见识,拿不到通知上什么学?

阿大将钱交到三柱子老表手上后,心里的石头才落下地。谁知告辞时,老表突然提醒道,你光找我还不行,还得同招生部门通通气,让他们把你孩子的档案准确无误地投放到我们学校,否则,我就无能为力了。

阿大知道,二丫只填了一个志愿,按理说不会有误的,但是谁又能保证半路上不会杀出个程咬金来?于是阿大的心就又揪了起来。

阿婶知道后提醒道,四混子不是有个亲戚在管这个事吗?咱何不找他想想办法。

对对,咱现在就去找他。阿大随即又扮起了“回娘家”,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背上还背着一筐蛋……

行,你出钱我跑腿,谁让咱是乡里乡亲。四混子说话干脆利落,掷地有声。

那,那给多少合适?阿大小心翼翼地问。

先拿这个数吧。四混子一边说着,一边竖起三根焦黄的手指。

三、三千?阿大试探着问。

三千?笑话,三千能干什么?你是真不懂还是装糊涂?按现在的行情,办你闺女这样的事,少说得个十万八万。我是看在乡亲的情分上才要了三万!你倒好,得了便宜不领情不算,反倒漫天砍价了!

你别生气,都是我脑子不好使,三万就三万,不过你得答应我,不能让我竹篮打水一场空!

这个你尽管放心,拿人钱财为人办事嘛,我四混子再怎么浑也不能骗咱乡亲不是!

阿大闻言立马转回家,牵出牛,赶出羊,捆上猪,抓起鸡。

阿婶紧张地问,他爹,你要干什么?

阿大说,还能干什么?卖呗!

你是疯了还是咋的?把这点家当全卖了?今后还怎么过?

你以为我情愿?这不是为了二丫吗?

送完钞票回来,阿大已几近虚脱。好在没几天,三柱子就登门报喜,说他老表已把关节全部打通,只要二丫的档案投过来,一切就OK了。不久四混子也捎话过来,说事情正在运作中,让他耐心等待。此后的日子里,阿大每隔几天都能收到一个好消息。每听到一个好消息,阿大都会兴奋好一阵。

从高考到发榜,满打满算不过两个月。可这两个月对于阿大来说,好比是两个世纪。漫长的等待中,阿大的腰弯了,头发白了,脾气也大了。不过阿大没有白付出,大约两个多月后吧,绿衣天使给他带来了喜讯。

捧着望眼欲穿的大红通知书,阿大激动得喜泪直流。直到阿婶连声催促,才抖抖索索地展开细看。这一看,就把阿大看得目瞪口呆,大气直喘。原来,入学通知不是出自二丫心仪的学校,专业也由“临床医生”变成了“畜牧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