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母亲的眼泪
6191000000051

第51章 小花匠

小花匠已不小了,二十七八岁的汉子,早已到了娶妻生子的年龄。只是因为大家已叫顺口,并且小花匠十分喜欢,所以才沿袭至今。

小花匠担当我们单位的花工,满打满算已有十个年头。刚来时,小花匠才十八岁,瘦瘦小小的,完全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模样。一周后,当我们发现花圃被小花匠侍弄得活力四射时,才知道此前的疑虑纯属多余。

我们单位不乏饱学之士,一有空闲,小花匠就“缠”住我们问这问那,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几乎没有他不感兴趣的话题。那时候,小花匠已是家里的顶梁柱了,父亲瘫痪在床,母亲是个聋哑人,还有一个妹妹在读初中,小花匠虽然向往校园生活,却又丢不开多灾多难的家,于是自学便成了他唯一的选择。我们得知这些情况时,小花匠已修完本科课程,成为斗龙第一个获得“园艺师”职称的农家弟子。

艺高人胆大。随着知识的积累生活的历练,小花匠渐渐“不安分”起来,先是租赁了几十亩地搞花木培植,接着又在镇上开了家花木盆景礼品公司,仅仅几年功夫,小花匠就凭借自己的天资和勤奋,将事业搞得风生水起。

出名后的小花匠,仍然兼任着几个单位的花匠,常常忙得脚不沾地。就有人不解,说他已今非昔比,何必还在乎那几个小钱。他就解释道,当初是人家给了咱谋生的机会,咱怎能过河拆桥忘了根本,只要人家需要,咱就有这个责任。

小花匠的事迹打动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我的同事常惠。

俗话说“一家女百家求”。何况常惠还是我们单位唯一的研究生,人又生得十分的漂亮,因此从进入单位那天起,牵线搭桥的、当面表白的、递送情书的,就没有断过。谁知常惠却铁板一块,无论何人出面,总是一概回绝。后来我们才知道,她已心有所属,只是因为母亲有言在先:不是正规大学毕业生、不是国家干部、不是城镇户口,一律免谈。小花匠虽然事业有成,三个条件却一个都不合格。

常惠也是个苦孩子,两岁时就没了父亲,是母亲含辛茹苦将她拉扯成人。如今一边是自己喜爱的男孩,一边是自己亲爱的母亲,何去何从,常惠没了主意。

知道常惠的苦恼后,小花匠思索了好一会才想好计策。当晚,常惠就对母亲说,单位要举行一个重要的文化活动,所有场景均由她负责。现在万事俱备只差几个盆景作点睛之笔了,她想请母亲帮着挑选挑选。母亲笑着说,怪不得这些日子心神不定的,原来是工作闹心啊,行,老妈别的能耐没有,挑个花选个草的还凑合。

一走进小花匠的工作室,常惠母亲的眼睛就不够用了,只见三百平米的陈列室内,层层叠叠排列有千余座盆景。那些盆景,或活泼,或老辣,或古典,或新颖;或直或曲,或大或小,或枯或荣;或似泼猴,或象孔雀,或类啸虎,或如恐龙。盆内盆外,架上架下,处处见景,样样生情。此时的小花匠,正端坐一隅,一手拿着把剪刀,一手拨弄着枝叶,他的面前,是一盆亟待修整的竹草。见来了客人,小花匠连忙站起身来,常惠母亲摆摆手说,小师父,你忙你的,我们先看看。

转了一圈后,常惠又将母亲带到小花匠面前。此时,那簇杂乱无章的枝叶,已经气象万千。

呀,小师傅好身手!常惠的母亲忍不住称赞起来。小花匠随即接口道,阿姨,这是一个竹草盆景。这种盆景主要以植物和石头为素材,应用创作旱盆景手法,精心处理地形、地貌,点缀山石、亭榭、人物等摆件,在盆中典型地再现大自然竹林、竹石小品之神貌。竹草盆景可以放在书桌、床头、几案上,也可以摆在书架或是博古架上,既不占大地方,又不乏盆景的情趣和艺术美感。

刚进门时,常惠母亲就对小花匠有了较好的印象,如今见他这么能干和热情,禁不住又一次感叹道,真是个细心的孩子,谁家姑娘嫁给你,日子一定错不了。常惠说哪里呀,人家至今还单身着呢。常惠母亲说不会吧,这小伙子要人品有人品,要手艺有手艺,不说万里挑一,起码也算百里挑一吧!常惠鼻子一嗤,人家可是个万里挑一的人儿:高级园艺师、十大道德标兵,最近又被聘为市政协委员呢。既然条件这么好,怎么就没一个姑娘看上呢?常惠母亲不解地问。

阿姨,其实有一个姑娘早就相中了我,我们彼此相爱难舍难分。只是她母亲的要求特别,我一时难以达到,小花匠不失时机地插上一句。

是啊,他女朋友的母亲要求女儿嫁一个有学历的、端国家饭碗的、并且是城镇户口的人。小花匠虽不是科班出身,却也自学成才,否则我们镇的高等学府怎么会聘任他为客座讲师?小花匠通过自身努力,构建了集花木引进与培植、盆景设计与销售、技术推广与培训一条龙服务体系。如今他的业务不仅涵盖了整个斗龙市场,还辐射到邻近省市。他的这番成就,不是一般公务员所能企及的。至于城镇户口,那更是不值一提。地球人都知道,如今农村户口可是个香饽饽,不仅可以分到口粮田、宅基地,可以享受养老保险、合作医疗,还可以享受种植补助等优惠政策。现在好多城里人都想方设法“非转农”,“农转非”早已是昨日“黄花”啦!

常惠母亲是过来人,哪能听不出两个年轻人的弦外之音,于是点着常惠的额头说,好啦好啦,知道你们是在说我,我不过参谋参谋而已,大主意还得你们自己拿。这么说您同意啦?不同意又怎么样?妈总不能像法海那样棒打鸳鸯吧。妈,您真是我的好妈妈!

不久,我们便吃到了常惠和小花匠的喜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