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重点掌握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及地区分布,了解旅游资源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
第一节 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
一、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我国幅员辽阔,旅游资源不但数量多、种类全,而且分布非常广泛。从黑龙江到海南岛以及南海诸岛,从东海之滨到我国西部边陲,名山胜水、珍禽异兽、奇花异草、历史古迹、文化艺术、民族风情、风物特产都各具特色、千姿百态。
二、集中连片,地域特色明显
由于自然条件的地区差异和各地区历史文化的差异,我国旅游资源往往以某一类或两类为主,集中连片或呈带状分布,形成明显的地域特色。如西北甘、宁、青、新古丝路和唐蕃古道沿线,以古文化旅游资源为主;西南地区滇、黔、桂三省区地形复杂,石灰岩溶蚀地貌发育丰富,加之那里少数民族众多,民族风情多姿多彩,因而形成以自然山水胜景和民族风情为主的西南奇山异水、风土民情旅游资源区。再如,内蒙古以草原风情为主,华中以名山峡谷为主,华东以山水园林为主,中原地区以古都文化胜迹为主,等等。
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互映衬、紧密结合
中国是世界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历史非常久远。悠久的开发历史使得我国几乎所有的自然风景区无一例外地被打上了古老文化的烙印。据史书记载,秦始皇率文武百官五次出巡,曾登临泰山封禅,说明至少在秦代,泰山就已成为能吸引帝王前去游览的名山。经过历代人民的开发、培育和改造,再加上佛、道建筑和纪念性建筑、刻石的涌现,泰山文化内涵越来越丰富。申报世界遗产时,国际上一致公认,泰山是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完美融合的典范,应作为人类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
四、景观奇特,引人入胜
在我国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中,从山川风景到虫鱼鸟兽、花草树木,从文物古迹到民族风情、文化艺术,都有许多令中外游客叹为观止的奇景。万里长城、北京故宫、秦始皇陵兵马俑独一无二,举世闻名;石林中的“阿诗玛”从不同角度观察可以看到不同的效果;还有西双版纳“会流血的树”、“会流油的树”,江西九江一带“四季开花结果的橘树”,乃至中国书法、烹饪、丝绸、瓷器等,都令游人称奇不已。
第二节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一、地质地貌旅游资源概述
(一)地质旅游资源
地质旅游资源是指那些具有观赏和科学考察价值的地质体所构成的景观资源。我国地质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复杂多样的地质构造决定了我国多样的地貌与气候,同时也使我国动植物种类更加丰富,江河湖泊等水体景观更加完美。因此,深入了解我国地质旅游资源的特点和成因,有利于了解我国自然旅游资源的特点。
(二)地貌旅游资源
地貌指的是地表起伏的形态,也称为地形。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各种地表形态,就是地貌旅游资源。目前人类开发利用的地貌旅游资源基本上是陆地地貌。按形态划分,可分为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山地,其中以山地的旅游价值最大。“中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单里,以山地风光为主的占一半以上,而且绝大部分属于中山和低山。
二、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价值
(一)观赏价值
地质地貌是一种重要的风景旅游资源,它构成了风景的骨架,也是其他风景不可缺少的背景和借景。高原雄浑,平原坦荡,各具美感。沙漠、黄土、岩溶、海岸、丹霞、冰川,各具风姿。其中,山岳旅游资源的造景功能更为突出。一般情况下,人们用“雄、险、秀、幽、旷、奥、奇”七个字来描述山岳景观的自然美,春夏秋冬、阴晴雨雪的变化,也产生山岳的色彩美,另外流泉飞瀑的动态美,松涛虫鸣的声音美,都能给游人以愉悦的享受。山岳同其他造景因素配合,可以产生综合美,我们常说的“山清水秀”是山岳与水体配合交融而形成的景观,“少室晴雪”是山地景观同气候变化协调的结果。
(二)人文价值
地质地貌景观总是同社会历史条件密不可分的。历史遗迹、帝王封禅、名人故居、生产生活、亭台楼阁、碑碣题刻、书法楹联、典故传说、宗教建筑等各种形式的遗存,与地质地貌自然景观巧妙配合,在形式上给人以美的愉悦,在内容上给人以智的启发,在思想上给人以深远的启迪,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面貌,具有很高的人文旅游价值。 例如,我国名山中的“五岳”,和历代的封建统治者封禅或祭祀上苍有关,也和道教的发展有关;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和九华山之所以这么出名,是佛教活动的结果;武当山、龙虎山等,则是道家修真的圣地;还有许多名山,或是由于文人墨客的吟咏赞颂,或是由于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的渲染而著名。
自然地貌特征往往对当地的文化景观有深远影响。如丹霞地貌的红色代表火焰,寓示光明,象征生命力,与道教的长生不死、成仙登天的说法相吻合,所以道教的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大多设在丹霞地貌的山区,如武夷山、龙虎山、齐云山,以及四川青城山、甘肃崆峒山等。突兀耸立的丹崖状如屏风,与视线成垂直角度,便于观赏,因而常用于摩崖石刻、石造像、壁画乃至塑像。浅平的丹霞岩洞往往又是石窟艺术的载体,如甘肃的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等,都是得益于丹霞地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三)科研价值
很多地质地貌反映了地质时期的地球演变,具有科学研究价值。例如,嵩山是中国最早形成的四大古陆之一,经历多次造山运动,保留有许多褶皱、断层等构造痕迹,形成独一无二的“五世同堂”的地质现象,被中外地质学家公认为是研究地球发展历史、地质变迁和自然发展规律的“天然地质博物馆”。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具有多种价值,人们把一些精华的地质地貌景区开辟为地质公园。地质公园是以具有特殊科学意义、珍奇秀丽和独特的地质景观为主体,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自然公园。我国目前有19处世界地质公园,它们是: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河南云台山、云南石林、广东丹霞山、湖南张家界、黑龙江五大连池、河南嵩山、浙江雁荡山、福建泰宁、内蒙古克什克腾、四川兴文、山东泰山、河南王屋山-黛眉山、雷琼(广东、海南)、房山(北京、河北)、黑龙江镜泊湖、河南伏牛山、江西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
三、典型地质旅游资源
(一)构造遗迹
1.断裂构造遗迹
断裂是指地壳岩石受力后发生的变形、变位。断裂构造主要有节理和断层两种。
节理是岩石受力发生破坏后,破裂面两边岩石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节理的存在,可以加速各种外营力的侵蚀过程,是形成地貌旅游资源的关键,最有名的是玄武岩柱状节理。我国的张家界石英砂岩峰林和云南昆明石林等,就是沿垂直节理侵蚀的产物。
断层是岩石因断裂而发生的位置变动,规模较大的断层一般都具有陡峭、雄伟的断崖,极具旅游美学特征,如云南西山滇池风景区,就是断层作用形成的;台湾花莲县清水断崖,是我国最大最险、也是唯一的一处海岸断崖。
2.褶皱构造遗迹
褶皱是指岩层受横向压力的作用而产生的连续弯曲构造,褶皱构造的规模一般很大,对风景地貌的形成往往起着控制性作用。喜马拉雅山就是巨型褶皱带。
(二)标准地层剖面
标准地层剖面是指地层出露齐全、与上覆下伏地层单元关系明确、年代确定、具有较大厚度和标准化石的地质剖面。它具有科学考察、地质旅游和科普教育的功能。我国标准地层剖面有云南晋宁县昆阳镇梅树村前寒武纪地层剖面、天津蓟县元古代地层剖面、长江三峡震旦纪地层剖面等。
(三)生物化石点
生物化石是指地质时期存在于地层中的生物遗体、遗骸及其活动的遗迹、遗物的总称。如四川自贡,恐龙化石量大面广,种类多,已建成恐龙博物馆;山东临驹山旺在1 200~2 500万年前曾是一片浅水湖泊区,生物繁衍,迄今已经鉴定的动物化石有400多种,植物化石有130多种,是我国乃至东南亚地区最大的中新生代动植物化石群,已辟为我国第一个动植物化石保护区。
(四)地震灾害遗迹
地震灾害发生后,自然遗存及人为保留下来的遗迹称地震灾害遗迹。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发生后,人民政府在建设新唐山的同时,特将吉祥路的错动树行、河北矿冶学院震坏的图书馆楼等七处地震遗迹确定为国家重点保护项目;2008年5月12号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北川县城几乎被夷为平地,地震灾害后的遗址也被保护起来。
四、典型地貌旅游资源
从成因上来说,不同的岩石性质,在各种内外营力的作用下,形成了具有不同景观特点的地貌。
在固体地球表面,岩石是构成地貌、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根据成因不同,可将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岩浆岩是岩浆活动而形成的岩石。岩浆侵入其他岩体冷却而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如花岗岩。花岗岩有很清晰的矿物结晶颗粒,因为它的组成矿物比较坚硬,结构致密,所以花岗岩坚硬耐磨,造就了很多名山大川。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冷却而成的岩石叫喷出岩,也叫火山岩、火成岩,例如流纹岩、玄武岩。在玄武岩熔岩流中,垂直冷凝面常发育成柱状节理,由于冷凝向中心收缩,形成六方柱状岩柱,俯视岩柱顶面,酷似龟壳,故以“玄武”命名。
沉积岩形成的山丘具有明显的层状外貌,往往具有碎屑结构,或者含有化石。我国的黄土高原,有研究者认为是风力沉积地貌;我国桂林山水由另一种类型的沉积岩即碳酸岩构成,形成了喀斯特地貌;武陵源的山体主要是石英砂岩,也属于沉积岩层,形成了石英砂岩峰林地貌。
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由一种岩石自然变质成的另一种岩石,如大理岩、片麻岩等。
(一)花岗岩地貌
1.景观特征
花岗岩地貌主峰突出,群峰簇拥,挺拔险峻,峭壁耸立。花岗岩岩性较为均一,由于地壳的抬升作用,花岗岩的核心部分露出地表形成高大的山体,形成主峰。在地壳抬升的过程中常常发生断裂而形成断块山,断裂上升的幅度高,断裂的角度大,使得山岩陡峭险峻、气势宏伟。 例如黄山莲花峰、光明顶和天都峰三峰鼎立,山体峰顶尖陡,峰脚直落谷底,形成群峰峭拔的中高山地形。而华山则东西南北中五峰相峙,倚天拔地,四面如削,古人以“华山如立”来描述其地貌特征,素有“华山天下险”之誉。
花岗岩球状风化作用突出。花岗岩棱角部位是最容易风化的地方,久而久之就形成许多浑圆的石蛋,散落在山间,有的甚至存留于山顶,形成独特的“风动石”。 例如,“怪石”就是“黄山四绝”之一,山顶、山腰和山谷等处,广泛地分布有花岗岩石林石柱,巧石遍布群峰、山谷。
2.分布
花岗岩地貌主要有峰林状花岗岩山地和丘陵状花岗岩山地等不同类型。
峰林状花岗岩山地一般具有地势高、体量大、范围广的特点,可以独立成为风景区。我国的花岗岩山地分布广泛,山东的崂山,陕西的华山,安徽的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江西的三清山,湖南的衡山,河南的鸡公山报晓峰等,几乎全部或大部分为花岗岩所组成,具有花岗岩山岳的典型特征。另外,山东的泰山部分地区是花岗岩地貌。
丘陵状花岗岩山地是花岗岩地貌的主体,在我国东南部、南岭山地常见。厦门鼓浪屿——万石山、浙江的普陀山、海南岛天涯海角等是我国著名的花岗岩名丘的景观,高度小,起伏和缓,岩石浑圆多姿,具有一定造型。
(二)流纹岩地貌
流纹岩是火山喷出岩的一种,属酸性喷出岩,常有流水样的花纹,称流纹构造。
1.景观特征
流纹岩喷出地表后,随温度与冷凝的速度不同,有流纹、球粒、石泡等形态,颜色常见的是灰绿、灰黄、紫红等,再加上其具有流纹结构的造型形态,所以岩石造型极其灵动,常形成造型奇特、移步换景的微地貌。
2.分布
流纹岩地貌是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多见的风景旅游资源,著名的有雁荡山、天台山、会稽山及西湖附近的孤山、宝石山等。雁荡山曾经是爆发的火山,最早爆发于中生代早白垩纪, 有“流纹岩博物馆”的称号。雁荡山峰有多棱、多角、多面、多姿、多变的特征, 山峰有动物、人物、植物等多种造型,象形肖物极为奇妙,尤其特别的是山峰移步换形、昼夜变换,为其他名山所无。移步换形以大龙湫景区剪刀峰为代表,不同位置看来有啄木鸟、黑熊、风帆、桅杆等多种形态。昼夜变换的代表则是灵峰夜景之中著名的合掌峰。
(三)火山熔岩地貌
火山熔岩地貌是地下岩浆涌出地表形成的地貌,如火山锥、火口湖、堰塞湖等,主要是基性岩浆喷发而形成的玄武岩地貌。
1.景观特征
岩浆的喷发方式不同,形成的地貌也不同。一是裂隙式喷发,由于玄武岩浆黏度小,流动性大,熔岩流呈层状平缓地向外倾斜,形成平坦的方山(也叫桌状山)和熔岩台地。二是中心式喷发,喷发物堆积于地表,形成火山锥、熔岩洞穴隧道等。如果熔岩流流入河道并堵塞河道,就形成堰塞湖,如黑龙江的五大连池、镜泊湖;火山喷发后,火山口积水成为火山口湖,如长白山天池。有些地区由于岩浆随地形流动,逐渐冷却并散失大量气体,形成熔岩洞、熔岩塔、熔岩瀑布、绳状熔岩等景观。
2.分布
我国火山熔岩地貌分布广泛,东北地区有黑龙江镜泊湖、五大连池、吉林长白山天池,西南地区有云南腾冲火山群,太平洋沿岸有台湾岛大屯火山和龟山岛火山,还有海南琼北火山、新疆阿什库勒火山等都是重要的熔岩地貌旅游资源。
(四)岩溶地貌
岩溶地貌也叫喀斯特地貌, 是指地表可溶性岩石(主要是石灰岩)受水的溶解而发生溶蚀、沉淀、崩塌、陷落、堆积等现象而形成各种特殊的地貌。
1.景观特征
地表岩溶地貌主要有溶沟和石芽、溶斗和落水洞、溶蚀洼地和坡立谷、峰丛峰林和孤峰等,山地相对高度不大,但造型丰富。地下岩溶地貌主要有溶洞地貌、地下河、地下湖等。地表与地下相关联的地貌主要有竖井、芽洞、天生桥等。
2.分布
岩溶地貌的分布主要决定于碳酸盐类岩石的分布。我国碳酸盐类岩石分布非常广泛,出露面积约130万平方千米,主要分布于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云南石林的主要景观即为岩溶峰林。
(五)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是以赤壁丹崖为特征的红色陆相碎屑岩地貌,是红色沙砾岩在流水侵蚀、溶蚀、重力崩塌的作用下发育而成的方山、奇峰、赤壁、岩洞等特殊地貌。因最早发现于广东仁化丹霞山,故而得名。
1.景观特征
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特点是“赤壁丹崖”广泛发育,其基本的形态是身陡、崖赤、顶平、麓缓的方山 。
2.分布
中国是丹霞地貌的命名地,中国的丹霞地貌分布广泛、发育典型、类型齐全、景观奇特。已列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丹霞地貌有:广东仁化丹霞山,江西龙虎山,四川青城山,安徽齐云山,福建武夷山,甘肃麦积山、崆峒山等。
(六)变质岩地貌
1.景观特征
变质岩种类很多,由于原有岩石的岩性及所受的变质程度的差异,变质岩的岩性差别很大,组成的山地风景的特色也各不相同。总体来说,变质岩硬度较大,抗风化能力强,虽经几十年的剥蚀,仍然巍然屹立。
2.分布
我国由变质岩构成的名山很多,大江南北分布广泛。著名的有泰山、嵩山、庐山、五台山、苍山、武当山、梵净山等。
(七)冰川地貌
冰川地貌按成因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两类,是由冰川的侵蚀和堆积作用而形成的。山岳冰川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和科学考察价值,也是登山运动员的向往之地。
1.景观特征
在冰川上游,即雪线以上位置,冰川的刨蚀作用可形成鱼脊状和刀刃状的山峰、槽谷、冰凌、冰斗等典型地貌。珠穆朗玛峰就是闻名于世的冰蚀角峰。在冰川下游,冰川的堆积作用可以形成冰碛丘陵、终碛堤等冰碛地貌。终碛堤外缘,则表现为冰水扇和外冲平原的冰水堆积地貌带。有些地区冰体融化之后留下一些冰川漂砾,各具形态。
2.分布
我国现代冰川地貌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山、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昆仑山、祁连山、阿尔泰山、天山和横断山等,四川的贡嘎山海螺沟冰川景观,巨大冰瀑落差达1000多米,蔚为壮观。
(八)雅丹地貌
1.地貌特征
“雅丹”源于维吾尔语,意为“有陡壁的小丘”。雅丹地貌通常发育在干旱地区的湖积平原上,由于湖水干涸,黏性土因干缩裂开,盛行大风沿裂隙不断吹蚀,裂隙逐渐扩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演变成许多不规则、沿盛行风向平行延伸的、具有陡壁的垄岗(墩台)和宽浅不一、沟槽相间的奇特地貌。夜幕降临之后,尖厉的劲风发出恐怖的啸叫,犹如千万只野兽在怒吼,令人毛骨悚然,也因此得名“魔鬼城”。
2.分布
我国雅丹地貌面积约两万多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疏勒河中下游和新疆罗布泊周围。在我国被称为“魔鬼城”的雅丹地貌有三处:一处是乌尔禾“魔鬼城”,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佳木河下游乌尔禾区,西南距克拉玛依市100千米,此处“魔鬼城”面积约10平方千米;一处是诺敏风城“魔鬼城”,位于将军戈壁西北边缘卡拉麦里山地诺敏地带,这处“魔鬼城”面积有100多平方千米;第三处就是敦煌 “魔鬼城”,是国家地质公园,规划面积398.4平方千米。
(九)海岸地貌
1.景观特征
根据海岸地貌的基本特征可分为两大类:海岸堆积地貌和海岸侵蚀地貌。
海岸堆积地貌是近岸物质在波浪、潮汐和风的搬运下,沉积形成的各种形态。 按海岸物质的组成及其形态,可分为沙砾质海岸、淤泥质海岸、生物海岸等地貌。 沙砾质海岸地貌最适于海浴,在我国,这种海滩很多,如北戴河、昌黎海滩、青岛汇泉湾浴场、北海银滩、海南三亚大东海、台湾岛西海岸等。我国的淤泥质海岸也很多,如辽东湾、渤海湾和苏北海岸等。生物海岸又有红树林海岸、芦苇及盐生水草海岸和珊瑚礁海岸之分。其中红树的繁殖方式很特殊,为“胎生”,较易成林,形成天然防波堤。
海岸侵蚀地貌是岩石海岸在波浪、潮汐等不断侵蚀下所形成的各种形态。主要有海蚀穴、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等。舟山群岛普陀山的潮音洞、梵音洞就是典型的海蚀穴。海南岛天涯海角的“南天一柱”,就是岬角受海浪冲击后而残留在海滩上的海蚀柱。
2.分布
我国海岸线总长3.2万多千米。杭州湾以南多岩岸,海蚀地貌比较多见,杭州湾以北多沙岸,比如南戴河、北戴河、青岛等地海滨,是很好的海滨浴场。北方也有典型的海蚀地貌,比如大连金石滩园区是大连滨海国家地质公园核心园区,8亿~5亿年前震旦纪、寒武纪的地质地貌、沉积岩石和大量的古生物化石鳞次栉比,被国内外专家学者誉为“海上石林”“凝固的动物世界”“天然的地质博物馆”。目前,全国国家地质公园中,以“滨海”命名的只有两个,一个是福建漳州滨海火山地质公园,第二个就是大连金石滩滨海国家地质公园。
五、主要历史文化名山
(一)五岳名山
五岳名山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其形态各异,中国历史文化名人清人魏源《衡岳吟》中说:“恒山如行,岱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唯有南岳独如飞。”
(二)四大佛教名山
四大佛教名山分别是浙江普陀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海天佛国”普陀山是救苦救难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的道场;素有“华北屋脊”之称的山西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号称“峨眉天下秀”的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号称“山有四百八十寺”的九华山是那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大愿菩萨地藏王的道场。
(三)四大道教名山
四大道教名山分别是湖北武当山(道教第一名山)、四川青城山(青城天下幽)、安徽齐云山(乾隆誉为江南第一名山)、江西龙虎山(道教正一派发源地)。另外,四川鹤鸣山、甘肃崆峒山、江西三清山、湖北九宫山也是著名的道教名山。
(四)四大旅游名山
四大旅游名山分别是安徽黄山、福建武夷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在中国的旅游名山中,知名度最高的是安徽黄山,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两次登临,并留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名句。江西的庐山以著名的避暑胜地及历代名人留下的人文景观而著称。福建的武夷山素有“奇秀甲东南”之誉,以独特的“碧水丹山”闻名遐迩。雁荡山则是一部由岩石、流水、生命组成的交响曲,是世界的一大奇观。
第三节 水域风光旅游资源
水作为旅游资源,是构景的基本要素,无论是江河湖泊,还是涌泉飞瀑,水在构景中都具有声、形、影、色、光、味等形象生动的特点,因此被称为“风景的血脉”。
一、河流、峡谷风光
江河本身与沿岸景观共同构成美丽风景,最适合观赏游览;峡谷溪流适宜开展多种旅游活动,可以满足不同旅游者的需求。
(一)我国河流概况
1.江河众多,源远流长
我国流域面积在1万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79条,在1 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1 580多条,河流长度超过1 000千米的大河有20多条,如果把中国所有天然河流连接起来,其总长度可绕地球赤道十圈半。
2.内流水系和外流水系
我国的河流按水系可分为内流水系和外流水系两类。我国内外流区域的分界线,大体上沿着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巴颜喀拉山西端、冈底斯山画一条线,此线东南为外流区域,西北为内流区域。
我国的外流河分属三大洋水系。其中,属太平洋水系的河流有: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澜沧江、辽河、海河、淮河等;属印度洋水系的河流有:怒江、雅鲁藏布江;属北冰洋水系的河流有:新疆的额尔齐斯河。
3.水文特征差异很大
一般北方河流水位变化大,流量小,含沙量大,有冰期;南方河流水位变化小,流量大,含沙量小,无冰期。
(二)主要河流、峡谷旅游资源
1.长江
长江为中国第一大河,也是亚洲第一大河,世界第三长河,长江正源沱沱河发源于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峰西南侧,长度为6 211.3千米,干流流经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区、直辖市,拥有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乌江、沅江、湘江、汉江、赣江、黄浦江等著名支流。
(1)上游。长江自湖北宜昌以上为其上游。这一河段沿途形成许多著名的峡谷,如虎跳峡、长江三峡。
(2)中游。自湖北宜昌到江西鄱阳湖湖口,为长江中游。这一江段,曲流发达,地势低洼,湖泊遍布,长江在其左右两岸分别接纳汉水以及洞庭湖、鄱阳湖两大水系,水量大增,河道弯曲,易产生洪涝灾害。
(3)下游。长江自江西鄱阳湖湖口以下为下游。沿途地势低平,江宽,江口有冲积而成的崇明岛。
长江沿岸分布着110多座大中城市,其中著名的有上海、南通、扬州、镇江、南京、芜湖、铜陵、安庆、武汉、宜昌、重庆、泸州、宜宾等。长江水上交通十分便利,为旅游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黄河
黄河全长5 464千米,发源于青海省,干流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注入渤海。在全国河流中长度和流域面积均居第二位,仅次于长江。黄河正源为巴颜喀拉山西段北麓曲麻莱县的卡日曲。
(1)上游。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以上的黄河河段为上游,其中可以分为河源、峡谷、冲积平原三段。峡谷段由于岩性不同,形成峡谷与宽谷相间的河谷地貌,这样峡谷与川地呈串珠状分布,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著名的峡谷除龙羊峡、青铜峡外,还有松巴峡、积石峡、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红山峡、黑山峡等,共20余个。
(2)中游。从内蒙古河口镇到河南郑州的桃花峪(也有人认为是河南孟津),为黄河中游,是泥沙的主要来源段。
(3)下游。自桃花峪以下为黄河下游。这一河段游荡于平原地带,河道宽阔平坦,水流纡缓,长期淤积的泥沙使河床高于两岸平地,成为举世闻名的“悬河”。
黄河曾哺育了高度发达的中原原始文化,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沿岸保留了众多的古代文化遗存,包括古人类遗址、古都城遗迹、帝都园林、帝王陵寝、宗教圣地等,不同河段的自然风光与文化古迹完美融合,是著名的河流风光旅游带。
此外,漓江、鸭绿江、楠溪江、富春江、新安江、雅砻江、鸳鸯溪、瑞丽江、赤水河等著名江河也各具特色,分别被列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3.雅鲁藏布大峡谷
西藏雅鲁藏布江下游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北起米林县的大渡卡村(海拔2 880米),南到墨脱县巴昔卡村(海拔115米),雅鲁藏布大峡谷长504.6千米,平均深度2 268米,最深处达6 009米。大峡谷核心无人区河段的峡谷河床上有罕见的四处大瀑布群,其中一些主体瀑布落差都在30~50米。峡谷具有从高山冰雪带到低河谷热带季风雨林带等9个垂直自然带,是世界山地垂直自然带最齐全、完整的地方。这里有多种生物资源,包括青藏高原已知高等植物种类的2/3,已知哺乳动物的1/2,已知昆虫的4/5,以及中国已知大型真菌的3/5,堪称世界之最。
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冰川、绝壁、陡坡、泥石流和巨浪滔天的大河交错在一起,环境十分恶劣。许多地区至今仍无人涉足,堪称“地球上最后的秘境”,是地质工作少有的空白区之一。
二、湖泊风光
我国是个湖泊众多的国家,天然湖泊面积在1平方千米以上的有2 000多个,总面积7万平方千米,此外还有为数众多的人工水库。湖泊是自然风光的重要构景要素,又与人文景观联系紧密,仅称谓就有着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它反映了不同民族与语言的特色。汉族称之为湖,藏族称之为错或茶卡,蒙古族称之为诺尔,满族称之为泡子,白族称之为海。而汉族又因地区和地方语言不同,对湖泊有不同的称谓。江苏、浙江和上海人称之为荡、氿、漾,山东人称之为泊,河北人称之为淀,四川人称之为海子。自然风光与风土民情交相辉映,构成我国独特的湖泊水域风光。
(一)中国湖泊的类型
1.构造湖
地壳发生断裂,沿断裂方向出现凹陷,凹陷处逐渐储水,形成湖泊。构造湖具有十分鲜明的形态特征,即湖岸陡峭且沿构造线发育,湖水一般都很深、很蓝。如青藏高原上有纳木错、色林错、格仁错、昂孜错,云贵高原有滇池、抚仙湖、洱海和程海,内蒙古有呼伦湖、贝尔湖,新疆有艾丁湖、赛里木湖和博斯腾湖,青海省有可可西里湖、鄂陵湖和扎陵湖,台湾省有著名的日月潭,中俄国境线上的兴凯湖也是构造湖。
2.河迹湖
由于河道迁徙摆动,河旁留下湖泊,即成为河迹湖。这类湖泊一般是岸线曲折,湖底浅平,水较浅。中国五大淡水湖多为河迹湖。
3.海迹湖
此类湖原系海湾,后来湾口处由于泥沙沉积而将海湾与海洋分隔开而成为湖泊,通常称为潟湖 ,如宁波的东钱湖和杭州的西湖。杭州西湖大约在数千年前还是与钱塘江相连的一片浅海海湾,以后由于海潮和河流挟带的泥沙不断在湾口附近沉积,使海湾与海洋完全分离,海水经逐渐淡化才形成今日的西湖。
4.火口湖
火口湖是火山喷发后火山口积水而形成的湖。吉林省长白山天池就是典型的火口湖。 是我国最深的湖泊,也是我国最高的火口湖。
5.堰塞湖
堰塞湖是指因山崩、火山熔岩、泥石流等堵塞河道而形成的湖泊。东北地区分布较多,如黑龙江省的镜泊湖和五大连池。
6.冰川湖
冰川湖是由冰川挖蚀成的洼坑和水碛物堵塞冰川槽谷积水而成的一类湖泊。冰川湖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山区。它们的海拔一般较高,而湖体较小,多数是有出口的小湖。如新疆北部的喀纳斯湖和博格达峰山腰的天山天池。
7.风蚀湖
风蚀湖是风蚀洼地积水而形成的湖。这类风蚀湖泊都是些不流动的死水湖,而且面积小,水浅而无出口,湖形亦多变,常是冬春积水,夏季干涸或成为草地。比较有名的风蚀湖是甘肃敦煌月牙泉。
8.人工湖
我国一些水库,因面积较大,周围风景秀丽,也成为旅游资源。 目前在我国各大河流的中上游都兴建了一批水库,如黄河中上游的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青铜峡、三门峡和龙羊峡等水库;长江中上游则有丹江口、柘溪、乌江渡、二滩和三峡等水库;新安江水库即今天的千岛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区。
(二)中国湖泊的分布
全国湖泊比较集中的分布在五大湖区:东部平原湖区,青藏高原湖区,蒙新高原湖区,东北平原-山地湖区,云贵高原湖区。
三、涌泉旅游资源
地下水的天然露头称为泉。
(一)泉的类型
1.按泉水出露状况,可分为上升泉和下降泉。上升泉由承压水补给,由地下冒出地面,有时可喷涌高出泉口数十厘米。上升泉流量比较稳定,水温年变化比较小,如山东济南的趵突泉。下降泉由潜水或上层滞水补给,地下水在重力作用下溢出地表,在出露口附近水流往往做下降运动,一般从侧向流出,泉水流量和水温等往往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2.按泉水温度,可分为冷水泉、温泉、热泉、沸泉。
3.按泉水的矿化度,可分为淡水泉和矿泉两类。所谓矿化度是指地下水中各种元素离子、分子与化合物的含量。矿化度小于1克/升为淡水泉,超过1克/升则为矿泉。
(二)我国的名泉
1.冷水泉
冷水泉因为水质清纯甘洌,常供饮用或作为酿酒的水源。历史上,镇江的中泠泉、北京的玉泉、济南的趵突泉、庐山的谷帘泉、峨眉山的玉液泉等,都曾被评为天下第一泉。无锡的惠山泉曾被评为天下第二泉,并以一首古曲《二泉映月》名扬天下。杭州西湖附近的玉泉、龙井泉与虎跑泉,也都是著名的冷水泉。
2.温泉
温泉具有洗浴功能,而且很多还具有显著医疗价值。 我国温泉疗养胜地很多,最具代表性的有:北京小汤山温泉、南京汤山温泉、黑龙江五大连池药泉、辽宁鞍山汤岗子温泉、陕西西安骊山温泉、广东从化温泉、云南安宁温泉、重庆南温泉、重庆北温泉、福州温泉、台湾省的北投温泉等。
3.观赏泉
我国有一些奇特的泉,极具观赏价值。如云南大理的蝴蝶泉,每年农历4月25日前后,有幸可观赏到蝴蝶盛会。无数色彩斑斓的蝴蝶首尾相接,从树上一直垂到泉水水面。四川广元的含羞泉,湖南石门县的鱼泉,广西桂平的乳泉,西藏的水热爆炸泉等,都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四、瀑布景观
按瀑布的跌水次数可分为单级瀑布和多级瀑布。多级瀑布在我国有一定数量,如黄果树瀑布群中的天生桥瀑布、浙江莫干山的剑池飞瀑,均为两级瀑布;浙江雁荡山的三折瀑,江西庐山三叠泉瀑布属三级瀑布;云南罗平瀑布,是一个五级瀑布;贵州黄果树瀑布群中的关岭瀑布是由七次跌水组成的七级瀑布;福建九鲤湖瀑布是一个著名的九级瀑布。
按瀑布产生的环境条件,可将瀑布分为江河瀑布(如黄河的壶口瀑布)、山岳瀑布(如雁荡山的大龙湫瀑布)和洞穴瀑布(如贵州安顺龙宫瀑布)。
黄果树瀑布、壶口瀑布和吊水楼瀑布是我国著名的三大瀑布。
在我国,几乎每一座名山都有名瀑。虽然没有三大瀑布那样宽大,但是由于它们的自然形态和人文内涵,成为家喻户晓的著名瀑布。庐山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香炉峰瀑布,还有三叠泉、玉帘瀑等;黄山有三大名瀑,分别是九龙瀑、百丈瀑和人字瀑;雁荡山飞瀑无数,合称“雁荡十三瀑”,其中大龙湫是雁荡三绝之一;九寨沟的瀑布和海子构成了一个童话世界,诺日朗瀑布是其最大的瀑布; 河南省的云台天瀑是亚洲落差最大的瀑布之一。
五、海洋与滨海景观
我国拥有辽阔的海域和长达18 000多千米的大陆海岸线、6 500多个海岛以及14 000多千米的岛屿海岸线,近海面积超过470万平方千米。海滨的阳光(Sun)、海水(Sea)和沙滩(Sand),被称为“三S”景观,已经成为非常受欢迎的旅游资源。
海滨旅游胜地,一般是以具有美学价值的海岸为依托,以辽阔壮观的海洋为主景,与清澈透明的海水、洁白平缓的沙滩、风和日丽的气候相结合而组成的独特的海滨景观地。海岸地貌复杂多样,以山地丘陵构成的基岩海岸自然景观最为宜人。我国主要的海滨旅游胜地大都分布在基岩海岸上,主要的海滨旅游胜地有:大连、北戴河、青岛、蓬莱、长岛、威海、成山头、连云港、普陀山、海宁、湄洲岛、围头、厦门、深圳、珠海、香港、澳门、湛江、北海、海口、三亚、高雄、台南等。
第四节 生物旅游资源
生物景观旅游资源是自然旅游资源中具有生命力的、最富有特色的类型。在山、水、天象、生物四大要素组成的自然景观画卷中,山体是主要的形象骨架,而树木花草则是山的“衣裳”。同样的山体因一年四季的变换,给出游的观赏者增添了趣意无穷的猎奇内容。
一、 生物景观旅游主题
(一)以自然保护区的形式形成旅游主题
1956年我国建立了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到2004年,我国已建成保护区1 999多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26多处。就生物旅游来说,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生态系统类,保护的是典型地带的生态系统。例如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甘肃连古城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为沙生植物群落;吉林查干湖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为湖泊生态系统。第二类是野生生物类,保护的是珍稀的野生动植物。例如,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保护以丹顶鹤为主的珍贵水禽;福建文昌鱼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是文昌鱼;广西上岳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是金花茶。
(二)以动物表演形成旅游主题
如大象表演、海洋馆等,典型的有大连海洋动物表演馆,占地3 500平方米,可容纳2 500名观众。
(三)以树木、花卉形成旅游节日
如深圳的“荔枝节”、洛阳的“牡丹花会”、广东小榄“菊花会”等。有些地方还开展花卉旅游节,如长白山花卉旅游节、长春杜鹃花卉旅游节。
(四)以动植物确立城市主题
如广州为花城,开封被称为菊城。
(五)以动植物资源形成户外旅游主题
如垂钓、采集、狩猎等,和自然界的生物亲密接触。
(六)以植物的文化内涵确定旅游主题
如浙江安吉竹种园。 园内以竹子为特色,分为观赏区和竹子科技示范区。不仅有反映中国6 000年竹历史、竹文化、竹工艺品的竹子博物馆和实验楼、大型丛生竹温室,还有充分体现竹文化意韵的“咏竹廊”和千姿百态的竹树桩盆景苑。
(七)以古树名木、珍稀动植物形成旅游主题
我国被世界公认为“世界树木宝库”,特有的珍稀树种水杉、银杏、鹅掌楸,被列为世界三大“活化石”。大熊猫、金丝猴、白既鱼豚、白唇鹿被称为中国四大国宝。
二、植物的人文内涵
许多动植物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定的含义。文人们会根据各自的素养,对植物做不同的欣赏,寻找植物的某些内在特性,赋予文化的内涵,构成赏景、赏花与文化相关联的特有的旅游方式。
松柏:《荀子》中有“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这里把松、柏的耐寒特性,比成君子的坚强性格,在园林植物及其景观中,松、柏总是常见甚至首选花木。
荷花:“花中君子”。周敦颐认为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正是君子洁身自好的品格的写照。武汉东湖、杭州西湖、嘉兴南湖、湖南洞庭湖都是我国荷花的著名观赏地。
梅花:“雪中高士”,与松、竹并称岁寒三友,常被人看做是坚韧和高洁的象征。宋代范成大说它“以韵胜,以格高”。在我国有许多赏梅胜地,浙江余杭超山有“十里梅花香雪海”的胜景,这里以观赏“古、广、奇”三绝的梅花而著名。
竹子: “挺拔虚心有节”,苏轼认为竹子有雅逸精神。蜀南竹海是以竹景为主要特色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7万余亩土地上楠竹密布,铺天盖地,夏日一片葱茏,冬日一片银白,是国内外少有的大面积竹景。
兰花:“空谷佳人”, “秀雅清新,暗香远播”。兰花是高洁典雅的象征,与梅、竹、菊合称 “四君子”,又与菊、水仙、菖蒲并称“花草四雅”,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
菊花:“花中隐士”。晋代陶渊明喜欢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具有傲霜斗寒之品质。很多城市以菊花为市花。
牡丹:“花王”, 国色天香,幸福、富贵、繁荣昌盛的象征。河南洛阳、山东菏泽是我国牡丹名城。
另外石榴有多子多福之意,紫荆象征兄弟和睦, 红豆象征思慕和依恋,柳枝有送别之意。总之,中国传统赏花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赋予花草树木以一定象征寓意,其内涵多是人格、闲趣、福、禄、平安、富贵、如意、和谐美满等吉祥的祝愿。
第五节 气象气候旅游资源
气象是大气的状态和现象,例如刮风、闪电、打雷、结霜、下雪等。气候是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平均或统计状态,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
一、气象旅游资源
(一)雨景
雨能使人获得朦胧美,又能唤起人的多种情思。“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雨中看山也莫嫌,只缘山色雨中添”、“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等诗句,都是烟雨景色的绝妙写照。我国有不少风景旅游区都有独特的雨景,如“巴山夜雨”、“梅雨赏梅”、蓬莱“漏天银雨”、羊城“双桥烟雨”、济南“雀华烟雨”、永州“潇湘烟雨”、峨眉山的“洪椿晓雨”、麦积山的“麦积烟雨”等。
(二)云雾景
我国自古对云雾景观的旅游价值就十分重视。“黄山云海、庐山云海、峨眉云海、衡山云海”并称为长江流域的“四大云海”。杭州的“双峰插云”、泰山的“云海玉盘”、张家界的“雾海金龟”、鸡公山的“云海浮鸡”等等,都是云雾景色的著名代表。
(三)冰雪景
北京燕山的“西山晴雪”、嵩山的“少室晴雪”、九华山的“平冈积雪”、陕西的“太白积雪”、杭州西湖的“断桥残雪”等都是著名的自然妙景。大尺度的北国风光、林海雪原更是雄浑壮观,引人入胜。 我国西部地区的冰雪景观旷古神秘,慕士塔格峰号称“冰川之父”,贡嘎山被誉为“雪山之王”,珠穆朗玛峰上的冰雪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美丽。冰雪除作为观赏对象外,近年来兴起的冰雪运动又为冰雪旅游提供了新的项目。吉林省的松花湖滑雪场,滑雪道长达3 000多米,可为运动员提供大型综合项目的比赛。
(四)雾凇、雨凇
雾凇俗称树挂,是由于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结冰的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粘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雾凇现象在我国北方是很普遍的,在南方高山地区也很常见。我国吉林市的雾凇最浓、最密、最多。
超冷却的雨(冻雨)、毛毛雨或雾滴碰到温度等于或低于摄氏零度的物体表面时所形成的冰覆盖层,叫做雨凇。 中国雨凇分布特点是南方多、北方少;潮湿地区多而干旱地区少(尤以高山地区雨凇日数最多)。我国雨凇日数最多的是峨眉山,庐山、黄山雨凇也很有名。
(五)佛光、蜃景
佛光又称宝光,当光线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的阻挡时,光线离开原来直线传播的方向,穿过障碍物的边缘或孔隙,发生绕射现象,在物理学上称作光线的衍射作用。当人站在山上时,若光线从其背后射来,由于光线的衍射作用,会在其前面的云幕上出现人影或头形,影外圈绕有彩色的光环,如同佛头上的彩色光圈,故称佛光。当人站在太阳与光环之间,三者处在一直线上时,会出现人行影亦行的奇景。佛光的出现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山顶晴朗无风,二是云海顶面平荡,三是太阳光斜射。四川峨眉山金顶是观赏佛光之地,人们常称其为“峨眉佛光”,每年以12月到次年2月最多,平均每月出现9~11次,是峨眉山四大自然奇观之一。另外,庐山、黄山、泰山等地也可见到。
蜃景,即海市蜃楼奇景。 我国能看到海市蜃楼的地方有山东蓬莱、连云港海州湾、浙江普陀山等。蜃景也会发生在沙漠、干旱草原及烈日当空的旷野。 蜃景以其稀有、奇特性吸引着众多游客,但它出现机会少,维持时间短,呈现地点不确定,难以作为专项产品开发。
(六)旭日、晚霞
观赏日出日落,是人们游览大自然的一个重要内容。 我国不但有许多以旭日景命名的胜景,比如“旭日东升”是泰山岱顶四大奇观之一(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而且还形成了一些固定的观赏地点,泰山在观日峰,峨眉山在金顶,华山在朝阳峰,衡山在祝融峰,庐山在汉阳峰、含鄱口,黄山在翠屏楼,九华山在天台,阿里山在观日楼。
观赏落日晚霞,也令人心醉,如济南的“江波晚照”、西湖的“雷峰夕照”、台湾的“平安夕照”、陕西的“骊山晚照”等。
(七)月色
文人雅士赋予月亮生命,表达一种意境,抒发一种情怀。我国在造园中,把月色充分地运用起来,如西湖十景的“平湖秋月”、“三潭印月”、无锡的“二泉映月”、 岳阳的“洞庭秋月”、 大理的“风花雪月”、北京的“卢沟晓月”、台湾的“双潭秋月”等,都以月色造景闻名。
二、气候旅游资源
气候与人类的旅游活动关系十分密切。一方面,它是人类开展旅游活动的必要条件,人们进行旅游活动必须在一定的天气与气候条件下进行;另一方面,它又是一项旅游资源,既有直接的造景功能,又有间接的育景功能,它是自然界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影响着地貌、水体、动植物乃至一些人文景观的变化。 我国地域辽阔,兼具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高山气候等多种气候,有开发气候旅游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休养性气候旅游资源
宜人气候主要分布于中低纬度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特别是海滨、海岛和一定海拔高度以内的山地、高原,以及部分湖泊、河流附近。 比如昆明是我国常年性宜人气候旅游地,北戴河、大连、青岛等海滨以及一定海拔内的名山是消夏避暑旅游地,海南岛三亚为冬季的避寒胜地。
(二)娱乐性气候旅游资源
东北地区是我国最适宜开展“白色旅游”的地区,哈尔滨和齐齐哈尔的“冰雪节”中外著名,它与加拿大的魁北克、日本的札幌并称为世界三大著名的以冰雪雕刻艺术为主的冬季旅游胜地。
第六节 古建筑旅游资源
〖=BT2(〗一、古建筑概述〖=〗
古建筑是在古代采用土、木、石等材料,运用建筑技术和艺术构筑的供人们生活、生产和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是人类历史文化遗产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古建筑以其独特的结构、优美的造型、丰富的艺术装饰及富有内涵的室内外陈设而闻名于世,从某一侧面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被誉为“凝固的史书”。
中国古代建筑历史悠久,类型丰富。现存的古建筑按其性质和功能大致可以分为宫殿与礼制建筑、民居府第、园林建筑、伟大工程及陵寝建筑等,按其材料可以分为土木建筑、木结构建筑和砖石建筑等。宫廷与礼制建筑是各类建筑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用材最精、雕饰最华丽的类型,是古建筑旅游资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BT2(〗二、古建筑景观的旅游功能 〖=〗
(一)满足人们的访古心理
不同时期的古建筑工程,尤其在建设规模、格局格调、造型艺术、雕刻上都反映了历史时期的痕迹,是人们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可以满足旅游者的访古、求奇需求。例如皇家建筑群常常同最高统治者的命运息息相关,是重大历史事件的策源地,因而也成为“历史的载体”。
(二)满足人们的求美心理
建筑是文化的结晶,人们都按照本民族的传统和审美爱好,塑造着不同的建筑文化。例如徽派古建筑以其巧妙的构思设计、精湛的建筑工艺、科学的环保意识,融美观实用于一体,在世界建筑艺术与建筑文化史上独树一帜。黟县宏村规划和谐流畅,站在村边小坡上俯瞰全村,表现水牛生理特征的一对犄角、四个胃囊一目了然,缀以高大的体魄,曲折的肠道,惟妙惟肖,给人以新奇悦目之感。
(三)满足人们的求知心理
古建筑是一种社会现象,具有明显的时代风貌,帮助我们了解当时社会状况、生产水平、文化艺术及科技发展水平。例如,中国的古建筑离不开斗拱,它以“错综”之美令人眼花缭乱,显示了中国古代建筑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屹立于世界建筑之林。
(四)满足人们的求异心理
建筑类型多种多样,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可以极大地满足旅游者的求新、求异需求。比如,雕梁和画栋就是指建筑装饰,南方偏重于雕梁,木梁上整个都是雕绘戏文、图案等;北方侧重于画栋,在木构表面用颜色涂绘彩画作为装饰的主要手段之一。
三、主要古建筑旅游资源
(一)宫殿建筑
1.中国宫殿建筑简介
我国历史上曾经建造过很多规模宏伟的宫殿,如秦朝的阿房宫,汉代的建章宫、长乐宫、未央宫,唐代的大明宫、兴庆宫,宋代开封的大内皇城,元代大内宫、隆福宫等,这些宫殿大都随着朝代的更迭湮灭了。保存完好的宫殿有三处:北京的明清故宫、沈阳的清故宫、拉萨的布达拉宫。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既注重单体建筑,又突出平面上的建筑组群规模,层层院落的有序排列,时宽时窄的空间变化,高低错落的建筑组合,更增添了皇帝居所的恢弘、尊严与神秘,在建筑的布局、体量、用料、色彩、斗拱、彩绘等多方面突出严格的等级制度。
2.中国宫殿建筑的主要布局特点
我们以故宫为例说明。
(1)中轴对称。严格的中轴对称是中国正规建筑组群的传统,皇家建筑尤其如此。故宫位于北京中轴线(永定门、正阳门、天安门、午门、神武门、鼓楼、钟楼一线)上,本身也是中轴对称的,体现了“居中得正”的思想。
(2)前朝后寝。中国古代宫殿是帝王处理国家大事与日常生活的地方, 用于各种朝会的建筑位于整座建筑群的前部,称为前朝;帝、后及其子女们生活起居的建筑位于后部,称为后寝。故宫以乾清门为界,分前朝和后寝两部分。前朝中轴线上有三大建筑: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和武英殿等建筑为两翼。后寝也叫内廷,主体建筑是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其两侧是东西六宫、东西五所。
(3)三朝五门。根据帝王朝事活动内容的不同,分别在不同规模的殿堂内举行,自古就确立了三种朝事活动的殿堂,名为三朝制。所谓五门制,就是在举行大型朝事活动的宫殿庭院前,沿中轴线由五道门及辅助建筑构成四座庭院,作为大朝宫殿前的前导空间。从紫禁城的第一道门大清门(明代称大明门)开始,一直到太和殿前方,有五座门: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又称奉天门),它们与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构成了“三朝五门”的格局。
(4)左祖右社。宫殿的前方或东侧建有祖庙,也称太庙,是皇帝祭祀本朝先皇的地方。在宫殿的右前方或西侧建有社稷坛,供皇帝祭祀土谷之神。
(5)遵循阴阳五行学。阴阳五行学说在我国建筑、选址、规划、设计、营造中几乎无所不在。故宫宫殿布局外朝为阳,内朝为阴,故外朝布局疏朗阳刚,内廷严谨,装修纤美、阴柔。奇为阳,所以外朝多用三、五、九,比如保和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暗示帝王“九五之尊”,踏垛级数、砖皮层数等也无处不体现“阳”的特点。偶为阴,故内廷两侧分布十二宫、十所,象征星辰拱卫。建筑命名符合先天八卦四正方位:皇宫内廷后宫,南为乾清门,北为坤宁门,东为日精门,西为月华门,中间为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遵循礼象五行:东方属木,为青色,主生长,故皇子所居住的文华殿等建筑,在三大殿东面,东华门之内,屋顶用绿色琉璃瓦,号称“青宫”。南方属火,为赤色,故午门是红墙,彩画用红色。中央属土,为黄色,故前三殿的台基平面是一个巨大的“土”字,屋顶用黄琉璃瓦。根据五行说的理论,中央土在天下之中,是天子所居之处。 三大殿用红色墙壁,“火生土”,少用绿色,周围不种树,因为“木克土”。
(二)坛庙建筑
《说文解字》曰:“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礼在儒家的心目中是维系天地人伦、上下尊卑的宇宙秩序和社会秩序的准则。礼制性建筑的地位,远高于实用性建筑。由于祭祀在古代被列为立国治人之本,排在国家大事之首列,因此祭祀天神、日月、山川的坛,祭祀圣贤的庙以及祭祀祖先的宗祠在建筑中占据着最为重要的地位。
坛庙的主要分类有:
(1)皇家坛庙: 祭天有天坛,祭地有地坛,祭日有日坛,祭月有月坛,祭五谷有社稷坛,祭祖先有太庙,祭先农有先农坛。
(2)祭奉圣贤的祠庙有孔庙、关帝庙、武侯祠等。
(3)家族祠堂建筑有家庙、祠坛庙堂等。
(三)陵寝建筑
中国历代重视丧葬礼仪,主张“事死如事生”,“厚葬以明孝”,重视坟墓的构成和随葬,有些陵园建筑保存十分完整,珍藏有许多珍贵文物,成为旅游胜地。根据中国封建礼制,百姓的墓称“坟”,王侯的墓称“冢”,圣人的墓称为“林”,皇帝的墓称“陵”。
1.陵寝建筑构成
陵寝建筑包括地下幽宫、地上封土和陵园建筑。
地下幽宫是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又称为玄宫,它的演化,是一个从小到大、从简单到豪华的过程。最早的土穴墓形式很简单,只在地下挖一土坑,仅能容纳尸体,无棺椁,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墓坑面积开始扩大。“黄肠题凑”多见于汉代帝王的陵墓。“黄肠”指墓穴内所用的木材都是剥去树皮的柏木枋,呈淡黄色;“题凑”指木材皆指向内,即四壁所垒筑的枋木都与同侧椁室壁板呈垂直方向,若从内侧看,四壁都只见枋木的端头。 木椁墓容易被盗被焚,随着砖石建筑技术逐步发展,砖石建造的地宫越来越多,明朝万历皇帝的定陵就是砖石砌筑的地宫。
地上封土就是俗称的坟头。在墓穴的上面培土垒坟、种树,大约是从春秋前后开始的。 封土主要经历了三种形式:第一种是方上式,流行于秦汉时期,“方上”就是在帝王陵墓的地宫之上,用黄土层层夯实,形成上小下大的方锥体,上部为方形平顶,故称“方上”。 秦始皇陵是典型的方上式陵墓。第二种是以山为陵式,流行于唐朝,即利用山丘作为陵墓的坟头,气魄宏大,唐代帝王陵墓多采用这种形式。第三种是宝城宝顶式,流行于明清时期,即在地宫之上砌筑高大的砖城,在砖城内填土,使之高出城墙成为圆顶,这种城墙称为宝城,高出的圆形坟头称为宝顶,如南京的明孝陵。
陵园建筑是帝王陵墓和贵族墓室之上供祭祀用的房屋建筑,主要分为三部分:神道、祭祀建筑区、护陵监。神道是通向祭殿和宝城的导引大道,是陵园的前导部分。祭祀建筑区为陵园建筑的主体部分,主要建筑物是祭殿,明代时称为祾恩殿,清代称隆恩殿。护陵监是为保护和管理陵园而设立。
2.著名帝王陵寝分布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临潼的骊山北麓,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
汉代帝陵:西汉共有十二位皇帝,除汉少帝刘婴没有建陵外,其余十一位皇帝均建有皇陵。在这十一个皇陵中,除文帝的霸陵、宣帝刘询的杜陵在西安郊区外,其他九陵都分布在渭河北岸的咸阳原上。它们自西向东依次分别为:武帝刘彻的茂陵,昭帝刘弗陵的平陵,成帝刘骜的延陵,平帝刘衎的康陵,元帝刘奭的渭陵,哀帝刘欣的义陵,惠帝刘盈的安陵,高祖刘邦的长陵和景帝刘启的阳陵。九个陵东西绵延50千米,基本在一条直线上。咸阳原上的西汉皇陵均为方上(覆斗)形,夯土筑成。东汉帝陵大多集中在洛阳,规模较小。
唐代帝陵:唐代共21帝20陵(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合葬乾陵),除昭宗李晔的和陵和哀帝李柷的温陵分别在河南渑池和山东菏泽外,其余18座陵墓集中分布在陕西省乾县、礼泉、泾阳、三原、富平、蒲城6县,东西绵延100余千米,称“关中十八陵”。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保存较为完好的是乾陵。
宋八陵:北宋9帝,除徽宗、钦宗被金人掳走客死他乡外,其余7位皇帝均葬于今郑州巩义市,加上赵匡胤之父赵弘殷的墓由开封迁此(称永安陵),所以人们称“七帝八陵”。 南宋诸帝均葬于浙江绍兴。
西夏王陵:坐落在银川市西郊贺兰山东麓,有九座帝王陵和140多座王公大臣的殉葬墓,占地近50平方千米。
元代帝陵:元朝皇帝死后,“用木二片,凿空其中,类人形大小合为棺,置遗体其中”,然后挖一条很深的坑埋入,再“用万马蹴平”,因此,后世很难发现元代皇帝陵墓之所在了。
明代帝陵: 明朝有16位皇帝,建文帝葬地不明,明太祖朱元璋葬在南京明孝陵,景泰帝葬于北京西郊景泰陵,其余13帝均葬于北京昌平区,称“十三陵”。
清代帝陵:清代帝王陵墓有三处,河北遵化清东陵、河北易县清西陵和沈阳及新宾的盛京三陵。清东陵共建有皇陵五座,即顺治皇帝的孝陵、康熙皇帝的景陵、乾隆皇帝的裕陵、咸丰皇帝的定陵、同治皇帝的惠陵, 以及东(慈安)、西(慈禧)太后等后陵四座。清西陵陵区内有泰陵、昌陵、慕陵、崇陵4座帝陵,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4个皇帝。 盛京三陵是指早期的清朝皇家陵寝——福陵、昭陵和永陵。
3.其他形式陵墓
纪念性陵墓有的是真人之墓,有的是衣冠冢,有的是传说之墓。主要类别有纪念性帝王陵,如黄帝陵、炎帝陵等;圣人陵,如孔林、关林等;其他名人墓,如屈原墓、岳飞墓等。
中国古代各民族葬仪不同,葬法也多种多样,以土葬、火葬、水葬、天葬和悬棺葬五种葬法最具代表性。悬棺墓是在峭壁上打孔安棺桩,把棺木悬吊在上面。悬棺葬主要分布在四川宜宾和福建武夷山区。塔葬墓是佛教高僧圆寂后建塔存放遗骨之处,以河南少林寺的塔林最为著名。
(四)古代伟大工程
古代伟大工程是指历史上为了生产、交通、水利、军事、科技等需要而兴建的,对我国政治、经济、军事与科技曾经或者至今仍在产生重大影响的与国计民生关系密切的国家级重大建设工程。旅游价值较高的古代伟大工程主要有军事工程、水利工程及桥梁工程等等。
1.古代军事工程
(1)长城
早在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就开始修建烽火台用于军事防御,并且修建城墙将这些烽火台连接起来,这就是长城最早的雏形。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原先秦、赵、燕长城的基础上,修建万里长城,西起甘肃临洮,沿着黄河到内蒙临河,北达阴山,南到山西雁门关,东抵辽东,全长达5 000多千米。以后一千多年,中原大地朝代更替,但几乎每朝每代都在维护和扩建长城,以防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侵袭,只有唐、宋、元、清等少数几个朝代没有修建过。
明朝统治者在秦长城的基础上对长城进行了18次大规模修复,今天人们看到的长城大多修建于明朝。明代所修的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鸭绿江边,全长约6 700千米。其中,山西以东的长城采用内部夯土,外面用砖石砌筑的方式,山西以西的长城全用夯土筑成。整座长城上又建有很多关城,关城都建在地势险峻的要地,著名的有嘉峪关、居庸关、山海关等。
目前保存较好的几段长城有八达岭、慕田峪、司马台、金山岭、山海关、嘉峪关、九门口长城等。
(2)古代城池
城是指旧时在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城垣。一般有两种,里面的称为城,外面的为郭,城郭外的护城河为池,所以有城郭、城池之称。古代的城有着严密的防御体系,有护城河、城墙、城门,城门往往加筑瓮城,目前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江苏的南京城墙、陕西的西安城墙、辽宁兴城城墙、山西平遥古城、福建崇武古城墙和山东蓬莱水城及蓬莱阁。
2.古代水利工程
我国是一个水利古国,有许多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如兴建于两千多年前战国末年秦统一中国前期的四川都江堰水利工程、广西灵渠工程、陕西郑国渠工程;形成于晋代的荆江大堤;始建于唐代、完备于明清的黄河大堤;始建于晋代的荆江大堤;始建于元代的云南昆明松花坝;始建于元代、完备于明清的东南沿海地带的海塘;始建于元代、完善于明清的京杭大运河……。这些充满了浓郁中国文化氛围的古代水利工程,风景优美,古迹众多,内涵丰富,都是旅游者参观、游览和休闲的好去处。
我国著名的四大水利工程是:京杭大运河、灵渠、都江堰和新疆坎儿井。
3.古代桥梁工程
我国江河众多,历史上曾建造了数以百万计的各式桥梁,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我国桥梁在选址、布局、结构构造、艺术造型、局部装饰以及环境谐和成趣等方面都有许多创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在十三世纪以前一直居于世界的领先地位。河北的赵州桥、广东的湘子桥(又叫广济桥)、北京的卢沟桥和福建的洛阳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
第七节 古代园林旅游资源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一)自然美和人工美的高度结合
中国园林艺术的灵感来自自然,又高于自然,它是中国山水园林的本质特征,而散布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建筑是点睛之笔,以其风格、体量、形式、色彩为自然增色,再利用门楣、对联、匾额等语言艺术烘托景物神韵和园主的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二)诗画情趣
造园犹如作画,追求自然美好的“形”,寄寓着园主的“情”。 因此在园林建设中时时、处处追求着诗画的情趣,将对文学艺术意境的追求与环境艺术的雕琢融为一体,尤其是私家园林更是讲究与中国画境相通、诗境相似。人们往往根据绘画和文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