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悠悠回乡情
6179100000023

第23章 清真寺前说清真

在我国,回族和其他9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都十分崇尚清真。“清真”一词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含“清净无染”、“至清至真”、“纯净洁朴”之意。南朝人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中有“请真寡欲,万物不能移也”,指出“清真”意为纯净洁朴、无尘无染。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一首赞美友人裴政的诗中写道:“韩生信莫彦,裴子含清真”。宋代诗人周邦彦著有《清真词:》一书,本人亦自号“清真”。明代回族学者王岱舆,人称“真回老人”。可见,从南北朝到宋代800多年间,“清真”一词着重用以表示文人墨客清廉高洁的品格和清雅幽静的环境。

到明清时期,经学家和宗教职业者用“清真”表示宗教的“清高真切”,将最崇奉“真主”之伊斯兰教称为“清真教”,寺日“清真寺”。相传唐代贞观龙飞二年三月十八日,唐王与西域回回问答,回回日:“真主真命立清真,真圣真传真道忠,真恩真圣真造化,真山真水真乾坤,真君真臣安天下,真经真圣训黎民,真圣真言传真教,真心真学入真门。”明代回族学者马注的《清真指南》、清代金天柱的《清真释义》以及后来的马坚、王静斋等的著作中都用了大量有关清真语言,阐明清真教的“清洁真实”、“真乃独一”、“真主有独尊,谓之清真”的道理。

现在,“清真”已成为穆斯林的普通用语,不仅称寺院为“清真寺”,而且还把具有伊斯兰教风味的食品、饭馆、饭店、食堂冠以“清真”二字。诸如“清真饭馆”、“清真羊牛肉门市部”、“清真餐厅”、“清真糕点”、“清真糖果”等。有些穆斯林使用的器物如汤瓶、盖碗盅子等也绘有“清真”字样。有人还用“清”字编了一首长寿歌,歌日:“清白的一生德性好,清爽的一身勤洗澡,清醒的头脑睡得早,清新的空气早晨跑,清淡的饮食求温饱,清洁的房间常打扫,清香的烟酒不沾好,清宁的环境不烦恼,清心的生活情欲少,清亮的眼睛人未老。”

清真寺在唐代称“礼堂”,宋代称为“礼拜堂”。从元代开始,按“清真”之意,取名为“清教寺”、“真教寺”、“清真堂”等。到明清时期,“清真寺”已成为伊斯兰教寺院的通称了。只不过把地名加在清真寺前面以示区别,如新疆喀什艾提卡尔清真寺、沧州清真寺、同心清真寺等。

我国对清真寺的建筑非常讲究,从建筑样式上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阿拉伯的风格,其表现形式是圆形拱顶的礼拜殿和尖顶的宣礼楼,如广州市光塔路的怀圣寺,它始建于唐代,为阿拉伯人宛尕斯所建。由光塔和寺院组成。塔内有石阶,塔顶有宣礼楼,院内有望月楼、浴室、礼拜大殿等。还有银川南关清真寺,其样式也是按阿拉伯建筑风格修建的。底层有小礼拜殿、住房、浴室等。上层是方形礼拜大殿,可容一千人同时作礼拜。顶上有一组绿色的穹顶。其寺清雅壮观,风格独特。另一种是中国宫殿式的风格,其表现形式是庭堂式的礼拜堂和楼阁式的宣礼塔。如著名的西安化觉寺。其寺规模宏大,殿宇雄伟,全寺分五进院落,有大殿、讲堂、浴室等建筑物。主体建筑为前后大殿、省心楼、凤凰亭、朝阳殿,合称为“五风朝阳殿”。北京牛街清真寺,相传北宋初年由纳速鲁丁创建,明、清时代重修。其规模较大,是由望月楼、大殿、宣礼楼、对厅、讲堂、碑室、浴室等主要部分组成。布局严谨,处理适当。另外还有扬州仙鹤寺、福建省泉州清净寺等。清真寺一般以礼拜堂、经堂、浴室“三堂合一”而著称。除此之外,还设有邦克楼、望月楼。宫殿式建筑常常是殿堂隆起,飞檐攒角,亭堂对称,结构精巧,拱门成套,主次分明,自成系统。

富有阿拉伯建筑风格的清真寺,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它的穹顶,因为伊斯兰教崇逝绿色,而穹顶和其装饰都为绿色。清真寺的穹顶根据寺的大小规模而分为一、三、五等单数,而忌双数。其中最大的一个穹顶高处装有月牙形标志。

清真寺大都是建筑在环境比较优美的地方,周围有花草树木,清净幽雅,宽敞明亮,庄严肃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