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彼岸花开:中国历史的另类独白
6173600000018

第18章 一

蔡文姬,漠北,她的生命重新绽放

落日余晖,凉风习习,北国的马声嘶鸣,牧马人吆喝着牛羊,草原大地上升腾起宁静的红霞。

帐篷内,传来悠扬的琴声,还有一个女子忧郁的歌唱。仔细听,这女子的曲声,不是牧马人嘹亮的粗犷,而是轻轻雅雅,含着淡淡忧伤,仿佛江南的雨水滴答,细语绵长。

大漠烽烟远/夕阳塞上斜/丹心抛绿野/碧血染黄沙/百世迎朝日/千年映晚霞/风吹平野静/犹在响胡笳。

当年的苏武不在了,李陵也不在了,这片苍凉的天空下,又是谁在演绎着这曲忧伤……听呐,那淡淡的余音在诉说一切,它弥漫在草原的空气中,萦绕在你的心房,让你沉醉,让你感叹。

锦帽貂裘,胡服异装,掩盖不住女子的柔情——她本不属于这个蛮荒凋零的北地。那把古琴,是她今生的爱物,留下的唯一念想,没有依靠,没有亲人,只有这把古琴陪伴在她的身旁。

她本是大户千金,书香世家,那时的她,心中充满了年轻的憧憬和梦想。

那年,她十六岁。

“父亲,您听我这曲《昭君出塞》弹得如何?”一曲作罢,她笑语盈盈。

那是一个慈爱的声音:“文姬,我的乖女儿,这首曲子你弹得很熟练了,小小年纪,便有如此音乐造诣,日后不可限量。不过,唯一不足的是,你弹得过于欢快,经历尚浅,无法理解当年王昭君惆怅的心情。”

女孩嘟起了嘴,故作生气地对父亲说:“可我在技巧上已经很有造诣啦!”

父亲笑着回答:“这首古曲,要弹出离别的苍凉韵味,你个小姑娘,又怎能够做到?”

是啊,那时的她,还是一个心高气傲、充满幻想的女孩,怎么能体会到当年王昭君出塞的心情呢?

她这样想着,不觉笑了,啊,那是多少年前的事情,好像才发生在昨日,可一晃眼,就已韶华流逝。

停下了曲声,轻轻地抚摸着这古琴,它也老了,再也没有父亲当年赠与她的新鲜光亮。而如今,回想往事种种,她终于能体会到昭君的心情,甚至更甚于她。一个女人,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在这异乡漂泊。

昭君,昭君,你那惆怅的魂魄,是否还在大漠中游荡?她叹了口气,怅然地想。

“你的琴声,越来越深刻绵长了。”帐篷外的男人说。

他有着雄浑的声音,高大的身躯,那是匈奴人的首领。

她笑笑,不言语。她知道,他一直关注着她。

男人走进帐篷,摘下了皮帽,解下腰带,从胸口掏出一块美玉,递给她:“今天部落首领送给我的中原饰物,你看,我都为你留着。”

她缓缓移过眼神,看了看,轻轻收下。她知道,她不能拒绝,他对自己很好,很关心。

可是,这不是理由。她从未曾想过,会与眼前的这个男人生活在一起。也未曾想过,会从文明的国度,辗转到蛮荒的北地。记得曾经,她所拥有的是华丽的庭院,雍容的装饰。那时的她,好文辞,精音律,博学多才,承受了多少羡慕的目光,还有真诚的赞赏。

那是少女春心萌动的季节,正充满了各种美好幻想。那个深藏在她心中的男子,风度翩翩,俊朗潇洒,有着敏锐的才思,高贵的形象。

他对她说:“文姬,等着我,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她羞怯的眼神望着他:“你还会回来吗?”

他拉着她的手:“会的,终有一天我会回来,风光地把你迎娶,让你成为世上最幸福的女子。”

女孩的面颊绯红,心中充满了甜蜜。她想,自己会把一生托付给他。她幻想着,期待着,能和心上人共度此生,填词作赋,月下花前,才子佳人,多么美好。

可是,一切已成往事。艳羡的目光不在了,繁华的家世不在了,还有那飞扬的青春,也不在了……一夜之间,从大家闺秀跌落到了民间凡女,随同许多无辜的女子,一同被蛮夷掠去,从此离开故土,流落异乡。

她看着他,眼神里充满了莫名的伤感——那是个游牧男人,一个拥有土地和牛羊的部落首领。他会作诗吗?眼前的他,有的只是粗犷的嗓音,黝黑的脸庞,一身汗味的疲惫和刚硬的举止。这绝不是她心中那个他的模样。

他对她说:“我有广阔的土地,成群的牛羊,你将是我的女人。”

她没有说话。

他说:“在这大草原上,我会给你一个完整的家。”

她没有选择,她只是一个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女子。夕阳西下,月上东山,冰凉如水的泪滴啊,无声地滑过她的脸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