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海归抢滩中关村
6173200000088

第88章 一路顺风背后的李德磊

方舟科技的辉煌事业,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其董事长兼总裁李德磊博士,因为没有对公司团队全面的了解,一时很难判断。但是,从简单的接触中,任何人都能够很快感觉到,李德磊是个非常特殊的人物。

今年50多岁的李德磊博士,谈到自己的生活经历,简单直接地概括为四个字:非常顺利。

现实生活中,据李德磊自己介绍的经历来看,他真的是一路顺风,事事如意。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后,考上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研究生,正好赶上第一批出国热潮,学习成绩一直优秀的他,轻而易举地获得了出国留学的机会。1982年李德磊获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1986年获博士学位。之后,在加拿大约克大学任终身教授,同时担任加拿大国防部高级顾问。9年的教授生活,宁静而专注。妻子是一起出国留学的同学,也从事计算机方面的工作,两人工作、生活默契,生了两个女儿,都非常优秀。在教学研究之余,李德磊还兼任了两家国际企业的顾问,因为对企业也有兴趣,后来便投身一试,且一发不可收拾。1995年加入美国Motorola公司,担任计算机体系结构设计师;1997年加入日立美国半导体公司,担任微处理器设计总监;1999年创建北京中芯微系统技术有限公司,后改名为方舟科技有限公司。李德磊博士在超级计算机、并行算法、微处理器设计等领域均有建树,做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1988年提出了最快的联想存储器有序读出算法,1990年解决了学术界悬挂20余年的“Kuck多维访问阵列计算机问题”,1991年解决了著名的“多向量机素数存储系统问题”。回国创建公司后,致力于国产CPU的设计,连续推出“方舟一号”和“方舟二号”CPU产品,为CPU在中国的产品化做出了突出贡献。

这样的人生轨迹,足以让很多人洋洋得意,以至自我膨胀,而李德磊不是这样,甚至相反,他是越来越平易、朴实、沉默。虽然长期生活在西方文化背景之下,中国东北的特有风采依然保留在他的身上。

令记者感到神秘的是,在李德磊博士质朴和随意的外表之下,隐隐流露出一丝谨慎的忧愁。聊得稍微深入一些后,记者发现,身为一个相当有名的高科技公司的大老板,一般来讲应该是牛气十足的李德磊,竟然在心里有一种浓浓的、真诚的谦卑,正是这种谦卑,这种具有宗教色彩的谦卑,使他在神情上表现出类似忧愁的样子。

“其实,说非常顺利,也只是表面上看,”李德磊这样解释道。李德磊认为,任何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人的一生有数不清的选择,每一个选择都是考验。选择这个,就意味着放弃另一个,不同的选择,就导致不同的道路,不同的道路,产生不同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李德磊认为,自己的生活道路,是选择的结果。选择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正确的选择,更是非常之艰难,人生的痛苦,可能就在这里。但是,怎样才能做出好的、理智的选择,李德磊认为,很重要的是要保持平和与感恩的心态。

从另一方面看生活道路选择的问题,李德磊进一步认为,其实选择又是一件最幸福的事情。试想一下,人生的每一步都提供给你很多选择,而你可以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最好的,这难道不是最大的人生幸福?选择错了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难道不需要感恩?

沉默的李德磊,不愿意接受采访,不愿意谈自己的工作,更不自认为有什么成就,而讲到人生哲学,尤其讲到信仰的层面上,他的目光里有了一丝激动,从他的激动里,记者看到了一种难得的真诚,应该说是虔诚,一种久违了的精神状态。

李德磊认为,只有保持一种平和与感恩的心态,才能拥有智慧。保持平和心态,首先要把自己摆放在一个适当的位置上,要认识到,我们都是平常人,没有什么了不起和足以骄傲的地方。从宇宙的无限空间和时间的角度,来客观地想想我们自己,想想狂妄的自我是多么渺小,想想我们沾沾自喜的所谓了不起的贡献是多么微不足道,想清了这一点道理,就可以清醒了,清醒了,才能有智慧。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不要把人生的目标仅定在自己的利益上,而要定在大家的利益上,做人的使命上。这样定位自己,才能获得智慧,相反,就必然常常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