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海归抢滩中关村
6173200000085

第85章 软件出口旗舰的起航

回到北京的李晨仍把自己当作一个游子,没有也不会想到会和政府有什么联系。他跑过了国内众多创业园,经过价格、环境和服务等综合比较后,最终选定了中关村科技园。

当他开始进驻中关村科技园时,来自政府的中关村科技园管委会的服务,立刻让他大吃一惊:对他的资质审核只用了3分钟,然后在3天内,支持他创业的10万元无偿扶助资金已经到位。

“简直不可想像,比日本人的效率还快!比起当年我在海关时的工作作风,更是不可同日而语!我们是充分利用了中关村软件园的优厚资源和良好的服务,才得以生存和发展的……”

或许也正因此,李晨后来在中关村所做出的一切,不能说没有用诚心回报中关村科技园的成分:“我们的企业在这里是免税的。国家不要我们一分钱不说,还从财力、物力上尽一切可能支持我们,鼓励我们在这里白挣钱——挣来外汇!”

天底下毕竟没有免费的午餐。尽管中关村已号称是中国的硅谷,但要空手从这里挣来外汇,并非易事。

李晨回京创办的昂思高科技公司是专门对日外包软件业务的企业。这样的对日外包软件企业在中关村有不少。但这些包括李晨公司在内的企业规模都很小,充其量每家才有十几个人,与世界第二软件大国印度的动辄上千人、上万人的大公司根本无法相比。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日本,对软件的需求量很大,但他们不会把大的软件工程交给小作坊式的软件公司来做,只偶尔像打发散兵游击队似的将小活“赏”给它们一点,因此便导致了包括李晨公司在内的企业或者三天两头撑得要死,或者连着几日无米断炊。

能否将在IT业中风雨飘摇的小舢板,捆绑成可共同抗击风浪的战舰?李晨的这一倡议,得到了赴日归来留学生蔡毅、衣庆双在内的五家公司的积极响应。2002年,在IT业内,以互助组般形式萌生的东联软件开发基地在中关村形成。这种互助形式本是一个在农业生产中都早已司空见惯的举措,但是,在高速发展的IT业中,这却是一个据说是史无前例的创举——这就是李晨等在世界IT业中独竖的一面可称得上不乏悲壮和顽强色彩的旗帜。

这个东联软件开发基地正是东联华兴软件公司的前身。

蔡毅,男,46岁,1983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系并留校任教,1986年赴日研修,后就职于日本三井造船计研株式会社、MKC株式会社等著名企业并任主任、科长等职务,1997年创办日本UPC株式会社,2002年归国创办北京艾普斯科技有限公司。

有这样的高级人才和企业主的加盟,李晨的宏愿怎能不如愿以偿?2003年11月,这6家公司共注册500万元资金,专门承包日本软件工程的东联华兴软件公司在中关村正式成立。作为公司中最大的股东,李晨任董事长至今。

“东方联合、华人兴业”——在祖国母亲用爱拢成的港湾中,曾被人民网誉为“软件出口旗舰”的东联华兴公司,终于在飓风咆哮的软件业中开始了它无畏的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