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海归抢滩中关村
6173200000073

第73章 情定中关村

北京希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董事长兼总经理何忠义

何忠义,男,辽宁丹东人,生于1966年。1984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动力工程系,1988年毕业后留校工作,1990年至1996年攻读研究生,在校期间参与创办校办企业,后放弃博士学位,前往加拿大留学,于2000年获麦吉尔大学MBA学位。2001年回国,2002年4月在中关村创建北京希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公司秉承“软件承载智慧、科技促进教育”的发展理念,致力于为国内高校提供全面完整的数字化校园整体解决方案。

他本来是名校的在校生,却“不务正业”,在读书期间就办起了自己的企业;他本来是工程院院士的博士生,却在导师的殷切挽留中毅然丢下将要到手的博士学位去加拿大攻读MBA。

他从来没有怀疑自己出去是要回来的,因为他说自己熟悉的歌曲中有一首就是《我的中国心》。

他给公司的定的目标是进入行业第三,事实上已经成为业内公认的第一品牌。

他拒绝把公司做大,认为大者和强者未必能够生存,只有适者生存才是真理。

一件浅蓝色衬衫,加上一条淡白色直筒长裤,脖子上还挂着一块身份牌,一直垂到衣襟处。出现在记者面前的何忠义,给人朴素、整洁、干脆和严谨的印象。和许多公司的老总相比,他的身材非常瘦削,但和许多瘦削者常让人感觉过分严肃不同,何忠义待人非常平易,笑貌总是伴随着音容,而且笑得十分坦诚,有一种兄长般的和蔼。

和大多数海归派不一样,何忠义在出国留学之前已经有过在国内创业的成功经历。他是哈尔滨工业大学1984级的学生,本科毕业后留校,1990年开始上研究生,学的是计算气动力学,导师是工程院院士。但在学习的过程中,他日益发现自己的目标并非学术,而包括导师在内的一些前辈学者,他们的专业知识相当先进,然而在实践方面非常弱,可以说学无用武之地。于是在上学的同时,他参与创办了一个公司,想在计算机教育方面开拓新路。当时,许多人视他为不务正业,但在这种非议声中,公司迅速发展,很快盖了自己的办公楼。到1996年,何忠义在学业上已经读到了博士三年级,在个人生活上已经跻身先富起来的一批人之列,可谓前程似锦。然而就在局面一片大好之时,他深感在现有环境下难有大的作为,于是婉拒导师的极力挽留,放弃了即将到手的博士学位,漂洋过海,前往加拿大麦吉尔商学院攻读MBA。麦吉尔的MBA项目在两大权威排行榜之一的Financial Times上名列全世界第40位左右,而且当地移民文化非常发达,53%的学生来自他国,在这种环境中很容易培养人开放包容的心态。拿到MAB学位后,何忠义看准了计算机软件行业,发现其最大好处是几乎没有生产资料成本,于是又去专门学了一年多的计算机。

学以致用可以说是何忠义出国后贯彻始终的求学思想,而回国创业则是在出国前就决定下来的。他说,这是缘于自己的“传统价值观”。他的父母都是矿工,自小受到的是非常严肃的教育,从小学起就是一路伴着各种小红旗长大的。“我从来没有怀疑自己一定要回来创业,要说原因,这么说吧,在我会唱的几首歌里,有一首就是《我的中国心》。”而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和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则让他归心似箭。

何忠义回国后,在长达半年多的时间里辗转于北京、上海、深圳各地为自己将要创办的公司选址。最终,他将目光锁定在北京,因为这里不但有人才优势,而且是全国软件业最发达的地方,综合环境最好,加上地处北方,移民众多,对来自黑龙江的何忠义而言,文化差异较小。在观看了中关村软件园孵化器的沙盘并得知这里将规划为全国最大的软件业基地后,何忠义当时就拍板:进驻中关村。

2002年4月,北京希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金55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