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海归抢滩中关村
6173200000058

第58章 让激情在中关村燃烧

在中关村留学归国人员创办的企业中,韩庚辰的名字十分响亮。这不光是因为他的留学经历和在美国的成就,更重要的是因为他和也曾留学美国的分子生物学博士杨雅生等创办的奥瑞金——Origin,蕴涵着生机和活力、蕴涵着希望的创业之“源”。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每年国内商品种子的市场需求都在400亿元人民币左右,但国内种子的商品率、种粮比大约只有发达国家的10%~20%。全国县及县级以上国有种子公司近3000家,没有一家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韩庚辰坚信自己的选择。传统的行业里也同样包含着很多现代科技,它所带来的效益是无穷的。一般人都看不到,总觉得农业很传统,实际上农业的科技含量是相当高的。

韩庚辰和杨雅生是在国外的一次研讨交流会上认识的。一直想学成后回国发展民族种业的韩庚辰在这次会上把自己的想法和杨雅生一说,两人一拍即合。1997年10月,报纸上发布了留学人员海淀创业园成立的消息,两位博士拿着报纸找到上地,成了入住创业园的第一批留学人员企业。创业园为奥瑞金种子公司提供了3间第一年免费的创业用房。

那时国内的种子市场还是卖种子用大麻袋装包,农民往地里播种怕苗不出每穴都要多撒两三粒。对于奥瑞金公司推出的精选小包装种子,以及承诺的用奥瑞金的种子每穴只撒1~2粒种保证苗齐的建议,农民们半信半疑。有时奥瑞金的技术人员前脚刚教完播种方法,农民转过脸还是按老传统办。

在国外几乎一点白酒不沾的两位博士,创办公司后不久都成了“酒星”,因为他们在和农民打交道中得出了一条经验,要让农民接纳自己、相信自己得先和他们喝酒。

杨雅生博士记得最清楚的一次喝酒是在2000年3月。当时奥瑞金公司要在甘肃农村的一个地方建制种基地,由于村里的地已承包到户,几户农民不同意腾地。杨雅生找到村干部帮助做工作。按当地的习惯谈工作之前要先喝酒,工作配合得好坏要看客人在酒桌上的表现。村干部一开席就给他来了个“下马威”,三四十度的白酒一瓶对一瓶往下灌。那次他喝了至少有两瓶白酒,醉得一塌糊涂。换来的结果是农民第二天就开始给奥瑞金的制种基地腾地。这似乎正印证了韩庚辰常说的那句听来感动的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相信只要认真、努力地做了,最后总会有结果。

今天的韩庚辰感到一种惬意。每当来到甘肃省临泽县,看到那一望无际碧绿的玉米制种基地时,他总会心潮澎湃,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田野,充满激情的田野。这个县里有20万亩耕地,其中就有12万亩成了奥瑞金的制种基地。

和传统的种子公司尽量靠近产地不同,奥瑞金把总部设在了高科技企业密集的中关村,而把生产基地建在了最适合生产的地方,然后在中关村通过网络对研发、生产、销售、服务进行线形管理。如果说中关村是奥瑞金的服务器,那么其他地方就是它的终端。

创业选择在中关村,这里的管委会给予了奥瑞金周到而且十分专业的服务,给这些“海归”们一种家的感觉,使得奥瑞金能够集中精力和优势资源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这些服务和优惠政策并非韩庚辰选择中关村唯一的理由。更为重要的是这里的环境。中关村创业大厦是上地信息产业基地的门户,创业园是北京对外宣传形象的窗口,集聚了丰富的资源网络。创业园这种区位优势和无形资产也在无形中成了奥瑞金高科技产品的形象大使,大量的人才和信息资源也为奥瑞金这几年的发家插上了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