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海归抢滩中关村
6173200000046

第46章 创业缘起

北京联合创新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总经理冯嵱

冯嵱,男。1991年,从北大化学系本科毕业。1991~1997年,冯嵱在外企工作,主要做国际贸易。1997~2000年,冯嵱在美国杜克大学读了3年MBA。2000~2002年,冯嵱介入互联网行业。2002年1月,冯嵱和朋友在中关村创办北京联合创新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联合创新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在短短的两年半创业时间内业绩呈几何级数增长,从100万的初始资金开始,去年的销售额已经是3000多万。这其中奥秘何在呢?公司的成长当然离不开其决策者,该公司的总经理冯嵱就处在这样的位置。他是个极有特色的人,与他交流就能感受到他乐观、明快的个性的感染力,轻松的谈话中流露出一种睿智,对问题有独特而清晰的见解。有意思的是,在他办公室窗台上的显眼位置,放着一个北京国际高尔夫球会给他颁发的一个一杆进洞的证书,仿佛是一个“三好学生”的奖状。

1991年,冯嵱从北大化学系本科毕业,毕业之后去了一家外企,但并没有做化学,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了做国际贸易。这样一直做到1997年,中途也换过几家外企,都是做进出口方面的工作,工作业绩很不错。但冯嵱并不感到满足,他希望有更好的发展,更强有力的挑战,他想将来自己出来创业。

为了给创业做好必要的前期准备,1997年他去了美国杜克大学读了2年MBA,从这段宝贵的学习时光中,他充分汲取了发展自己所需要的资源以及经验,把自己一直萦绕于心的创业理想打造得更加清晰而成熟。他感受到了国内蓬勃发展的形势,相比之下,他觉得国外虽然好,但是国外的生活空间比较固定,整个发展体系比较稳定,一眼可以看到20年后的生活,而国内充满了挑战、刺激,生活不可预测。冯嵱谈到这一点的时候,评价道:国外太平淡。对于我这个性格,在国内生活比较好。每次回国一两个星期我都非常振奋,我觉得这种方式适合我。

冯嵱于2000年回国。一开始做的是网络公司,一头扎进互联网,觉得互联网很热,但后来网络公司做不下去了。回顾起这段经历,冯嵱分析说,2000年的时候网站之所以不成功,是因为当时没有良好的商业模式,当时所谓的商业模式都是讲出来的,纸面上的事,说白了就是瞎胡干,所以自然会失败,不失败才怪。尽管失败了,冯嵱还是乐观地看待这件事,他认为,网络经济在当时纯粹是个风险实验室,是个探索的事,失败非常正常,从宏观经济角度来讲,失败本身是成功的一部分,失败是成功的贡献者。

等到互联网沉下去之后,冯嵱继续琢磨在IT业中还有哪些领域可做。他发现,软件外包是条很好的路,照他的看法,软件外包可以说是中国软件成长的必由之路。做软件不外乎是两条路,一个是做专业软件,相对来说,专业软件比较完整、自主、有知识产权保障;另一个是做通用软件,但完整地做通用软件从技术角度看不现实,都是大公司做的事,比如像操作系统。

冯嵱看好软件代工这一块。所谓软件代工,是给做通用软件的大公司代工。在这方面,印度起步得很早,做得很好,积累了很多经验。当时很多人在探讨,究竟中国软件业成长,是做专业软件的开发,还是走给大的通用软件代工,逐渐积累技术和经验。但是,专业软件这条路并不好走,市场太小太零散,每个局部市场都比较小,造成软件公司规模都比较小,不可能形成一个大公司,就像一个生产牙签的公司,不可能做成波音公司的规模。所以中国的软件企业一堆小舢板,大多是几百号人,这是由市场规模决定了的。在这种情况下,资源也不好整合。冯嵱分析形势之后,觉得软件外包这一块不仅很有市场,而且生命周期很长,另外,中国和国外的利润空间、成本差距相当一段时间内还会存在,而自己当时有一些关系可以动用,所以就做下来了。

2002年1月,联合创新成立。当时冯嵱和另外两位朋友合伙,凑足了100万的启动资金,管委会给了10万创业补贴,另外的优惠政策就是60平方米的房子,第一年不收房租。一开始公司在发展园,因为人员扩大,于2003年4月搬到软件园。公司的业务就是软件外包,给外国大公司做软件代工,因此主要客户面对国外,网上来网上走,做软件出口。联合创新涉及的领域有嵌入式操作系统、自动化设备、数字化家电、掌上电脑、手机等等。业务一开始的时候是凭借关系,经朋友介绍,渠道得以建立起来,然后随着公司的发展,逐渐越来越赢得客户的信任,越做越大,活越来越多。联合创新去年的销售额是3000多万,员工总数突破200人。短短的两年时间,这个增长不可不谓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