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海归抢滩中关村
6173200000043

第43章 求学东瀛心系故土

年轻人的生活总是丰富多彩、充满喜气的。1988年12月25日,是刚刚在中国大陆引起人们好奇与兴趣的“圣诞节”。方沛宇怀揣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同自己初中、高中时代青梅竹马的同班同学杨海英喜结连理。

人逢喜事儿精神爽。也就是在这操办自己人生大事的前后,方沛宇又接到了大连工学院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然而,出人意外的是,他没有立即去就读。

原来,对自己的未来,方沛宇还有着更高的追求。

果然,苍天不负有心人。就在其后不久,方沛宇申请到许多人梦寐以求的日本国文部省的国会奖学金。

1990年,方沛宇只身来到位于日本冲绳的琉球大学物理系流体力学专业留学。

冲绳的气候四季如春,是个仿佛夏威夷那样的旅游胜地。他见到整个城市横卧在蜿蜒数十里的清静海岸上,洒满和煦的阳光。站在海岸边上俯视海水,水清见底,庄严而宁静,像丝绸一样柔和的海面反射着光芒四射的太阳光线,仿佛在那里微笑的样子。而远处的几个小岛则好似水面上漂浮的几片树叶,周围飞翔着一群群欢叫的海鸟。

就在这美丽而僻静的海滨城市,方沛宇闭门苦学,经过两年寂寞的时光,获得了硕士学位。

1993年,他来到日本首都东京。比起海岛小城冲绳,这里自然是一种汇聚了世界大都市各方面特点的繁华景象。立体的街道,川流不息的车辆,鳞次栉比的一栋栋高楼挺直地插向灰色的天空……

方沛宇找了一份搞计算机系统设计的工作。因生活状况初步安定了下来,方沛宇不满足于同妻子打打电话或鸿雁传书,便将已经阔别数载的杨海英也接来到日本。

在渐渐熟练的工作实践中,方沛宇又日益感觉到自己学识的不足。他深感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于是,又克服年龄渐大、家事缠身等各种困难,在1996年4月考进东京大学建筑学专业,开始攻读博士学位。

在这个阶段,方沛宇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将学业与创业结合在一起。他在紧张繁重的求学之余,自己动手设计计算机软件,并在长春设立了面向日本的软件开发基地。

又是凭着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和好学精神,方沛宇在业务上很快就上了手。2000年,他在日本注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其中一部分资金是他自己前一段靠打工收入的积蓄,另一部分资金则是属于日本一家公司的投资。

2001年,方沛宇如愿拿到了博士学位。此时,他已经在日本生活了10年之久。

按照日本的法律,在那里居住5年以上的外国人就可申请日本国籍。一般来说,他们对没有什么专业的人员入籍控制较严,而对有技术专长的高层次人才则特别青睐。方沛宇无疑属于后者。

其实,在这之前,方沛宇常常感到中国人在日本创业,有许多事情相当难做,因而也曾经动过申请“入籍”的念头。他还曾与妻儿商议过:“如果说这是因在这里谋生而迫不得已,那么就‘入’我一个,你们都还保留中国国籍……”

然而,最后的结果是,由于方沛宇从小所受的民族传统教育,是他那种血浓于水的深厚民族情结,制约他始终也没有迈出这一步。

方沛宇的两个儿子都是出生在东京。然而他和妻子杨海英却从孩子牙牙学语时起,就一直教他们学、说中国话,使他们从小就确立鲜明的中国意识。方沛宇自己,也始终没有加入日本国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