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海归抢滩中关村
6173200000168

第168章 写满失意与得意的奋斗

在下乡的时候,许志敏一直没有丢掉看书学习的良好习惯。在他寻找到出路的时候,这一良好的习惯,给了他莫大的帮助,使他一下子缩小了与同龄人的差距,而且走到他们的前列。

机会终于来了。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许志敏知道机会来之不易,应该倍加珍惜。他很快进入角色,为参加首届高考全力奋战。

当时,全国考生200万,招生28万,录取率只有1.4%;湖南的录取率只有1%左右,录取分数线为平均分55分。许志敏以平均分77分的好成绩被湖南大学自动化专业录取,他当时所在的那个考场110名考生,只有他一人被录取。

许志敏说,由于他上的学太少,他的功底很薄弱,刚进入湖南大学的时候,他感到压力很大,经常要补课。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的颓势就扭转过来了,毕业时,他的成绩非常优异。

1981年毕业后,许志敏分配到机械工业部自动化研究所,从事lC制造技术开发和技术市场开发工作。在所里他很受器重,1984年,他参与了由国务院大规模集成电路办公室领导的中国第一代16位CPU的研发工作。

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很不成熟,他们研制的芯片成功率非常低,只有8%,后来又降到3%,而国外的成功率已经达到90%。

为了弄清楚成功率低的原因,许志敏亲自到有关单位了解情况。他了解到芯片之所以质量低,是因为冶金所提供的硅片含杂质太多;硅片质量不高,是因为北京半导体厂提供的设备质量不好;而北京半导体厂生产的设备不好,是因为自动化研究所提供的芯片质量不高。这样,彼此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回首往事,许志敏认为,中国第一代16位CPU的研发工作之所以失利,是因为当时根本不具备相应的研发条件,研发计划好高骛远,不切实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教训深刻,发人深思。

受这一事件的刺激,许志敏萌发了走出国门的想法,他想学学人家的先进技术,想掌握最前沿的学科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