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海归抢滩中关村
6173200000154

第154章 从军人到美国白领

北京华纬讯电信技术有限公司

总裁王生安

王生安,男,42岁,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计算机及机电工程专业硕士,先后任职于多家国外著名公司及其驻华机构。2002年在中关村国际创业园他创办了北京华纬讯电信技术有限公司,研制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视频会议、视频通信产品,拥有核心技术和多项专利,4大系列产品已跻身于国内外高端产品的先进行列,在性能、功能、可靠性上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严格正规的军校教育造就了他的坚忍不拔和雷厉风行,美国的求学生活和工作经历塑造了他的人际沟通能力,但是向来自信的王生安却受到了市场的严峻考验。

国际领先的技术和产品却无法找到客户。

经过一番新的拼搏,王生安和他的团队在这次考验中变得成熟起来。现在,从军队、政府,到公安、交通、电力,到电信、银行,甚至教育,各行各业中都有了华纬讯视频产品的身影。一个良性循环逐渐形成,员工从当时的10余人增加到了近百人,投入由几十万上升到数千万,当年在中关村科技园一隅默默蓄势发展的小公司,终于破茧成蝶,成为同行业中的佼佼者。

华纬讯电信的网站没有过多的修饰,公司介绍和公司新闻的文字很简洁,也很诚恳;产品的信息却是及时、条理明晰的。这也正是华纬讯的视频会议、视频通信产品孜孜不倦追求的一种状态:高保真、实时,便于互动交流。搞视频的人,关注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大抵都是健谈开朗的,王生安亦是。无论在电话里,还是见面时,这个华纬讯电信技术有限公司的总裁,浑身上下散发的谦和与热情,让人想起四个字:如沐春风。

夏日的上午有些溽热,走进王生安的办公室,却让人一下子静心清凉下来。这是一个宽大的房间,没有过多装饰,灰白的色调,仅一张宽大的办公桌,数张折叠椅。在美国留学、工作的10余年,王生安习惯将生活中的一切变得简单。“我喜欢直击主题;做事的人,习惯面对具体的事件,说不出那么多感受或概念来。为什么学视频、做视频,没有什么堂皇的理由,想做些事大约是最要紧的。”

因为想做事,他一手创办了华纬讯;因为想做事,华纬讯在短短3年里迅速成长,成为多媒体视频电讯行业里一个成功的典范。

和大多数在中关村创业的留学人员不同,王生安在出国前,曾有过近10年的军旅生涯。来自军人家庭潜移默化的熏陶,让他选择了在军事院校里度过自己的大学时光。从南京通信工程学院无线通信工程专业毕业后,进部队成了一件顺理成章的事。严格正规的军校教育,军人的特殊使命和环境,造就了一个坚忍不拔、雷厉风行的王生安,而扎实的专业基础让他在部队的通信工作中如鱼得水。荣誉和来自各个方面的期待,都接踵而至。王生安似乎注定将会在部队这个大长卷中书写下属于自己的成功。

处在一个使人艳羡的状态,王生安没有停止思索。工作和研究逐渐开展起来,面对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他清醒地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如何提高认识层次、加强知识积累,如何更好地立足自我,问题开始不断地困扰我,”他笑说。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毅然作出了一个令不少人扼腕叹息的决定:1987年底,王生安脱下军装,也就此抛开了很多人眼里的大好前程;1990年6月,他前往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PSU),攻读电机工程和计算机工程的硕士。

这一走,王生安给自己的人生画上了一个浓墨重彩的转折符,事业的所有精彩,就此展开。

王生安在PSU,学习的是当时最先进的“信号处理”专业。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他,很明白自己缺的是什么,需要的又是什么。他积极地融进了在波特兰的求学生活,而波特兰多元开放的校园文化,无疑也悄然在他的性格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他逐渐意识到了交流的重要,并养成了主动和他人沟通的习惯。两年多的时间转瞬即逝,说长不长,却使他受益匪浅。1993年,王生安回国,先后进入GILAT、ICO等跨国的通信公司。王生安的工作能力和专业背景得到了认可,在公司里,他担任的是高级技术经理的职务。这是一个技术与管理并重的职位,国内国外轮流跑,做“空中飞人”,压力很大:但同时也给了他很大的机会,来对国内外的电讯市场做一个身临其境的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