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海归抢滩中关村
6173200000148

第148章 从医生到“医生”

1999年王怀东拿到了日本国立九州大学的医学博士学位,在欣慰之余他又觉得有些落寞。他问自己:奋斗7年就是为了这个吗?王怀东在社会活动的广阔舞台上已经有了成功的演出,已经习惯于用宏观的思维去观察世界,如果再让他用显微镜来俯视病菌,他觉得心里“不对劲”。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于是在苦修7年终成正果之后,王怀东再一次“不安分”了,他做出了一个让亲朋好友瞠目的决定:回国创业。

王怀东是个有心人,他将中国与日本进行了各方面的优势互补的分析和比较,出于医生的本能,也出于他对“生存状态”的深刻体会,他认为环境污染正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副作用”;而日本在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环保方面值得中国学习。于是1999年王怀东揣着保护地球环境、让国内合理利用资源与国际接轨的新的希望踏上了归国之路。他要做的不仅仅是救治几个、几百个病人的生理医生,他要作为地球治病的医生。这个医生是世界级的,是拯救全人类的医生。

何为“地球医生”?地球的病症是什么?从哪里下手去医治?

早在1968年,美国经济学家G。哈丁提出了“公有权”悲剧的概念,地球资源被看作公共财产,所有社会公民都可以拥有。哈丁进一步把这种共有财产比作公有草地,谁都可以在草地上放牧,每一个牧民都千方百计的扩大自己的畜群总数,但谁也不进行草地建设的投资。随着畜群的增加,草原的质量的退化了。最后草地完全退化而不能再放牧。在每个人追求自己最大的个人利益的同时,最后的结果是不可避免的导致所有利益的毁灭。

王怀东从治疗人类疾病的原理出发,推而广之,他认为地球最致命的病害是污染,污染来自人类对地球资源的不合理运用。他把中国和日本在环境上的现状做了比较。日本早在60年代就被认为是“公害大国”,但是经过30多年的治理,日本政府把环境保护纳入了国家发展战略,而目前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要借鉴日本的经验,及早重视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环境生态与人类的平衡关系。

回国后王怀东选择了“厨余垃圾”处理作为他人生价值转型的第一个项目,这个项目他做了3年。

“厨余垃圾”的微生物处理是将大量的厨余垃圾通过微生物处理技术,转化成肥料和牲畜饲料,是日本一项比较成熟的环保科技。王怀东敏锐地看到这一技术在中国的广阔前景,他要将这项技术引入到中国来,作为他“地球医生”开出的第一个“处方”。他用在日本留学时多年的积蓄注册成立了“北京东盛和科贸有限公司”,然而仅注册一项,就让王怀东尝到了创业的艰难。“注册手续繁琐,一项项核实,一个个部门跑,大约用了一个月时间。这是我怎么也没有想到的。”

尽管公司成立稍显“难产”,但是国家对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尊重和支持却是始终如一的,王怀东对此体会颇深:“不管到哪里,听说我是留学回国人员,他们都对我特别热情。说心里话,我感到这才真正是到了自己的家。”园区还给王怀东的企业运作提供了资金支持,他有幸得到中关村科技园区第一届“创业专项资金”以公司资本金注入形式提供的30万元;不仅如此,科技园区在政策咨询、推荐客、上市交易、办理申报手续方面,均积极给予了支持。谈到园区提供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王怀东说:“感觉很温暖。”

王怀东引进的这项技术,以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方针,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自动调控、操作简单,堆肥化处理时间短、无臭味和二次污染,为城市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处理和市场化运作开创了新的领域。这项技术填补了国内在生活垃圾处理上的空白,达到了世界上同行业的先进水平。

2003年4月29日,“食物生活垃圾快速资源化处理系统和方法”、“屎尿污泥微生物发酵快速资源化处理系统和方法”两个环保项目分别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

2003年6月2日,“微生物除臭杀菌的方法和系统”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