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海归抢滩中关村
6173200000147

第147章 洗盘子的留日生涯

北京东盛和科贸有限公司

董事长王怀东博士

王怀东,男,1964年生于黑龙江省,日本国立九州大学医学博士。2000年回国创办了北京东盛和科贸有限公司,致力于环保技术、医疗技术,保健产品等的引进、开发及产业化运作;在国际贸易、投资、融资项目的引进方面有着广泛的资源。2000年10月,他又引进外资创办了北京同仁京苑医院口腔诊疗中心。2001年10月在中关村国际创业园,作为项目的主要引资、出资人,共同创办了中日合资环保高科技企业北京爱美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他还拥有多项国家专利。

他自称是一个有着60岁心理年龄的中年人。

他曾经不顾自己的家人的反对、抛下小康生活,去日本忍饥挨饿,边洗盘子边自费读着医学硕士。

他曾经再次不顾家人朋友的反对,扔下让国人羡慕的、在日本的成功生活,回国从头创业,由一名人的医生变为地球的“医生”。

他还热心地促进中日企业家在技术等方面的合作,被授予了“爱国企业家”的光荣称号。

他——就是王怀东。

王怀东是盆“冰火”,对他的采访不用“设计”,话题问到一半就不必说了,等待他给你一个最直接、最到位的回答。因而,那“冰火”闪耀的是理性的、智慧的、幽蓝而灼热的光焰。能用语言阐述心灵的人,不仅仅是智慧的,他首先要有磊落而坦荡的心胸——诚信,理性而又热情,不仅体现在他的为人上,同时体现在他不断提升对自己人生价值的挑战中,体现在他的创业活动中。

如果用什么事物来比喻、来形容他,我用“无香的真水”。真水无香,本色纯净、中规中矩,这是王怀东给人的独特而深刻的印象。

40岁的王怀东自称有60岁的心理年龄,这是我对他的语言表达方式中唯一不满且不敢苟同的一点。如果用睿智来衡量一个人的成熟,他的确超过了60岁;如果凭表面的感觉,他的自然年龄也就是30岁。心理、生理、自然年龄的错位,就让王怀东有点像谜,而谜面和谜底同时写在他那张有吸引力的脸上。

王怀东的脸虽清秀俊逸、气定神闲,而他的眼神里却有一种坚韧,一种勇往直前、不肯让自己稍做停顿的自励,还有一丝淡淡的忧郁和苍凉——这眼神是他生命的履历。

1964年10月12日,王怀东祖籍山东胶州,出生于黑龙江省,1987年毕业于齐齐哈尔医学院。像许多有追求的年轻人一样,选择医学专业是王怀东立志做一个报效社会的人的起点,也是他人生价值的第一块基石。大学毕业后,王怀东安安分分的做了5年医生,5年中他安安分分的成了家、分了房。固定的收入,被人尊重的职业,他过上了令人羡慕的“小康生活”。然而王怀东“不安分”,他要自费到日本留学的决定,让医院的领导十分不悦,父母对他的日本留学亦持反对意见。我们应该充分相信王怀东在从医5年中,有着优秀的业务能力和良好的社会环境,这一阶段的王怀东,是他事业的“人之初”,他那时的眼神里,一定是没有那种忧郁和苍凉,也没有那股做事的“狠劲”,充溢在他胸膛里的,是炽热的理想和去实现理想的不可遏制的冲动,他做了,他把自己抛到了语言不通、没有任何熟人和朋友可以依靠的日本。

日本国立九州大学位于九州岛上。对于刚刚踏人东瀛的王怀东来说,那是一座精神的孤岛。他语言不通、举目无亲,囊中羞涩。王怀东就在这座岛上攻读医学硕士,进而攻读医学博士,一读就是7年。这7年不仅使王怀东从不名一文的普通留学生,成为学有专长的医学博士与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活动家,更让他重新审视汉民族和大和民族在民族性格、民族心理上的差异,从而在苦难的磨砺中完成了自己的“精神的涅槃”。

苦难是精神的财富。初到九州的王怀东由于语言不通,只能干一些不与人打交道的粗重工作,他在“新干线”清扫车头,他在餐馆洗过碗,穿着白大褂的医生现在要换上蓝大褂清扫卫生了!这还不仅仅是心理上的落差。王怀东是自费留学,他不能指望国内的家人及亲友来供他,他要用打工的钱来维持生活、完成学业,还要给家里寄一些钱。最初在日本的日子还不能称为生活,准确的说是艰难地生存着。

白天上了一天的课,晚上从6点到12点之间要打工。为了节约时间和省钱,王怀东通常只到超市买快要到期的泡面糊弄肚皮。功课的压力和高强度的劳动,时常袭来的穿肠透腹的饥饿感、营养不良的眩晕,王怀东感到了生命的脆弱。“当时真的很绝望”,王怀东苦笑着,“那种饥饿与小时候的饥饿感是一样的,只有在这样的生活条件下,才会感到生命的脆弱。”他像是在黑暗中挣扎的盲童,绝望与希望,或是轮流主宰他的思维,或是纠缠在一起较量他的意志,让他感到不能承受之重。但是由于态度认真、工作负责,王怀东被“提升为”一个小头目,直到他为人讲授汉语,这段清洁工的日子才得以结束,两年的“清洁工人”的生活给了王怀东太多的磨炼,它带给王怀东的是强烈的责任感和坚忍不屈的工作作风。

做了两年的清洁工之后,王怀东在一个中国语培训班任教,语言的障碍消失了,心理的泥潭挣脱了,胸膛里恢复了融融的暖意,这时的阳光已不是正午的热辣辣的骄阳,而是温煦的、是穿过迷雾的束束暖光。

在教课的过程中,王怀东结识了很多人,他的社会接触面宽了,善良的本性让刚刚复苏的他诚心诚意地为同胞同学帮忙、做事,于是在九州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的会长选举中,王怀东成为了第一个自费留学生成为会长的人。而会长的身份又给王怀东提供了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他多次参加了国际文化活动的组织与筹备,进而他被推举为全日本留学生学友会常务理事。王怀东活动的舞台更大了。随着多次参与中日文化交流,他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自如,他的“使者”作用和分量也越来越重。第六感觉告诉他,人生价值的另一扇窗正在向他打开。

1995年8月,他组织了在日本福冈市举行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国留学生后援会,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助威;

1996年9月,他主办了九州地区“中国人留日百周年”纪念大会,以缅怀周恩来、鲁迅、郭沫若等革命先驱;

1996年10月,他作为中国留学生代表,参加了日本福冈地区“日中青年友好之船”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1997年和1998年,他分别与日本民间团体举办了中日建交25周年、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的大型纪念、文化交流活动。

作为海外留学人员的优秀代表,他曾多次接受日本媒体的个人专访报道,作为中国留学生的带头人,也多次受到大使馆教育处及领事馆领导的好评。几年的会长生活,使他与日本各界名流有了广泛的交往,这些人里有政界要员、医院院长、企业家、职业经理和其他各界人士,这样,王怀东积累了“资源”,为他人生的重大价值取向的转折积累了深厚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