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海归抢滩中关村
6173200000138

第138章 “我们系里的金童子”

然而当初,从国内上完硕士去美国的汪海耕,曾经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学习和适应阶段。在那里,对于中国留学生而言,考试得好成绩,问题不是太大。但是在做实际系统、做研究方面,中国学生和外国同学和同事,特别是和优秀的美国学生、以色列学生相比就有较大的差距。在讨论问题中或者在协同工作中,很多中国学生开始感觉自己在很多方面赶不上,当然也就很难融人,难免有些气馁。他本人也经历了这样的“困难期”。后来他发现,造成这些困难的原因是视野不够宽,知识结构不对,知识不能与世界接轨,研究方法不对,交流和协同工作的技能不够,某些基础的观念不太正确,而想改变这种情况,需要“work hard,work smart,work with the best”,即“努力工作,聪明工作,和最优秀的人一起工作”。

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一批优秀的老师和同事。曾经教过他的老师包括图灵奖得主,RSA/PKI体系发明人,基因计算发明人,计算机病毒概念共同提出人Len Adleman教授,加州大学CAD学术领头人Dan Gajski教授等人,曾经同事过的有业界称为互联网之父之-Jon Postel博士等人,以及其他硅谷各公司的设计师们,每一次共同工作或交流都使他的技术和研究水准有提高或飞跃。

他至今难忘读博士时解决并行算法中一个世界难题的经历。在他选题时,觉得他选的并行计算问题很刺激、有趣,但是几个美国和以色列科学家在20年内都没有找到最优算法。他和导师Nicolau教授讨论是否要攻克这一问题,导师的回答很风趣也很有挑战性:除非你比我们那四五个犹太老乡加起来都强。汪海耕决定试试。年轻的Nicolau教授当即答应了。在此后的两个星期中,汪海耕感觉自己一直处在半睡半醒的状态,在梦中都在寻求解决方案,一天晚上,在画到解法图时,他突然撞到了后来被证明是最佳解的那个解法,这个突破让以后几个月的发展都比较顺利。他发表的十几篇论文,大部分是从这个成果中推演出来。在加大尔湾校园计算机科学系,美国同学叫他“our department's golden child”(我们系里的金童子,意思是发表文章多且水平高)。Nicolau教授开玩笑说:如果我们两人十年前合作有了这个成果,那图灵奖的历史就改写了(图灵奖是计算机科学界最高奖)。而汪海耕自己,在解决了那个问题之后,整个人仿佛新生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