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海归抢滩中关村
6173200000130

第130章 学者生活——淡泊人生

新普矽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CEO史朝翔博士

史朝翔,男,1964年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日本东京大学电子工程博士,美国密歇根安娜堡大学博士后。26岁时,由于在光通信领域研究方面的突出成就,荣获第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并被美国的《美国光学学会杂志》和《光学快报》聘为论文评审人。曾经在日本日立公司和美国几个公司工作,担任过设计师、技术总监、技术副总裁、技术研发副总裁,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02年回国到中关村,成立跨中、日、美三国的新普矽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也许,小时候那个喜欢在树上搭房子午睡的聪明顽童一直在他的血液里跳荡着。

所以,这位在国际一流学术刊物上发表近百篇学术论文,在日本和美国取得近二十余项专利、在世界光通信研究领域的年轻“老”专家,才会“下海”去日本和美国的多个公司任职。

所以他才会不断跳槽,而且越跳职位越高。

所以他才会在一天早上起来后一拍脑门:何不自己去大干一场!

所以他的公司去年一创立就拿到了第一期800万美元的投资,而且今年在日本销售收入1000万已经成为定局。

8月3日傍晚,在海淀黄庄一家咖啡馆的二楼,一个穿着休闲装的男子坐在角落里,背靠大门,悠闲地喝着矿泉水。记者的第一感觉告诉我,他就是史朝翔。“跟踪追击”了两个星期,今天才算逮着他。

自报家门后,史朝翔对我笑了笑:“对不起,白天确实太忙。”

史朝翔给我的第一印象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他的年轻与普通很难让你将他与一个跨国公司的CEO联系起来。而谈起话来的史朝翔却是另一番模样:滔滔不绝,神采飞扬。他的激情与活力在不知不觉中感染着你,让你不自觉地和他一起沸腾、燃烧。没有故作姿态的深沉,没有刻意的言语修饰,眼神中一会儿流露出孩子的天真,一会儿流露出胸无城府的真诚。我想,这就是史朝翔的魅力,也是他的成功所在。

采访史朝翔,感觉很惬意,就像和老朋友聊天,亲切、轻松、自然。

史朝翔是一个随性的人。他从不给自己制定什么目标,逼迫自己去取得什么成功。“记得小时候,我的玩儿心可大了。偷瓜,摸鱼,上树,沙丘下挖窑洞……能想出来的一切调皮把戏我全玩儿遍了。”史朝翔说他的玩儿和别的孩子不同,很忘我,把自己所有的聪明才智都发挥上了。他做的事情都是自己喜欢的。也正因为喜欢,他才投入。而投入后的执著与认真是他小时候玩儿出来的“后遗症”,很少有人能比。

对史朝翔来说,做自己喜欢的事,再难也不觉得苦,反而更激发了他做到底的决心,一如小时候做数学题。大学毕业后,光通信是他的最爱。史朝翔当时的理想很单纯,就是在大学当教授,从事他钟爱的光通信研究。于是,他一路按着这个想法走来。

从北京邮电大学的本科生到研究生,这期间,他荣列第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奖者名单,被《美国光学学会志》和《光学快报》聘为论文评审人……此时的他,可谓是少年学者,意气风发。

提到自己今天取得的成就,史朝翔说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他的恩师——大越孝敬。读研究生时,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史朝翔认识了大越孝敬。这个领域的人都知道,大越孝敬是“世界相干光通信之父”,日本东京大学高技术研究中心的奠基人。大越问他想不想到日本留学?他说,想。“那你能拿到奖学金吗?”大越问。他说,不可能。于是,爱才的大越孝敬凭借他的权威帮史朝翔申请了日本政府(文部省)奖学金。要知道这个奖学金很难获得,东京大学一年只有一个名额。就这样,1991年,史朝翔东渡日本,开始了在东京大学的博士生涯,向光通信领域新的高峰攀登。

1996年,初衷未改的史朝翔赴美国密歇根安娜堡大学,继续光弧子通信研究。就这样,从1985年读研究生到1999年离开Sprint,在长达十几年的研究工作中,史朝翔共在美国IEEE(国际电子工程师学会)和OSA(美国光学学会)等国际一流学术刊物上以及OFC、IOOC、IEEE/IMEC、IEEE/LEOS等著名学术会议上发表近百篇学术论文,审阅论文三四十篇。此外,他还在日本和美国取得近二十余项专利。在世界光通信研究领域,史朝翔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年轻“老”专家。

史朝翔本想一辈子就这样研究下去,过一种清静,与世无争的学者生活。然而,一件事情的发生改变了他的想法。这之后,他结束了学者生活,进入世界著名的大公司,与这个充满竞争同时也充满希望的社会开始了亲密接触。1996年是光通信行业腾飞的一年,贝尔实验室的一批年轻人率先走了出来,成立了公司,自己创业。大量的机会也向史朝翔涌来。这时的史朝翔内心充满矛盾。一方面他仍希望在大学里继续搞研究,另一方面美国某些学者、教授只知道变着方法搞钱而不注重纯学术研究的风气使他很不适应。经过一番权衡,他选择了离开,进入美国的日立公司,做10G的WDM光传输系统设计。

从此,史朝翔的人生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这一年,他3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