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永续赢利
6172000000072

第72章 “巴林银行倒闭事件”——小差错极易引发大祸患

品质管理大师克劳士比是“零缺陷”理论的创立者,并以名言“每一次就做对”而闻名。他认为:一个由数以百万计的众人行动所组成的公司经不起其中1%或2%的行动偏离正轨。这就要求我们的企业必须重视细节,因为“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小小的细节差错会导致巨大的失败!

1763年,弗朗西斯·巴林爵士在伦敦创建了巴林银行,它是世界首家商业银行,既为客户提供资金和有关建议,自己也做买卖。由于经营灵活变通、富于创新,巴林银行很快就在国际金融领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20世纪初,巴林银行荣幸地获得了一个特殊客户:英国皇室。由于巴林银行的卓越贡献,巴林家族先后获得了五个世袭的爵位。这可算得上一个世界记录,从而奠定了巴林银行显赫地位的基础。

1995年2月26日,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却宣布了一条震惊世界的消息:巴林银行不得继续从事交易活动并将申请资产清理。10天后,这家拥有233年历史的银行以一英镑的象征性价格被荷兰国际集团收购。毁了巴林银行的是一个名叫尼克·里森的人,他仅仅是一名操盘手!

里森于1989年正式到巴林银行工作。这之前,他是摩根士丹利银行清算部的一名职员。由于他富有耐心和毅力,善于逻辑推理,能很快地解决以前未能解决的许多问题,使工作有了起色。因此,他被视为期货与期权结算方面的专家。伦敦总部对里森在印度尼西亚的工作相当满意,并允诺可以在海外给他安排一个合适的职务。1992年,巴林总部决定派他到新加坡分行成立期货与期权交易部门,并出任总经理。

无论做什么交易,错误都在所难免。但关键是怎样处理这些错误。在期货交易中更是如此。有人会将“买进”手势误为“卖出”手势,有人会在错误的价位购进合同,有人可能不够谨慎,有人可能本该购买6月份期货却进了 3月份的期货,等等。一旦失误,就会给银行造成损失,在出现这些错误之后,银行必须迅速妥善处理。如果错误无法挽回,惟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将该项错误转入电脑中一个被称为“错误账户”的账户中,然后向银行总部报告。但正是这样的一个错误账户终结了巴林银行的辉煌。

里森于 1992年在新加坡任期货交易员时,巴林银行原本有一个账号为99 905的“错误账户”,专门处理交易过程中因疏忽所造成的错误。这原是一个金融体系运作过程中正常的错误账户。1992年夏天,伦敦总部全面负责清算工作的哥顿·鲍塞给里森打了一个电话,要求里森另设立一个错误账户,记录较小的错误,并自行在新加坡处理,以免麻烦伦敦的工作。于是里森马上建立了另外一个账号。

在中国文化里,8是一个非常吉利的数字,因此里森以此作为他的吉祥数字,由于账号必须是5位数,这样账号为88 888的错误账户便诞生了。几周之后,伦敦总部又打来了电话,总部配置了新的电脑,要求新加坡分行还是按老规矩行事,所有的错误记录仍由99 905账户直接向伦敦报告。88 888错误账户刚刚建立就被搁置不用了,但它却成为一个真正的“错误账户”存于电脑之中。88 888这个被人忽略的账户,提供了里森日后制造假账的机会,如果当时取消这一账户,则巴林银行的历史可能会重写了。

1992年7月17日,里森手下一名加入巴林银行仅一星期的交易员金·王犯了一个错误:当客户(富士银行)要求买进20口日经指数期货合约时,此交易员误为卖出20口,这个错误在里森当天晚上进行清算工作时被发现。欲纠正此项错误,须买回40口合约,按当日的收盘价计算,其损失为2万英镑,并应报告伦敦总公司。但在种种考虑下,里森决定利用错误账户88 888承接了40口日经指数期货空头合约,以掩盖这个失误。

除了为交易员遮掩错误,许多严重的失误也接连发生在1993年下旬,接连几天,每天市场价格破纪录地飞涨1 000多点,用于清算记录的电脑屏幕故障频繁,无数笔的交易入账工作都积压起来。因为系统无法正常工作,交易记录都靠人力。等到发现各种错误时,里森在一天之内的损失便已高达将近 70万美元。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里森决定继续隐藏这些失误。

1994年,里森对损失的金额已经麻木了,88 888账户的损失,由2 000万、3 000万英镑达到5 000万英镑。事实上,里森当时所作的许多交易,是在被市场走势牵着鼻子走,并非出于他对市场的预期如何。他已成为被其风险部位操纵的傀儡。他当时能想的,是哪一种方向的市场变动会使他反败为胜,能补足88 888账户中的亏损,便试着影响市场往那个方向变动。

1995年1月18日,日本神户大地震,其后数日东京日经指数大幅度下跌。里森一方面遭受更大的损失;另一方面购买更庞大数量的日经指数期货合约,希望日经指数会上涨到理想的价格范围。1月 30日,里森以每天 1 000万英镑的速度从伦敦获得资金,已买进了2万口日经指数期货,并卖空日本政府债券。2月10日,里森以新加坡期货交易所交易史上创纪录的数量,已握有55 000口日经指数期货及2万口日本政府债券合约。交易数量愈大,损失愈大。

所有这些交易均进入88 888账户。账户上的交易,以其兼任清查之职权予以隐瞒,但追加保证金所需的资金却是无法隐藏的。里森以各种借口继续转账。这种松散的程度实在令人难以置信。2月中旬,巴林银行全部的股份资金只有47 000万英镑。

1995年2月23日,在巴林期货的最后一日,里森对影响市场走向的努力彻底失败。日经指数收盘降至17 885点,而里森的日经期货多头风险部位已达 6万余口合约;其日本政府债券在价格一路上扬之际,其空头风险部位亦已达26 000口合约。里森为巴林所带来的损失,在巴林的高级主管仍做着次日分红的美梦时,终于达到了86 000万英镑的高点,造成了世界上最老牌的巴林银行终结的命运。

新加坡在1995年 10月 17日公布的有关巴林银行破产的报告及《里森自传》中的一个感慨,也最能表达对“巴林事件”的遗憾。报告结论中有这么一段:“巴林集团如果在1995年2月之前能够及时采取行动,那么他们还有可能避免崩溃。截至1995年1月底,即使已发生重大损失,这些损失毕竟也只是最终损失的1/4.如果说巴林的管理阶层直到破产之前仍然对88 888账户的事一无所知,我们只能说他们一直在逃避事实。”

巴林银行因一个账号的疏忽而毁于一旦。而存在了200多年的银行的倒闭却是因为一个人。这充分证明,再大的规模企业如果出现一个小的差错也有可能“崩然倒塌”。因为那样的差错是最为致命的。

事实上,并不是里森没有露出错误的迹象,也并不是巴林银行没有丝毫的知觉,而是因为里森的假象迷惑了其高层管理者。巴林银行的首脑们一直还在等着里森给他们赚更多的外汇呢。里森这一个人的行动就像火车的一个车轮,而火车的一个车轮出轨的话,那么整节、整列车厢也自然出轨无疑。这就像数个人站队列一般,只要有一个没有站齐,那整个队列必然是歪的。

品牌的真实价值在于其情感影响力,只有具备情感影响力的品牌,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品牌,如果不注意赋予品牌情感化的内涵,不注意同顾客进行心灵上的深度沟通,或许会侥幸出现昙花一现的经营效果,但这是根本不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更无从谈及永续赢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