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人间笔记
6126200000021

第21章 人间笔记2之坟的考据

山冈向着坝子,可以望得老远。望得见美丽的田野和一条青色的河流,望得见当地人称为故乡的那些白房子。

这是一块风水宝地。因为种了橡胶树,所以不准葬人了。间或也有七八处坟头,是橡胶树种下以前就在山上的。我常常在这山冈上散步。秋天傍晚,听叶子一片一片或一群一群地落下,心里异常安静。树叶落得多了,林子就显得空旷,老远就可以瞥见那些早先留下的坟头,像是怪兽,卧着,向山冈下张望。

有时经过它们,就去看看碑文,印象深的,有三处。

一处,刚好砌在这山惟一的泉水旁边。泉从后山的一个洞里出来,叮叮咚咚,终年不绝。水质清洌,甜而涩。这是一处两人合葬的坟,中间没有隔,墓身是一体,只是坟头砌成两个。坟头上没有碑,没有一个字,抹着一溜粗糙的水泥。甚至连烟熏过的痕迹也没有,想是从未有人凭吊。埋在下面的人是谁呢,是殉情而死的恋人?是白头偕老的夫妇?不得而知。只是这坟砌得那么相亲相近,以至我觉得它毫无死亡之气,倒像是一对恋人,躺在一起,静静地看天。因为泉水绕它而过,所以它的四周,长满青草。

另一处是一家子的坟,三座。两座大些,并排而卧,庄重威严。另一座小些,简单朴素。细看碑文,大的两座,埋的是这一家的考妣。先去的是父亲,墓碑上有一段文字:先父昆明人士,早年求学京沪川桂,深谙国医。后旅居某某,享年四十一岁。云云。这是一个浪迹江湖的郎中,寥寥数语,足以见出他一生的沧桑。他死于壮年,又正当国家有难之时,想必历尽艰辛,颠沛流离;最后客死异乡。恐怕一生并未享过清福。在那个时代,兵荒马乱,使得普通的凡夫俗子都须具有冒险精神,离家出走,四处流浪,本是常事。今天不同了,大家喜欢生下来就在一地得享天年;如果八字好,生在大城市,更是不愿动窝。偶有一二罗曼谛克的青年,留着大胡子,打扮成美国西部牛仔的的模样,乘了汽车飞机到远外去走动走动,就觉得悲壮,面露英雄之色,大家也很崇拜。睡在地下的这位老先生,听见这种事,怕会笑出声来。

另一座是母亲的坟。她比丈夫活得长,八十二岁寿终。丈夫死后,她又活了三十多年。养大四男三女。一个寡妇,这一生是比丈夫幸运呢,抑或是不幸?这山上的墓中,惟此一座是新坟。或许当地人厚意,破了例,让他们夫妇得以在九泉相聚吧。

旁边稍远的一座,是长子的墓。长子是在战争年代牺牲的烈士,据碑文记载,1978年追认为烈士。如此漫长的岁月,人们不承认这个烈士,他早已长眠地下,留下来代替他遭遇不平的,恐怕是活着而非烈士的普通人吧?这家人重情,在坟前砌了一张石桌,几个石凳。可以想见清明时节,这家人老老少少上山来,怀念逝去的亲人,叙叙家常,亲密无间。

在后山,还有一座坟。它不像其他坟头,都朝向山冈下的坝子,它似乎是不愿露脸,躲在一处山洼里。这是两兄弟为姐姐立的墓。据碑文知道死者才十九岁,正是人生最美妙的年华。何以匆匆离去?碑上有一横批,云:风可近义节。在中国,凡死去的女人而冠以“义节”。其中的残酷是不言自明的。这座坟年代最久,是清道光年间立的。

有时我在月明之夜散步,看到这些黑糊糊的东西,心里就冷。一座坟占的地,可以种两棵橡胶。我想,在美丽的山冈上,应该完全种树,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