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文学概论新编
6027700000003

第3章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个别本质

一、文学和音乐、绘画等的比较

1.二者的相同之处

文学是艺术,音乐、绘画等也是艺术。它们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审美反映,都是情感和形象的统一,这是文学和音乐、绘画等的相同之处。

2.二者的不同之处

文学和音乐、绘画等其它艺术,虽然都是情感和形象的审美反映,但各自用来表现情感(表情)和创造形象(造形)的手段是不同的,由于手段的各自不同,造成了各自在表情和造形方面受限制的程度、即广泛程度的不同,以及情感和形象本身作用于人的深刻程度的不同。

根据这种不同,我们把以音响为手段的音乐,称作表情艺术;把以色彩和线条为手段的绘画,称作造形艺术;把以浯言为手段的文学,称作表情和造形并重的语言艺术。这是文学和音乐、绘画等的不同之处。

二、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宽泛性和深刻性

1.关于语言本身的简要分析

语言在本质上是一种人类用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和交流思想、情感以及整个精神活动的符号系统。

语言作为符号系统,它只能和人的心灵、和人的认识与想象相联系,而不能直接刺激人的感觉。因此,语言是超感觉的。但是,反过来,它作为指代实物的符号系统,一旦被人所接受,又可以通过认识与想象活动,在被接受者内心中唤起并且沟通各种感觉。因此,语言又是全感觉的。

除此而外,语言作为符号系统,不仅可作为思想与概念的符号用来说理、示意,而且还可以作为情感的符号用噪表情,作为形象的符号用来造形。因此,语言是多功能的。

一个多功能性,一个超感觉和全感觉性,即全心灵性,正是语言符号的这两个特性,造就了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的个别本质。

2.文学用语言表情、造形的宽泛性

音乐以音响为手段,虽然也可以用来造形(例如,摹拟社会生活中的某种声音),但作为特长,它更适宜于用来表情。这是音乐的局限性。

绘画以色彩和线条为手段,虽然也可以用来表情,但作为特长,它更适宜于用来造形。这是绘画的局限性。

文学以语言为手段,在表情和造形方面,比音乐和绘画要不受限制得多,要全面和自由得多。语言本身由语音、语义、语气和语调等因素构成。借助于语义,它可以用来说理,条分缕析地表达人对社会生活的思想认识;借助于语义和语音,它可以用来造形,绘声绘色地描述人对社会生活的感觉印象;借助于语义、语音、语气和语调,它可以用来表情,淋漓尽致地抒发人对社会生活的情感态度。正因为语言具有以上多方面的功能,所以几乎什么形象,它都能创造出来;什么情感,它都能表现出来。语言的这种表情和造形的无限性,决定了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具有为其它艺术无可比拟的宽泛性的好处。

3.文学用语言表情、造形的深刻性

先从表情方面与音乐作一比较。音乐用音响表情,直接作用于人的听觉,这种音响,除了本身以外,不附带任何意义。而文学用语言表情,更多地作用于人的心灵,这种语言,除了语音、语气、语调之外,还包含有一定的语义。由此决定,文学的表情,较之音乐的表情虽然少了一点听觉的直接性,却多了一层意味的确定性。

再从造形方面与绘画作一比较。绘画用色彩和线条造形,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可以在读者眼前提供真实的形象。而文学用语言造形,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只能在读者心中唤起想象的形象。由此决定,文学的造形,较之绘画的造形,虽然少了一点视觉的直接性,却多了一层想象的创造性。

如果说,文学用语言表情,缺少听觉的直接性,文学用语言造形,缺少视觉的直接性,这是文学的一大短处,正是这个短处,使文学比音乐和绘画,在给人的感觉方面显得抽象一些,使人不容易马上接受;那么,文学用语言表情,具有意味的确定性,文学用语言造形,具有想象的创造性,这又是文学的一大长处,正是这个长处,使文学比音乐和绘画,在给人的感受方面显得深刻得多,使人能在确定意味(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想象的创造,达到为其它艺术难以企及的心灵深度。

4.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个别本质

由以上比较可以看出,文学用语言表情、造形,一方面,具有为其它艺术无可比拟的广度,另一方面,又具有为其它艺术难以企及的深度,这两个方面的统一,构成了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特殊本质。正是凭借着它的广度,文学才可以多侧面地反映社会生活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凭借着它的深度,文学才可以多层次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内部联系,从而,使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成为整个艺术反映中最充分、最概括的反映。

三、关于文学本质的小结

文学在社会现象中,属于社会意识;在社会意识中,属于审美意识即艺术;在艺术中,属于语言艺术。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其一般本质表现为反映社会生活的必然性和能动性的统一;作为艺术,其特殊本质表现为反映社会生活的情感性和形象性的统一;作为语言艺术,其个别本质表现为反映社会生活的宽泛性和深刻性的统一。基于此,所谓文学,就是用语言表现情感、塑造形象的社会意识,或者说得更简要一些,就是用语言所表达的情感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