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青少年礼仪礼节知识宝典
6008900000035

第35章 尊师礼仪

■与老师相遇时

作为学生,无论你在校园内还是校园外,当你与老师相遇时,都应主动地向老师行礼问好。

■在老师的工作、生活场所

当你有事情需要去找老师的时候,无论是去老师的办公室还是宿舍、家里,都应先敲门,经老师允许后方可进入,进入后不要随意翻动老师的物品。

■不要私下对老师评头论足

学生对老师的相貌和衣着不应指指点点、评头论足,要尊重老师的个人习惯和人格。当然,人无完人,老师或多或少也会有缺点和错误,当你认为老师的某种行为或习惯影响了教学或与学生的交流时,你应该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礼貌地向老师指出,而不应在私下里与同学妄加评论,甚至以言语或不恰当的行为加以攻击。

■正确对待批评

当你犯了错误,要认真、诚恳地接受老师的批评,认真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并要学会作自我反省与检讨,以使自身不断得到完善。

当你认为老师的批评不正确或有失公允的时候,言辞激烈地加以辩解或是一声不吭地全部承担都是不正确的。你应该适时地向老师解释清楚,以减少不必要的误会,使你与老师之间有更好的交流与沟通。

学生和老师之间只有相互了解与沟通顺畅,才能令校园生活更加和谐、愉快。

■遇到节日时

在各种节日时,我们在向亲朋好友送上祝福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也给培养我们的老师送上一份真挚的祝福,尤其是在教师节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都曾经是一个学生,因此,莫忘师恩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具备的良好品德。

礼仪故事■

程门立雪

这个故事讲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学的事。杨时、游酢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40岁了,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起鹅毛大雪。二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门外,不言不动,静候着老师醒来。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仍然站在门前,不禁大吃一惊。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深受感动的程颐于是倾尽自己的心力将自己所学全部传授给了这两位虔诚的弟子。

这个故事在宋代读书人中广为流传,后人便常用“程门立雪”这个成语表示求学者尊敬师长和求学的虔诚心意。

虽然在今日看来,无论是杨时、游酢,还是程颐,行为都不免有些“过火”,尤其是前者的行为,甚至会被看作是对自身健康的一种戕害,但无可争辩的是,他们尊师求学的心意仍在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们。

尊师每一天

老师是除了父母之外,对我们人生成长影响最大的人。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尤其在古人看来,还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感慨。如果把他们比作我们成长道路上的另一种概念的父母,应该并不为过。

对于教师本身以及这个职业的尊重和夸赞从未间断过,我们从不吝于将所有美好的言论及溢美之词统统加诸在这样可爱而可敬的人身上。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老师呢?其实,每个懂得尊重和感激的人都应该明了于心。除了发自内心的尊重与理解之外,老师和学生之间也并非只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

更大程度上而言,老师和我们应该是朋友,作为朋友是需要心灵间的坦诚交流和信任的。现在的学生面对着多元文化的纷至沓来,如何从中鉴别、挑选、吸收适合自己的文化元素,这既是学生自己更是老师需要考虑的问题。

除了“园丁”这个比较通俗的比喻之外,老师更像是我们的守护神,虽然他(她)有可能像唐僧一样婆婆妈妈,但成长中每个关键的转折点无不伴随着老师的教诲和指引,他(她)引领并保护我们走向光明之地,这一点尤为神圣。对于所有的老师和学生来说,教师节不应该只是每年的9月10日,而应该是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