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青少年礼仪礼节知识宝典
6008900000013

第13章 介绍的礼仪

随着各种媒体、资讯的日益发达,我们的生活圈子也变得越来越大了,如今,我们交往的圈子早已突破了家人、亲戚、邻居、老师、同学、笔友等的界限,网友、会友、车友等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了我们的生活中,参加各类聚会也变得越来越普遍了。相信你一定深有体会: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介绍与自我介绍是何等的重要。一个精彩的、幽默的、恰如其分的介绍或是自我介绍,不仅会将自己或自己的朋友出色地展示在众人面前,而且也会让我们结交更多的朋友,这是一件多么令人快乐的事情啊。

那么,怎样才是正确的介绍与自我介绍的方法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自我介绍

在聚会上或是其他公共场合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希望结识某一个人,却又找不到适当的人介绍,这个时候,自我介绍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有时候,我们会通过电话邀约从未谋面的陌生人。比如:电话邀请某位学者来校讲座;打电话给服务人员要求送餐、维修等;打电话给朋友,恰是他(她)的父母亲接听……这时也要向对方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

演讲、发言前,面对听众时;到了新的学校、团体,面对新的同学、朋友时,更是要作自我介绍,而且最好既简明扼要,又彰显特色,利用“首因效应”,给听众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

那么,怎样才算是完美的自我介绍呢?

◆在适当的时间所作的自我介绍

进行自我介绍,应选择适当的时间,最好选择在对方有兴趣、有空闲、情绪好、干扰少、有要求的时候。如果对方兴趣不高、工作很忙、干扰较大、心情不好、没有要求、休息用餐或正忙于其他交际之时,则不太适合进行自我介绍。

并且,进行自我介绍一定要力求简洁,尽可能地节省时间。通常以半分钟左右为宜,如无特殊情况最好不要长于1分钟。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有利于对方记住你,因为过多的信息反而会干扰对方的记忆。

◆语意清晰、充满自信的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时,镇定而充满自信、清晰地报出自己的姓名是必须的,并要善于使用肢体语言表达出自己的友善和真诚。

如果自我介绍时语意不清,就会流露出羞怯、自卑的心理,会使人感到你不能把握自己,因而也会影响彼此间的进一步沟通。

◆内容繁简适当的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通常可包括姓名、籍贯、职业、职务、工作单位或住址、毕业学校、经历、特长或兴趣等内容。

自我介绍时,应根据不同的交往目的决定介绍的繁简,不一定把上述内容都逐一表达出来。如果繁简选择不当,就会造成对方难以了解到想要了解的信息,或者繁琐的介绍令对方生厌,这都会直接影响到后续交流的顺利进行。

◆恰如其分的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时一般不宜用“很”、“第一”等表示极端赞颂的词语,但也不必有意贬低自己,关键在于掌握好分寸,一定要实事求是。过分谦虚、一味贬低自己去吹捧别人,或者自吹自擂、夸大其词,都是不足取的。

◆彬彬有礼的自我介绍

作自我介绍时,一定要注意语气与态度。

态度要保持自然、友善、亲切、随和,整体上讲求落落大方,忌讳妄自菲薄、心怀怯意。应正视对方,从容不迫。

语气要自然,语速要适当,语音要清晰。在长者或尊者面前,语气应谦恭;在平辈和同事面前,语气应明快、直截了当。生硬冷漠的语气、过快过慢的语速、含糊不清的语音,都会严重影响自我介绍的效果。

一段完美的自我介绍,在交往的开始即为自己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会为你之后与对方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更像一项技能,除了性格因素的决定作用外,还需要多次的练习,以克服自己的心理、语言等障碍。

■如何为他人介绍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常常是通过第三者的介绍而与陌生人结识并成为朋友的。每个人都有可能充当被介绍者或成为他人的介绍者。为他人作介绍时应遵循以下基本礼仪原则:

◆在向他人介绍时,首先了解对方是否有结识的愿望。

最好不要向你的朋友介绍他不愿结识的人,如果执意为之,只会让你的朋友感到厌烦,甚至可能会因此而影响你与朋友间的交往。

◆注意介绍次序。

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正式的社交场合,通常,应该把客人介绍给主人;把晚到者介绍给早到者;把年轻者、身份地位低者介绍给年长者、身份地位高者;把年龄、职务相当的男士介绍给女士;把年龄低、未婚者介绍给已婚者。在集体介绍时,可以按照座位次序或职务次序进行。当在实际过程中上述的原则有冲突时,如年长者或位尊者同时可能是晚到者时,就要遵守“先向尊者介绍”的原则。

◆为两方作介绍时,应该多使用敬词。

在比较正式的场合,介绍时的用词也比较郑重,一般以“×××,请允许我向您介绍……”的方式介绍。在非正式的场合则可以随便些,可用“让我介绍一下”或“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的句式。介绍时要清晰地说出恰当的称谓,有时还可用一些定语或形容词、赞美词介绍对方,如果是业务介绍必须先提到组织名称、个人职衔等。例如:您好,张老师,我来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我英俊的爸爸,七美广告公司经理许三多。

◆要注意手势和表情,并及时得体地给予回应。

被介绍时,眼睛要正视对方。除年长或位尊者外,被介绍双方最好站起来点头致意或握手致意,同时应说声:“您好,认识您很高兴”或“真荣幸能认识您”等得体的礼貌语言。

礼仪故事■

主动向陌生人伸出友好之手的罗斯福

有人说,杰出者与平常人的最主要区别之一,就是杰出人认识的人比平常人多得多。而杰出者之所以能够认识更多的人,就是因为他们总是乐于和陌生人交往。从这一点上看,做一个杰出者并不难,只要你能主动地把手伸给陌生人就可以了。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是一个善于和人交往的能手。在早年还没有被选为总统的时候,有一次参加宴会,他看见席间坐着许多不认识的人。如何使这些陌生人都成为自己的朋友呢?他稍加思索,便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罗斯福找到了自己熟悉的记者,从那里把自己想结识的人的姓名、情况打听清楚,然后主动走上前去叫出他们的名字,并和他们谈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事。此举使罗斯福大获成功。后来,他运用这个方法为自己竞选总统赢得了众多的有力支持者。

亲爱的朋友,懂得怎样无拘无束地与人结识,是人们必备的一项社会生存技能,这能使我们扩大自己的朋友圈子,并使生活变得更丰富。

克服心理障碍,大声向陌生人say hi

在我们的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经常会遇到陌生人,而怎样向陌生人介绍自己并迅速与他们建立起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每个青少年在人生之路上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

其实,向陌生人介绍自己最大的障碍,就是自己的“心理障碍”。只要你回忆一下别人主动与你交谈时,你内心的激动,就会明白无论是认识别人还是被别人认识,都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

你可能有过这种经历:在一个相互都不熟悉的聚会上,90%以上的人都在等待着别人来与自己打招呼,而他们也许认为这样做是最容易也是最稳妥的。但剩下不到10%的人则不然,他们通常会走到别人面前,一边主动伸出手来,一边大方地作自我介绍。

主动向别人打招呼、表示友好的做法,会使对方产生“他乡遇故知”的美好感觉和心理上的信赖。如果一个人以主动、热情的姿态走遍会场的每个角落,那么,我们相信:他(她)一定会成为这次聚会中最重要、最知名的人物。

不过,这对于一般人来说做起来并不容易。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似乎都有一种“社交恐惧症”,其集中表现就是不愿意主动向别人伸出友谊之手。

美国著名记者怀特曼指出,害怕陌生人的这种心理,任何一个人都会产生。例如,在聚会上我们想不到有什么风趣或是言之有物的话可说的时候,很容易就会对眼前的陌生人产生畏惧感。实际上,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我们遇到了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心里都会七上八下,不知道该怎样打开话匣子。

然而,仔细设想,我们的朋友哪一个不是原来的陌生人呢?正因如此,所以怀特曼又说:“世界上没有陌生人,只有还未认识的朋友。”假如运气好的话,和陌生人的偶遇或许还会发展成为无话不谈的挚友呢。

要想克服“社交恐惧症”,首先要克服的就是自卑感。哲人说:“自卑就像受了潮的火柴。再怎么使劲,都很难点燃。如果一个人总是表现得犹犹豫豫、缩手缩脚,别人自然也认为你真是怯懦的,而不愿和你交往。”

自卑不仅会使自己陷于孤独、胆怯之中,而且会造成心理压抑,受这种心理的支配,人们就会越来越不敢主动去和陌生人交往,进而变得越来越封闭。

克服自卑的方法有很多,最有效的就是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的办法。

比如,在与陌生人交往感到恐惧时,你不妨想一想:我的社交能力虽然还不够好,但别人开始时也是这样的,不管做什么事,开始时都不见得能做好,多做几次就会好了,其实大家都是一样的。从而鼓励自己大胆去尝试一下。

问题的关键在于,你必须敢于走出与陌生人交往的第一步。实践出真知,练习多了自然就不会再感到害怕、胆怯、腼腆、羞涩了,这样就可以使自己的社交能力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