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外名著导读
6008800000006

第6章 《左传》

作者:旧传《左传》系春秋时期左丘明所撰,清代文学家认为系刘歆改编。近人也有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据各国史料编成。

成书时间:战国时期

类别:编年体史书

经典欣赏

郑伯克段于鄢(节选)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於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叁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内容导读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记述完整的编年体史书,也是一部优秀的历史散文巨著。

《左传》全书共约18万字,按鲁国隐公至哀公12位国君执政顺序,比较系统、客观地记述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一些事件,对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统治阶级腐朽残暴、宗法制度崩溃,以及各种制度礼仪、社会风俗、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谚语等都有大量记载,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历史面貌。可以说,《左传》是先秦时代内容最丰富、规模最宏大的一部历史著作。

《左传》不仅记载了春秋时代许多重要史实,还保存了此前的若干传说古史。有些记述已反映出某些进步的思想,如轻视鬼神而注重人事,强调君主忠于人民,治理好国家等。

同时,它也显示出春秋时政治思想的一些特点,如不承认统一的专制君权,宣扬君臣为共同的国家利益而结合,双方都有选择的自由,不主张臣民绝对效忠于君主等。

《左传》同时又是一部杰出的散文巨著。作者在记述史实发展和人物言行的过程中,充分注意了语言技巧和构思布局,并调动了多种多样的形象化手段,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从文学价值来看,《左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它善于刻画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

《晋公子重耳之亡》一文写出了重耳性格的发展变化过程,从幼稚无知、希图安逸、缺乏谋略的贵公子,历经种种磨难后成为一个老谋深算、勇于创业的政治家。

其次,它善于描写复杂的战争。

作者善于从复杂的历史事件中选取典型材料,叙事条理清楚,既集中又富有戏剧性,如《郑伯克段于鄢》、《晋公子重耳之亡》等文。《左传》记叙战争,并不单写军事活动,而是把它与政治、外交、民心向背等因素结合起来去分析胜负的原因。具体的战争场面往往略写,即使较多地写到战争,也是着重描写战略、战术运用得正确与否以体现战争胜负原因。在写复杂战争时,往往能抓住主要矛盾,叙述得有条不紊,《城濮之战》便是这样的名篇。

《左传》不仅开我国传统史学之先河,后代的大史学家司马迁、班固等人,也都从中汲取营养,而且标志着我国历史散文的巨大发展,在我国史学史、文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