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外名著导读
6008800000045

第45章 《堂·吉诃德》

作者:塞万提斯(1547~1616),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伟大的作家。塞万提斯本人一生的经历,就是典型的西班牙人的冒险生涯。他出生于一个贫困之家,仅受过中学教育。23岁时到了意大利,当了红衣主教胡里奥的家臣。后又参军,经过了4年出生入死的军旅生涯,回国后的塞万提斯并没有得到腓力普国王的重视,终日为生活奔忙,他因不能上缴该缴的税款,不止一次被捕下狱,就连他那不朽的《堂·吉诃德》也有一部分是在监狱里构思和写作的。1616年,他在贫病交加中去世。

成书时间:1605年

类别:长篇小说

经典欣赏

第八章(节选)

在西班牙中部有一个叫拉曼查的地方,这一带空旷辽阔,除了稀疏的村落、缓缓旋转的风车,以及零星的牧人、羊群之外,几乎再没有别的什么了。

一天,在拉曼查的一条大道上,来了两个人。一个是身体瘦削的骑士堂·吉诃德,他骑着一匹瘦马,穿着一副旧铠甲,一手拿着一块盾牌,一手握着一柄长枪。另一个是他的侍从,骑着驴子的农夫桑丘。这两个人正漫无目的地闲逛着。

这时候,他们发现平原上有三四十架风车。堂·吉诃德一见就对他的侍从说:“真是交上了好运!你瞧,桑丘,那边出现了30多个可怕的巨人。我要去跟他们打,把他们一个个杀死,咱们得了战利品,可以发财。这是正义的战斗,消灭他们是为上帝效劳。”桑丘说:“您仔细瞧瞧,那不是巨人,是风车。那些胳膊似的东西是风车的翅翼,给风吹动了就能推转石磨。”

堂·吉诃德说:“你真是外行,不懂冒险。他们确是货真价实的巨人。你要是害怕,就站在一边祷告吧,我一个人单干,跟他们大伙儿拼命好了。”

说着,他拍马上前,径直朝前冲,嘴里直嚷道:“你们这伙没胆量的下流东西!不要跑!来跟你们厮杀的,不过是个单枪匹马的骑士!”这时微微刮起一阵风,转动了那些庞大的翅翼。堂·吉诃德一边高喊着,一边端着长枪,策马向第一架风车冲上去。他一枪刺中了风车的翅膀,不料翅膀在风里转得正猛,把长枪打成几段,一股劲把堂·吉诃德连人带马直扫出去;堂·吉诃德滚翻在地,狼狈不堪。等到桑丘赶上来营救时,堂·吉诃德已经爬不起来了……

内容导读

《堂·吉诃德》的故事情节主要围绕着堂·吉诃德和桑丘主仆二人展开。主人公堂·吉诃德是个穷乡绅,因读骑士小说入迷而异想天开,自命为游侠骑士。他拼接了一副破烂的铠甲,骑着一匹瘦马,带上一个侍从桑丘,便开始周游各地,行侠仗义。堂·吉诃德满脑子都是骑士小说中的念头。由于对骑士行为的迷恋变得偏执,他把风车当巨人、把旅店当城堡、把羊群当军队……不顾一切地与之搏斗,结果闹出无数荒唐可笑的事情。

《堂·吉诃德》揭露了骑士文学的荒唐和危害,尽情嘲笑了骑士理想和骑士制度。同时,作者通过堂·吉诃德主仆的游侠经历,反映了16世纪至17世纪初西班牙广阔的社会现实。小说中出现将近700个人物,所写的生活层面从公爵的城堡到小客店,从贫穷的农村到杂乱的城镇,从平原到深山,从大路到森林,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社会画卷。小说还接触到政治、经济、道德、文化和风俗习尚等方面,充分揭示了曾威震世界的西班牙王国走向衰落的趋势。而主人公堂·吉诃德所表现的积极进取、自由乐观、坚持真理的精神,以及对人民深切的爱和对伪善、压迫、暴力和奴役深切的恨,则代表了时人的理想。当然,堂·吉诃德脱离现实、屡战屡败的故事也暗示着这样一个真理:时代在不断前进,脱离现实就意味着被时代抛弃,就会成为另一个堂·吉诃德。

这部小说在西班牙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第一版在几个星期内就全部卖完,同年又在西班牙重印4次,不久被译成英文、法文出版。应读者的强烈要求,塞万提斯答应再写一部续集。正当他要动笔的时候,他得知《堂·吉诃德》已有续集在书店出售。一个自称阿维纳奈达的作者竟然嘲笑他是个穷鬼,并以拙劣的笔法、污秽的词句把堂·吉诃德和桑丘描写成疯子和傻子。塞万提斯一怒之下,不到一年时间就写成了续集,并在1615年出版。

由于塞万提斯在《堂·吉诃德》中辛辣地讽刺了天主教会等封建势力,遭到教会的极度仇恨。因此,塞万提斯死后落葬时,教会连一块墓碑都没给他立,但他的名著早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他逝世200多年后,人们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的广场上为他建立了纪念碑,纪念碑雕塑的就是堂·吉诃德和桑丘这两个不朽的人物形象。

文学常识概览

骑士文学

骑士文学是中世纪欧洲封建文学的典型之作,也是骑士制度的一种产物。

骑士文学一般采用传奇的体裁,即非现实的叙事诗和幻想小说;以忠君、护教、行侠为内容;以英雄与美人,冒险与恋爱为题材;采用即兴的、自由的、浪漫的创作方法编撰而成。这类作品均由封建社会帮闲的行吟诗人和宫廷诗人(或称弦歌诗人)所作。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形式由韵文渐变为散文,内容由英雄传奇逐渐变为牧场传奇,最后演变为恶汉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