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真水无香
5957000000040

第40章 雨霁天一阁

一场蒙蒙细雨,将个天一阁冲洗得叶翠花红,瓦亮砖净,空气清新无尘。尚未踏进此阁,早已被它的谦恭之态及古色古香的情趣所吸引。

坐落于宁波市的天一阁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是明代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楼,距今已有430多年的历史。它能避兵乱、躲天灾、防人患而至今完好无损,特别是没有在“文革”中被“破四旧”,实乃书楼大幸、今人大幸!

进得天一阁庭院,几株笔直大树令人称奇,不知是宁波雨多,还是这院中四处有水之故,只见那株株树干,从地面到一人高处无不长满青苔。这院里如此潮湿,那楼上书籍难道不会受潮吗?游人不免生疑。

走近大树,却突然被它发出的味道熏得不禁倒退几步。这是什么味道,如此之重?导游小姐解释道:“这是樟树,大多数都有上百年的历史,有的更长一些。因为天一阁有几怕,一怕火灾,二怕虫害,三怕偷盗,所以院中池水多,一旦发生火灾用水救火方便;而植樟树的目的,主要是樟树发出的味道特别,人们过去常用樟木做箱子,以防虫咬,天一阁庭院种上樟树,阁中樟树气味弥漫,任何虫子就没有了,藏书自然也就安全了。”听了导游小姐的解释,对天一阁主人的敬意油然而生。诚然,天一阁的藏书能够保存至今,靠的就是主人及主人的晚辈们爱书胜过生命的精诚。

我们随着导游小姐,边走边看。这天一阁既是书城,也是一座美丽怡人的园林。此时,小雨初歇,草鲜花艳,池水幽幽,绿树成荫……完全是江南园林别致高雅的气派,主人特取《易经》注释“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意,把这里命名为“天一阁”。看它结构疏疏密密,色彩浓浓淡淡,儒雅之气依亭傍阁,凡读书人至此无不流连忘返。

来到藏书楼前,观其构造,确实气度不凡,楼上为一大通间,中间用书橱分开,通风甚佳,而楼下则有六间,象征着“天一地六”之说,收藏使用甚是方便。环视楼前,有一泓清水,取名天一池,此池水与月湖之水相通,永不枯竭,也不污浊,碧盈盈清澈如镜。

据说,当年范钦战功赫赫,明朝皇帝下旨升范钦为兵部右侍郎,然而他还没有上任,又一道圣旨下来,让他回原籍听勘。这一打击非同小可,但范钦并未消沉,而是集中精力搜集藏书,他自行设计,自己督工,建筑了这幢闻名天下的“天一阁”,并每日以读书、买书、抄书为乐,以此山、此水、此草、此花、此阁为荣。试想,如果当初范先生被罢官后,沉溺于悲伤之中,恐怕就不会有这天下第一楼了。又试想,如果范先生不被罢官回乡,而在继续做官,也许他的管位会越做越大,可那也就不会有此“天一阁”了。

我们在赞叹与感慨声中离开了“天一阁”,离开了这座美丽而丰富,经历了几百年风风雨雨,目睹了多少人间沧桑的书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