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真水无香
5957000000013

第13章 品茗苏州街(之二)

安徽作家钱玉贵来京写书,闲暇时邀我一游。并说出理由:北京乃清朝近三百年间的皇都,你作为满族人应陪我一览最能体现你们满族人统治中华大地二百多年历史的风貌和盛世的代表“作”。

择个平常日,我们一同来到最能体现清朝盛世时期风貌的颐和园北门的苏州街。步入苏州街,我们仿佛一下子跨越了时空,满眼是从空间消失了一百多年的雕梁画栋和身着清代服饰的“兵弁”、“宫女”。一水当街,两岸做市,各式各样的招幌迎风猎猎,63家店铺各有特色,真如乾隆盛世之重现。

“味道何如?”我回眸笑问文友。他放眼四望后概叹道:“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咱们也应该穿一身清服,头戴顶戴花翎,效仿你们的祖先,迈着四方步在这街上走一走,那味道就更足了。”

是的,苏州街建筑完全是按照乾隆年间的原始档案材料和现存遗址进行了认真的核对而重新修复完成的。它既有宫廷特色,又有民俗的成分,再现了乾隆盛世这一时期的“宫市”风貌。作为满族人,不能不来苏州街一睹这历代“宫市”的唯一独本;而身为作家又岂能不在苏州街里体验一下“宫廷”生活呢?

凡是来苏州街的人大多都知道这里的规矩:如你要买东西必须先到“通裕号钱庄”去换钱,这便是苏州街的特色之一,只有用人民币换了铜钱元宝才能在苏州街上买物品茶。

手里提着十几吊铜钱,那感觉神气之极,真恍若回到了乾隆盛世。说说笑笑间我们已经走到“揽涛楼”茶馆楼下,这茶馆是两层小楼,上得二层后,寻个对着苏州街的最佳位置而坐,一边品茶一边可以欣赏街上的风景,好不惬意。落坐后,身着清装的服务小姐,满面笑容地问我们喝什么茶。既然到了“苏州街”自然是喝碧螺春。我端起茶碗,当“万寿无疆”几个字映入眼中,连同那明黄色的盖碗,无不使人追忆历史,遥想乾隆当年。这“苏州街”正是乾隆鼎盛时期所建,今日重修寓意可谓深远。

品茶易思,望着苏州街那条河有小船摇过,径直朝昆明湖而去,玉贵仁弟问,“这苏州街的水是颐和园里昆明湖之水,可这昆明湖之名因何而起的呢?”

原来,昆明湖旧称西湖,后乾隆建造清漪园时,采用了汉武帝在长安凿昆明池操练水师的典故,将西湖改名为昆明湖,此名至今沿用。它始建于1750年,先后用了十五年建成清漪园(后在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了清漪园,英法联军走后,慈禧重新修复了清漪园,并改名为颐和园)。透过这弯弯曲曲的昆明湖水,我们至今还依稀看到那英法联军罪恶的火光,看到这个民族是如何走到这样的下场。一个民族统治中华大地的历史在枪声与炮声中消亡了,可那残垣断壁还在,浩荡的湖水和两岸的青山还在,绿树还在,华丽的宫殿、寺庙还在,他们的子孙还在,他们的文化以及光荣与耻辱将会一同写进历史!

我为有康熙、乾隆这样的祖先而骄傲过,也为卖国辱国的同族而羞愧过;今天重来繁华热闹的苏州街,使我又一次体味到作为一个满族人的骄傲,同时也隐约感到了心中的那种耻辱感。

夕阳渐渐地烧红了昆明湖,染赤了万寿山。那身着清装的“兵弁”已经敲响了收市的锣声。要告别苏州街上,借景生情,于恋恋不舍中吟出一诗:

断壁残垣好悲凉,揽涛楼里忆乾康。

当年盛世今重现,苏州街水映辉煌。

百年英明堪称帝,一朝耻辱恨断肠。

昆明湖兮源源去,青山做笔写华章。

此诗一吟,竟染得我心中酸楚,不知怎地,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的一个镜头闪现眼前,那个假乾隆在与人通奸时被捉的情景,又撞入心胸。乾隆帝,你可有过这样的“劣迹”?你统治中国几十年被后人称赞为盛世明君,可是“假冒伪劣”?你如果在天之灵有知,你可会“龙颜大怒”?!

茶,已经喝得有些淡了,我知道,这是告别苏州街的最佳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