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敢于冒险,赢得机遇
有人说,成功来自于幸运女神的垂青;有人说,成功得益于天生聪慧的大脑。没有人比鲁冠球更清楚,成功的人生须经风浪洗礼,理想的目标要脚踏实地,是一步一步丈量出来。商场就好比战场,竞争又是千变万化,所以,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注定要失败。
鲁冠球出生在浙江省萧山市宁围乡,父亲在上海一家医药工厂工作,工资收入微薄,他和母亲在贫苦的乡村,日子过得很艰难。初中刚毕业,为了减轻父母沉重的生活负担,鲁冠球想靠自己养活自己,就回家种起了庄稼,过起了普通农民的生活。十四五岁本来是读书的大好时光,告别学校的鲁冠球是下了很大决心的,但他的内心却很痛苦。鲁冠球决心要混出个人样来。
后来,经人帮忙,鲁冠球被介绍到萧山县铁业社当了个打铁的小学徒。此后,鲁冠球就干起了铁匠。鲁冠球庆幸自己终于告别了农民的生活,有了一份不错的职业,然而,命运往往会捉弄人,就在鲁冠球刚刚学成师满,有望升工资时,遇上了三年困难时期,企业、机关精简人员,他家在农村,自然首先成为被精简的对象,无奈之下,他只好回家了。鲁冠球感到自己又一次陷入了失意的境地。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索,鲁冠球买了一台磨面机、一台碾米机,办起了一个没敢挂牌子的米面加工厂。
然而,那样一个年代是禁止私人经营的,所以,鲁冠球搞米面加工的消息传到某上级领导那里后,就给了他“不务正业,办地下黑工厂”的罪名,然后立即派人查封。这样鲁冠球负债累累,只能卖掉刚过世的祖父的三间房。鲁冠球自己尚未成家,就折腾完了祖辈的家业,落得了倾家荡产的地步。
鲁冠球几乎被这无情的打击击垮了,他很长时间都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整日闭门不出。让他感到特别痛苦的不仅是这次商业实验本身失败,而是给家里带来的巨大压力,父母亲用血汗换来的钱就这样化为了乌有,使他成为了“败家子”。但是,鲁冠球没有消沉,没有埋怨命运,没有抱怨生活,而是独自咽下了生命的苦水,重新挑起自己生命的重担,奋然前行。没过多久,鲁冠球又钻了“停产闹革命”的空子,在铁锹、镰刀都买不到、自行车也没处修的年月,收了5个合伙的徒弟,挂了大队农机修配组的牌子,在童家塘小镇上开了个铁匠铺,为附近的村民打铁锹、镰刀,修自行车,这一铁匠铺吸引了周围的许多男女青年。以后,鲁冠球的农机修配组的生意越做越红火。
历史的机会终于落到了有准备的头脑上。1969年,鲁冠球接管了“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
鲁冠球接手的前几年,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生产的万向节产品,一直由浙江省汽车工业公司包销,吃的是“大锅饭”,日子虽然不景气但总还算过得去。但后来赶上各地汽车大批封存,又一下子陷入了重重困境之中。万向节产品大量积压,没有销路,工厂有半年不能按时给职工发工资了。那一年春节前,他四处奔走,“求神拜佛”,总算借了些钱,让职工度过了“年关”。由于销路上的困难,当时厂里人心浮动,厂里生产直线下降,职工没精打采。责难、骂娘、劝慰、建议……搅和在一起,特别是“干”还是“散”的议论,使鲁冠球像得了心绞痛病似的,脸色难看得吓人,头脑像要爆炸。他只好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对自己的头脑进行“冷处理”:难道又要走倾家荡产的老路?出路又在哪里?
后来,鲁冠球终于探听到令人鼓舞的信息:汽车工业将要有大发展,全国汽车零部件订货会就要在山东胶南县召开。
于是,鲁冠球租了两辆汽车,带了销售科长,满载“钱潮牌”万向节产品直奔胶南,打算去订货会上拿到一大批订单。但因为是乡镇企业,根本进不了会场洽谈业务。鲁冠球说:“那我们就在场外摆地摊。”他与供销科长就把带去的万向节,用塑料布摊开,摆满一地。一连三天,那些进进出出的财大气粗的汽车客商,连眼也不斜一下。鲁冠球想着如何吸引顾客就派出几人到里面订货会上探个究竟。一打听,原来买方与卖方正在价格上“咬”着,谁也不肯让步。这时鲁冠球就测算着:“假若自己的产品降价20%,也还有薄利。好!那我们降价。”说着就马上要供销员贴出降价广告。这一下摊前顾客就蜂拥而至了,一看,“钱潮牌”万向节质量不比订货会上的差,而且还比许多厂家好,价格要比其他厂家低20%,一下就过来了不少要货单、订货单。晚上,他们回旅社一统计,订出210万元。这一炮就打响了。
就这样,鲁冠球终于从失败中站起来了。然而,他的目光没有停留在这些成绩上,他这时看得更远,谋得更深了。
1983年3月,为了获得自主创业、自主经营的权力,鲁冠球承包下了万向节厂。
当鲁冠球把签章盖在了合同书上,鲁冠球家人的心为鲁冠球缩成了一团。苍老的母亲说:“我刚过上几天好日子,你又要折腾,又要让一家老小为你担惊受怕!”那次“资本主义尾巴”事件至今在老人心里仍有阴影,她生怕儿子“好了伤疤忘了痛”,又走到倾家荡产的老路子上去。鲁冠球安慰母亲说:“过去是政策不对头,不是我没办好;现在政策好了,我一定能干好!”
鲁冠球没有错,承包的第一年就超额完成154万元,以后的1984年、1985年,年年都超额完成。
1984年春,美国派莱克斯公司亚洲经销处的多伊尔公司总裁多伊尔先生和美国席柯锻造公司经理奥尼尔先生到万向节厂考察。他们来到车间,不时地从成品堆里拿出万向节,用仪器认真地检测。通过严格的现场检测以后,他们满意地笑了:“OK!马上签约”。就这样,钱潮牌万向节不断地运往美国、欧洲等国家。
经过多方努力,1994年,经国家外经贸部批准,万向美国公司在美国注册成立。1997年万向顺利实现与通用公司配套。
鲁冠球带领万向集团终于叩开了通用之门,为其走向世界迈出了坚实而有力的一步。
展望未来,鲁冠球满怀豪情。万向集团在他的带领下又绘制了一幅中长期发展的美好蓝图:到2010年实现两个三级跳,由省前10位跻身于全国100强,世界1000强;由省级集团跨入国家级集团,跨国集团。
纵观所有的创业成功人士,从中发现他们的共同点就是敢于冒常人所不敢冒的风险,因为他们懂得所有的机遇都蕴藏在风险之中,不愿意冒险就永远不可能寻找到机遇,不愿意冒险最终将一事无成。他们在创业时会饱尝各种艰辛与磨难,会经受各种各样的打击,但是他们却表现得顽强不屈,越挫越勇,他们正是凭借着敢于冒险、不服输的性格才成就了事业的辉煌。
2.在风险中创造机遇
机遇总是与风险并肩而行的,这是因为,在获得成功的机遇时,你也要为成功付出代价。当然,风险并非不能规避,只要我们做好充分的准备,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考虑周全,并及时想出对策,就能化风险于机遇当中。只要你敢于冒险,就能抓住机遇。
我国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就是这样一个敢于冒险并抓住了机遇的人。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18岁的张艺谋插队到了咸阳地区的偏僻农村,在他21岁时,正值大招工,知识青年纷纷返城,但张艺谋因为出身问题,没有厂家敢要他,他只好默默地看着别人通过各种门路一一离去。恰好那时有一种风尚,就是各个工厂之间经常要举行各种形式的篮球比赛,有这方面特殊才能的人都被视为宝贝,所以,便有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有着篮球特长的人可以放宽政审条件予以录用。张艺谋本来就有着强健的体魄,篮球也打得不错,知道这一消息后,他越发勤奋地训练,最终,咸阳国棉八厂在招工时看上了他的好身手,放宽政审条件录用了他。
张艺谋由农民转成了工人,又开始了他新的奋斗。他的绘画才能开始崭露头角,3年后,因此而被调入工艺室从事设计工作。从此,张艺谋又迷上了摄影。摄影使他如痴如狂。他背着一台“海鸥”牌相机走遍了八百里秦川的山山水水。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全国摄影作品大赛中,他的作品获了一等奖。
考电影学院是张艺谋生命中一次至关重要的机遇,也是他人生的根本转折点。
那是1978年,北京电影学院开始“文化大革命”后的第一次招生,张艺谋的心一下子热起来,他知道期盼多年的机遇已经来临。但他也意识到,政审可能再次成为他的劫数。可毕竟这是千载难逢的一次机会,他一定要亲自试一试。
张艺谋争取到了一次去北京出差的机会,带着自己精心挑选的摄影作品,找到了北京电影学院的招生办公室。他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优秀的艺术素养令老师们大加赞赏,但是,学校规定招生的最高年龄是22岁,而张艺谋当时已经27岁了。制度无情,首先是年龄一项就把张艺谋阻挡在门外,张艺谋虽然多方奔走,终无结果。
张艺谋失望至极,但仍未绝望,他听从一位深谙世事和中共党史的朋友的建议,给素昧平生的当时的文化部长黄镇写了一封言词恳切的信,还附带了几张能代表自己摄影水平的作品。
最终,信辗转到了黄部长手中,颇通艺术的部长认为张艺谋人才难得,遂写信给电影学院,并派秘书前往游说,终于使电影学院破格录取了张艺谋。而且,最使张艺谋感到幸运的是,他竟然莫名其妙地逃过了政审和文化考核这两大难关。
然而,好事多磨。在张艺谋读完二年级的时候,校方以他年龄太大为由要求他离校。而此时力荐张艺谋的黄部长已经离位。向谁去求助呢?张艺谋意识到,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不能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伯乐身上。自己已进入而立之年,更应该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而所谓命运,无非就是机会和抓住机会的能力。他硬着头皮给校领导写了一封态度诚恳的“决心书”,强烈地表达了自己要求继续读书的愿望。再加上爱才的老师多说好话,校方终于同意让他继续上学。在以后的三年中,张艺谋的摄影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
毕业分配,张艺谋又一次陷入困境。尽管他在学校时年年成绩优秀,年年被评为“三好生”、“优等生”,而且他的妻子在陕西工作,但没有任何门路可求的张艺谋仍被分配到远在南宁的广西电影制片厂。命运是不公平的,但张艺谋却并未因此而沉沦。
广西电影制片厂地处边陲,厂小人少、设备差、技术力量薄弱。但是这里也人才匮乏,因此,对于像张艺谋这样的正牌大学生来说,也很容易脱颖而出。
很快厂里就给了张艺谋一班人一次拍片机会,而这一机会在其他大的制片厂可能要等上好几年。一个精明强干的摄制组组成了,导演是张军钊,美工是何群,张艺谋和萧风则担任摄影。这一帮年轻人,心中充满“反叛”的激情,他们要用迥异于前辈的电影语言,来宣告他们的个性、思想、尊严和价值。他们的作品取材于著名诗人郭小川的一首叙事诗,演绎成电影为《一个和八个》,结果获得巨大的成功,颇受专家、学者的好评。这部电影开创了中国当代电影史的一个新篇章,成为第5代电影人崛起的标志。该片被授与1984年“中国电影优秀摄影奖”。
张艺谋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来源于他对电影艺术的诚挚热爱和忘我投入。正如传记作家王斌所说的那样:“超常的智慧和敏捷固然是张艺谋成功的主要因素,但惊人的勤奋和刻苦也是他成功的重要条件。”
拍《红高粱》的时候,为了表现剧情的氛围,他带人亲自去种出一块一百多亩的高粱地;为了“颠轿”一场戏中轿夫们颠着轿子踏得山道尘土飞扬的镜头,张艺谋硬是让大卡车拉来十几车黄土,用筛子筛细了,撒在路上;在拍《菊豆》中杨金山溺死大染池一戏时,为了给摄影机找一个最好的角度,更是为了照顾演员的身体,张艺谋自告奋勇地跳进染池充当“替身”,一次不行再来一次,直到摄影师满意为止。
1986年,摄影师出身的张艺谋被吴天明点将出任《老井》一片的男主角。没有任何表演经验的张艺谋接到任务,二话没说,下农村了。
他剃光了头,穿上大腰裤,露出了光脊背,就吃住在太行山一个偏僻、贫穷的山村。每天与老乡一起上山干活,一起下沟担水。为了使皮肤粗糙、黝黑,他每天中午光着膀子在烈日下暴晒。为了使双手变得粗糙,每次摄制组开会,他不坐板凳,而是学着农民的样子蹲在地上,用沙土搓揉手背。为了电影中的两个短镜头,他打猪食槽子连打了两个月。为了影片中那不足一分钟的背石镜头,张艺谋实实在在地背了两个月的石板,一天3块,每块150斤。
在拍摄过程中,张艺谋为了达到逼真的视觉效果,往往实实在在去摔打而不怕吃苦受罪。在拍“舍身护井”时,他真跳,摔得浑身酸疼;在拍“村落械斗”时,他真打,打得鼻青脸肿。更有甚者,在拍旺泉和巧英在井下那场戏时,为了找到垂死前那种奄奄一息的感觉,他硬是三天半滴水未沾,粒米未进,连滚带爬拍完了全部镜头。
张艺谋因此而荣获第2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中国第11届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奖,第8届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
张艺谋用他的经历启示我们:每一次发展都是一次机遇的实现,但是,如果你不具备独到的眼光,不具备冒险的精神,你就永远不可能获得成功。风险是我们每个人都不愿意面对的事情,但是要看到,所有的机遇都蕴藏在风险之中。如果你能倾生命之全部能量于事业之一点,那么,你必然能得到一个成功的人生。
3.善用慧眼识机遇
机遇是一个美丽而性情古怪的天使,她来到你身边的时候总是悄然来临,以至你有时可能并未觉察到她的降临。所以,你若稍不留心她就将翩然离去,无论你怎样地扼腕叹息,她却从此杳无音讯,一去不再复返。一些人之所以不能成功,并非因为没有机遇,并不是幸运之神从不惠顾他们,而是因为他们太大意了,他们的大意使他们的眼睛混浊而呆板,因此,让机遇一次次地从眼前溜走却浑然不觉。对于这些人来说,要想捕捉到成功的机遇就必须擦亮自己的双眼,使自己的双眼不要蒙上任何灰尘。有些人认为,那些能够取得成功的人是因为幸运之神偏爱他们,其实幸运之神对谁都一视同仁,幸运之神不会偏爱任何一个人。成功的人每每能抓住成功的机遇,完全是由于他们在生活中处处留心,具有一双捕捉机遇的慧眼,当机遇来临的时候,他们就能迅速做出反应,从而把机遇牢牢地抓在自己的手中。
你一定听说过这个故事:
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恰好掉在了牛顿的头上,牛顿由此受到启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机遇就是这样古怪,有时你苦苦追求、苦苦思索,甚至你处心积虑、心机用尽,它也不一定出现;而就在你已经不抱什么希望、几乎信心全无的时候,机遇却不期而至,让你顿时有一种柳暗花明之感。
相信你也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两个做鞋生意的人来到非洲一个尚未开发的落后地区,准备推销他们的鞋,他们俩同时发现,这里的人们都赤着脚,从来没有穿鞋的习惯。其中的一个鞋商立即打道回府,而另一个鞋商则留了下来,在当地做起了鞋生意,留下来的鞋商后来的生意做得非常火暴。而打道回府的鞋商则白白地错失了一次发展的良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就在于他不具备捕捉机会的慧眼,他想:“这儿的人从来都不穿鞋,因此,鞋在这里肯定没有销路。”而留下来的商人则非常用心,他想:“这里还没有人穿鞋,一旦穿起鞋来,则这里的鞋产品市场前景一定十分广阔。”所以,他就以自己的慧眼发现了机遇。
捕捉机遇一定要处处留心,独具慧眼。其实,只要你仔细留心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它们当中都可能蕴藏着相当的机会,成功的人绝不会放过每一件小事。他们对什么事情都极其敏感,能够从许多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很多成功的机遇。让我们再来看几个成功捕捉机会的范例。
有一次,日本索尼公司名誉董事长井琛大到理发店去理发,他一边理发一边看电视,由于他躺在理发椅上对着镜子看,因此他看到的电视图像只能是反的。就在此时,他突然灵机一动。心想:“如果能制造出反画面的电视机,那么即使躺着也能从镜子里看到正常画面的电视节目。”有了这些想法,他回到索尼公司之后就组织力量研制和生产了反画面的电视机,并把自己研制出来的电视机投放到市场上去销售。果然,这种电视机受到了理发店、医院等许多特殊用户的普遍欢迎,取得了成功。这件事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你能够处处留心,那么,就有很多的机会在向你招手。
意大利人对足球的狂热是人所共知的,但意大利人对足球的狂热却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餐饮业。因为,每到国内足球联赛,特别是像世界杯这样的足球大赛到来的时候,成千上万的球迷都闭门不出,端坐在电视机前观看足球赛。每到足球大赛到来的时候,众多的餐饮业主都为生意的萧条而一筹莫展,而有一位餐饮业主的生意却异常的火暴。那么,这位老板有什么绝招呢?说来他的招数其实也很简单。他只不过是在自己的餐馆的角角落落,包括走廊、卫生间都安装上了电视机,以保证每位前来光顾的客人在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够看到精彩热闹的球赛。说白了,这位老板的成功,完全得益于他是一位生活中的细心人。由于他的细心,他发现意大利人在球赛到来时,都不愿意到餐馆来的原因并不是意大利人每到赛季就变得吝啬而不愿意花钱了,真正的原因是意大利人深深地爱着足球,如果让他们在美食和足球之间做出选择,他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足球。因此,要使顾客回到餐馆,就得有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所以,他才发明了用电视服务招揽顾客的方式,这一方法果然非常有效,使他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收入。这再次说明,只要你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幸运之神就一定会冲过来和你拥抱。
机会往往来得都很突然或者很偶然,所以,只有留心、用心的人才有可能在机会来临的一瞬间捕捉到它。世界上第一个防火警铃就是在实验室的一次实验中偶然发明的。第一个防火警铃的发明者杜妥·波尔索当时正在试验一个控制静电的电子仪器,忽然,他注意到他身边的一个技师抽香烟把仪器的马表弄坏了。开始时,杜妥·波尔索的第一反应是非常懊恼,因为马表坏了必须中止实验,重新再装上一个马表。但他很快地就注意到,马表对香烟的反应可能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资讯。这个一瞬间发生的,看似很不起眼的偶然事件促使杜妥·波尔索发明了第一个防火报警警铃,在防火领域做出了突破性的贡献。
不仅是防火报警警铃的发明,其实世界上很多的发明创造都是来自生活中突发的偶然事件。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我国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也是如此。袁隆平有一次在稻田里无意之中发现了一株自然杂交的水稻,由此,他想到目前我们人类所认定的水稻不能杂交的结论可能是个错误的结论。于是,通过艰苦的科学研究,他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终于成功地培育出了杂交水稻,从而一举成为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世界级的科学家。
面对许许多多这样成功的事例,你也许会说,我成天都坐在果园里,苹果也经常砸在我头上,为什么我就没有发现一个定律?可能你还会说,我一年四季都不停地在稻田里转悠,我的脑子都快要被水稻装满了,我自己也快要变成水稻了,可我怎么就没有发现一株自然杂交的水稻?
确实如此,这就是普通人和牛顿、袁隆平的区别。如果这世界上没有牛顿,我们人类则有可能到现在还不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如果这世界上没有袁隆平,那么,人类也许将永远身陷水稻不能杂交的误区。所幸的是世界上却出现了牛顿、袁隆平这样的世界级科学家,从而为人类拨开了一团又一团蒙在科学上的迷雾,使人类得以看见许许多多的光明。
牛顿、袁隆平这些成功人士为什么能捕捉到这些成功的机遇呢?他们与一般人都有什么不同呢?
当然,要捕捉到成功的机遇需要一定的知识技能,这是不言而喻的。要是以知识而论,牛顿的物理学知识、袁隆平对水稻的知识也许并不是最全面、最权威的,相信肯定有很多人在知识技能方面超过了他们。那么,他们到底凭什么而捕捉到了这些成功的机遇呢?他们凭的就是他们那双能够发现机会的慧眼,他们捕捉机遇的法宝就是处处留心,因此,机遇之神才会一次又一次地光顾他们,光顾他们创造的家园。这也就是牛顿、袁隆平与一般人的区别所在。
处处留心皆机遇,人生的机会可能会以多种方式显现在我们面前。要捕捉它,你就得在平时练就一双慧眼,时时刻刻全身心地准备着去迎接、去拥抱每一次光顾你的幸运之神。
4.冒险也需要智慧
冒险精神并非与生俱来,多半经由冒险、失败、再冒险、再失败,一步一步训练而来。
其实,每个人都是敢冒险的,每个人也都曾经有过大胆冒险的经历。在幼儿时期,我们敢冒险地站起来学走路,都是经由不断地跌倒、爬起,才能学会走路。年纪稍长学骑自行车,也是不断地摔倒、爬起、再摔倒、再爬起,最后才能随心所欲地驾驭自行车。人生的大部分技能,例如:游泳、溜冰、开车、公开演讲……没有一项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想学会这些技能,一定要经过冒险的阶段,并遵循“越挫越勇”的精神,尝试、再尝试才可能学会。想学好投资亦不例外,一定得经过这段标准的冒险过程。今天想成为一个成功的投资人,就必须先摒除规避风险的习惯,重新拾回失去的冒险本能,进而培养一种敢于冒险的精神。
难道投资定会冒极大的风险?事实上,投资所冒的风险并没有比上述所举的例子大,只是当人们到了自认为有资格投资的年龄时,冒险精神已大不如前。小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学会走路,稍长一点,大部分人也都能学会骑自行车。可是年纪再大一点,学会游泳、溜冰等较具冒险性活动的人就明显减少,成年之后,敢当众演讲的人当然就更少了。
人们的冒险精神似乎是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消退了,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在经历失败以后,产生挫折感而泄气。如果没有适度的激励因素,就会倾向减少冒险尝试,以减少失败的打击;另一方面是传统的教育观念使然,长者基于保护幼者的心理,小孩子一旦做出任何危险行为,马上会受到大人们的谴责,因而养成安全至上,少错为赢的习惯,立志当个不做错事的乖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当人们的冒险精神逐渐消退之际,逃避风险便成为一种习惯。虽然规避风险并不是坏事,但过度的规避风险就会成为投资致富的严重阻碍。
当一个人能够控制恐惧时,他便能控制自己的思想与行动。他的自控力能让他在纷乱的环境下仍然处变不惊,并能做到不去理会结果的不确定性而做出该做的决定。若结果并不如所愿,他随时准备承担失败的后果。而这种临危不乱的勇气与冒险的精神,正是投资人所应具备的特质。
勇于冒险的人并非不怕风险,只是因为他们能认清风险,进而克服对风险的恐惧。勇气源自于控制恐惧,而培养冒险精神始自于了解风险。
善于冒险者,绝不会把两只脚一起踏到水里试探水的深浅,他们会先伸出一只脚试试,一发现情况不妙,迅速把脚抽出来。非洲有句俗语说:“只有傻瓜才会同时用两只脚去探测水深。”同样地,只有笨蛋才会在没有投资经验时就孤注一掷。
高明的将领不会让自己的主力部队暴露在不必要的危险下。但是为了获得敌情,他们会派出小型侦察部队深入战区,设法找出风险最小、效果最好的攻击策略。
投资的冒险策略亦是如此,对于不熟悉的投资或状况不明、没有把握的情况,切忌倾巢而出,此时以“小”为宜,利用小钱去取得经验、熟悉情况,待经验丰富、对情况有把握时,再投入大钱。
俗语说,“万事开头难”,克服恐惧的最佳良方,就是直接去做你觉得害怕的事。冒险既然是投资致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不要极力逃避。从小的投资做起,锻炼自己承担风险的胆识。有了经验以后,恐惧的感觉会逐渐消除,在循序渐进地克服小恐惧之后,你可以去面对更大的风险。很快地你将发现,冒险精神带给你的历练正协助你一步一步接近梦想。
规避风险是人类的本性,但千万不要因为一次投资失败就信心大失,不敢再投资,从而成为永远的输家。也不要因为一时的运气好便忘记风险的存在。多方借钱大举投入,造成永难弥补的损失。成功者与失败者同样对风险都感到畏惧,只是他们对风险的反应不同而已。
这里之所以大篇幅地探讨风险,主要的原因是:当人们在投资时遭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无法正视风险。人们不知道如何面对风险,如何冒险,甚至不敢冒险。殊不知阻碍投资最大的障碍,就是害怕冒险。当然这种心态可以理解,因为大部分的投资决策都是在“不确定”和“变动”中做出的。总之,要想投资致富,就要敢于冒险,而且要冒正确的风险。
库克以一个陌生人的身份,能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声势很快取得美国旅游事业的霸权,就在于他那种事事抢先、不怕冒险的创业精神。
当初,他要把总公司由伦敦迁到美国,他的亲友没有一个赞成,连一向事事顺从他的太太对此也提出异议。
“你是在英国土生土长的,”他太太说,“再说,发展旅游事业,伦敦不会比世界任何大都市的条件差。”
“这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它需要一个崇尚自由、充满朝气的民族做后盾,”库克说,“就这两点来衡量,新兴的美国要比英国强得多。”
“我并不是阻止你到美国去发展旅游事业,我是说,没有必要把总公司搬过去,设个分公司还不是一样吗?”
“这是完全不同的,”库克以夸大的语气说,“我们在伦敦的基础已经打好,大家都知道库克公司的名声,只要有一个人在这里负责就可以了,但我们现在到美国是去打天下,不用出全副人力、财力,怎么与那些当地人一争高低?”
“你说的倒蛮有道理,”已五十多岁的库克太太慈祥地笑着说:“不过,我听说美国很不太平,前些日子还在打内战,何必去冒这个险?”
你听说的消息已是七八年前的事了,亲爱的,库克带点风趣地说,“现在人家比英国还平静。如果现在不去,再过三五年就没有我们插足的地方了。”
库克终于说服了太太,把库克父子公司的大本营迁到了美国。这是1872年的事,正是美国各项事业开始腾飞的时候。
库克的眼光看准了这是发展事业的黄金时代。他动员全部人力和物力,组织了九个旅行团,分别到世界各地观光。由此,可以看出库克做事是多么有魄力!
那时参加旅行团的人中,真正为观光游乐的并不多,因为内战结束后的美国人都在为建设家园而努力,很少人会想到享乐,所以,参加旅行团的人,多半是为了到海外去寻找贸易机会。
库克了解了这一事实,特别叮咛公司里为旅客服务的人员,要多了解前往地区的商务情形,随时提供给那些希望知道它们的人。
“将来的旅游公司必然会大量增加,怎样才能使旅客怀念我们的服务呢?”库克在九个旅行团分别出发前对公司的导游员说,除了使他们旅途舒适、招待亲切之外,我以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客人们多了解要去的地方的民情风俗和山水名胜。
为达到这一要求,库克规定每一位导游员要在船上向旅客做几次简报式的介绍,就像讲故事一样,有时还用图表、画片作道具,加强旅客的印象。
由于库克的做法到处都能使旅客感到新奇,不出几年,库克父子公司不仅在美国声名鹊起,就是在世界各地也逐渐建立起好的名声。直到现在,该公司仍能在国际旅游业中居于领导地位,老库克创业时所定下的大原则,依然是主要成功因素之一。
“我们要把所有委托本公司代理的旅客都当作即将出远门的朋友,”这是他82岁临去世那年对他的后人所说的话,“只要根据这种精神做下去,库克公司永远不会被别人取代。”他的后人没有忘记他的教训,因此,创出了下列奇迹般的数字:
在美国各地设有四十几个大代理商;
在世界各地设有将近五百个办事处;
每年有一千多万旅客是经该公司代理的。
我们强调要有一种冒险精神,但冒险并不是盲目地瞎干,精明的人能谋算出风险的系数有多大,此外做好应对风险的准备,则可以胜算。勇于在风险中求胜,你就能比你想象的做得更多更好。在勇冒风险的过程中,你就能使自己的平淡生活变成激动人心的探险经历,这种经历会不断地向你提出挑战,不断地奖赏你,也会不断地使你恢复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