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好朋友之间也需要保持距离
有人以为,朋友之间就要亲密无间,称兄道弟,甚至要成为“死党”。其实,多数朋友只是普通朋友,真正可称为“死党”的朋友并不多。
但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发现,一些“死党”到后来还是散了,有的是“缘尽情了”式的散,有的则是“不欢而散”式的散,无论怎么散,就是散了。
人能有“死党”是很不容易的,可是散了,却又非常可惜。
而“死党”一散,尤其那种“不欢而散”的散,要再重新聚在一起是相当不容易的,有的甚至根本无再见面的可能。
人一辈子都不断在结交新的朋友,但新的朋友未必比老的朋友好,失去友情更是人生的一种损失,因此每一个人都应该把握好交友的分寸与尺度,即使是好朋友也要保持距离。
这话听起来是有些矛盾,好朋友才应该常聚首,保持距离不就疏远了吗?
问题就出在“常聚首”上,很多“死党”就是因为一天到晚在一起,所以才散了。为什么呢?
人之所以会有“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的感觉,之所以会有“死党”的产生,是因为彼此的气质互相吸引,一下子就越过鸿沟而成为好朋友,这个现象无论是异性或同性都一样。但再怎么相互吸引,双方还是会有些差异的,因为彼此来自不同的环境,受不同的教育,因此人生观、价值观再怎么接近,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当二人那种热情高涨的情绪一过,便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彼此的差异,于是从尊重对方,开始变成容忍对方,到最后成为要求对方。当要求不能如愿,便开始背后的挑剔、批评,导致友谊的破裂与结束。
很奇妙的是,好朋友的感情和夫妻的感情很类似,一件小事也有可能造成感情的破裂。有一位先生,他和租同一栋房子的房客成为朋友,后来因为对方一直不肯倒垃圾,他认为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于是愤而搬出去,二人此后未再往来过。
所以,如果有了好朋友。与其太接近而彼此伤害,不如保持距离,以免产生不必要的摩擦。
人说夫妻要相敬如宾,如此自然可以琴瑟和谐,但因为夫妻太过接近,要彼此相敬如宾实在很不容易。其实朋友之间也要相敬如宾,而要相敬如宾,保持距离便是最好的方法。
何谓“保持距离”?简单地说,就是不要太过亲密,一天到晚都在一起。心灵是贴近的,但肉体是要保持距离的。
能保持距离就会产生“礼”,尊重对方,这礼便是防止对方碰撞而产生伤害的“海绵”。
有时太过保持距离也会使双方疏远,尤其是经济社会,大家都忙,很容易就忘了对方。因此对好朋友,也要打打电话,了解对方的近况;偶尔碰面吃吃饭,聊一聊,否则就会从好朋友变成朋友,最后变成只是认识。
也许你会说,好朋友就应该同穿一条裤子,彼此坦诚相见不分你我。
能这样想很好,表示你是个可以肝胆相照的朋友,但问题是,人心是很复杂的,你能这么想,你的好朋友可不一定这么想;到最后,不是你不要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朋友不要你。更何况,你也不一定真的了解你自己,你心理、情绪上的变化,有时连你自己都不能掌握。
和好朋友相处,一定要把握好分寸和尺度。距离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做到“相敬如宾”是至高的境界。想使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想要拥有更多的朋友,就要做到与好朋友保持一定的距离。
2.学会向朋友说“不。”
有一句名言说:“世上漫结交,其后每多悔。”意思是说:有些人随便交朋友,结果往往要后悔。所以,当我们发现对方不是自己真正的朋友时,就要及时地加以拒绝,以免被友情所累。
小宋从老家来上海做生意,租了一套二居室的楼房。一天,一位老乡来找他。小宋和这位老乡其实并不熟悉,他对老乡的来访有点意外。
小宋问老乡是如何找到地址的,老乡说是从小宋父母家要来的地址。小宋热情地请老乡吃了饭,饭后老乡提出能不能先在他这儿住段时间,等找到房子就搬走。
小宋当即拒绝了,说:“不行,我很忙,没时间照顾你。”
老乡说:“我不需要你的照顾,我只是在你这住几天。”
小宋仍然不答应。
老乡非常不满地走了。不久,小宋从家乡朋友处得知这位老乡因贩毒正在被通缉。小宋暗自庆幸当初的做法。
拒绝朋友可能难开口,但要清楚对方提出的要求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你则不能碍于情面,要明确干脆地拒绝。只要拒绝得对,谁也没有理由指责你。而如果自己答应的事情却做不到,便会让人反感。
陈健和刘锐同住一个宿舍,陈健有一台电脑,刘锐没有。陈健打字还不太熟,速度很慢,每次录入一篇文章都要花上很长一段时间。一次,老师布置了一篇论文,要求交打印稿。刘锐用稿纸写完后,对陈健说:“你能不能帮我录一下?”
陈健满口答应,但陈健自己的论文都来不及写,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帮刘锐录入论文。几天后,刘锐催他,让他赶紧把论文打出来他还要修改。陈健答应先把自己的写完就给他打。
可是等到交稿的前一天,陈健也没有将刘锐的论文打出来,刘锐不乐意了,说:“都快交了,你怎么还没把我的论文打出来?”
陈健正手忙脚乱地弄自己的论文,没好气地说:“我自己的都没打出来,怎么打你的?”
刘锐埋怨陈健耽误了自己的事。
陈健更不高兴了,说:“我是不好意思拒绝你,谁想到你这么没眼色,看着我来不及了,还不另想办法。”
从此,陈健和刘锐分道扬镳了,两人也不住一间宿舍了。
我们在拒绝别人时要讲究技巧,要让对方容易接受。
每个人都有自尊,如果你在拒绝时,不顾及对方的自尊,会使他们无法接受,认为你不够尊重他们,不给他们“面子”,甚至引起他们的强烈不满与气愤。以下是拒绝别人的几个需要注意的方面:
(1)间接拒绝。直截了当地对他人说“不”当然是再好不过了,可是话到嘴边却很难开口,担心这样做会使对方感到难堪,甚至会伤害彼此的感情,从而失去了朋友。如果我们拒绝他人时,从对方的立场出发,阐明自己的观点,就会使对方自然而然地接受拒绝了。比如你的朋友约你去游泳,你当时不想去,你可以说:“你看你的感冒刚刚好,身体挺虚的,游泳对你身体不好,等以后再说吧!”他听了你的话,一定十分高兴,当然不会再提去游泳的事了。
(2)绕着弯说“不”。当朋友向你提出某种要求时,不必正面拒绝,而是巧妙地把对方的话题引向别处,使对方不自觉地淡忘原来的要求,从而达到目的。这种转移话题的方式,十分奏效。
(3)以礼相待。拒绝人时,也要有礼貌。任何人都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拒绝,因为受到人拒绝,会使人感到失望和痛苦。当对方向自己提出不合理要求时,你感到气愤,甚至根本无法忍受时,也要沉住气,不可大发雷霆,出言不逊,恶语伤人。
因此在拒绝对方时,要表现出你的歉意,多给对方以安慰,多说几个“对不起”、“请原谅”、“不好意思”、“您别生气”之类的话。由于你的态度十分有礼貌,即使对方是无理取闹,也说不出什么,一个懂得拒绝的人,对人都会以礼相待,以和待人。
(4)语气和缓。拒绝的话,没有人愿意听,但又不能不说。成功的拒绝,语态也是个重要因素。不同的说话语态,产生的效果截然不同。比如“对不起”三个字,如果你用谦恭语态说出来,别人听了心里就舒服,若是要用生硬、冷淡的语气表达出来,会使人反感、不痛快,无法接受,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还有可能影响到彼此的感情,引发不必要的矛盾与冲突。所以,在拒绝别人时,要尽量使语气和缓,尽量不用粗暴生硬的语气。如果你对某个要求不满意,你决不能用抵抗的态度,如果你觉得有难处,应该用和缓语气把理由表达出来,对方考虑到你的难处,通常是不会为难你的,愿意接受你的拒绝。所以,在拒绝人时,就要在语言上下功夫,通过语言沟通,增进彼此间的感情。
(5)语气要委婉。在拒绝别人时,用委婉的语气来说“不”。我们在生活中所接触的对象,不是家人就是亲戚朋友、同学师长,虽然说是亲密无间,但在拒绝对方时,也要注意尊重对方,不要以为“人熟不讲理”而语言粗暴,不讲技巧。在拒绝对方时,采用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将会使你的人际关系更加协调。
3.朋友也需分“等级。”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实的人交朋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朋友,这是有益的;同惯于走邪道的人交朋友,同惯于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因此,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你应该把朋友分为几个等级,这样就能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有两个年轻人在旅途中相遇了,共同的话题使他们很快成了朋友。
一个年轻人说:“我们已经是朋友了,我们应该相互帮助。”
另一个也说:“是的,朋友的友谊是人间最宝贵的财富。”
他们行走在山间的树林中,正说着这些热切的话时,突然从远处走来一只庞大的熊。
第一个年轻人叫了一声“不好”,便迅速地爬到了身边的一棵大树上。
另外一个人不会爬树,他想让朋友拉自己一把,而朋友却只顾自己的性命,根本就没有理会他。
熊越来越近了,他急中生智趴在树下装死。
熊来到树下,看到树下的“死人”,用鼻子在他耳边嗅了好半天。才慢慢离开了。
看到熊走远了,树上的人才下来。他很疑惑地问:“刚才熊在你耳边对你说了什么?”
树下的那个人说:“它是在告诉我,并不是每个朋友都是真心的。只有分清了朋友的等级。才能避免自己不被人伤害。”
有个地方官员,朋友无数,三教九流都有,他也曾向人夸耀,说他朋友之多,天下第一。
他的邻居,当然也是他的“朋友”之一,曾问他,朋友这么多,你都同等对待吗?
他沉思了一下,说:“当然不可以同等对待,要分等级的。”
他说他交朋友都是诚心的,不会利用朋友,也不会欺骗朋友,但别人来和他做朋友却不一定是诚心的。在他的朋友中,人格高尚的朋友固然很多,但想从他身上获取一点利益、心存坏意的朋友也不少。
“对心存歹意、不够诚恳的朋友,我总不能也对他推心置腹吧,那只会害了我自己呀。”
所以,在不得罪朋友的情况下,他把朋友分了“等级”,有“刎颈之交级”、“推心置腹级”、“可商大事级”、“酒肉朋友级”、“点头哈哈级”、“保持距离级”等等。
他就根据这些等级来决定和对方来往的密度和自己心窗打开的程度。
他曾说:“我过去就是因为对朋友一律同等对待才受到了不少伤害,包括物质上的伤害和心灵上的伤害,所以今天才会把朋友分等级。”
把朋友分等级听来似乎太无情,但听了那位官员的话,你是否也觉得分等级的确有其必要吧,因为这可以保护自己免受别人的伤害。
要把朋友分等级其实不容易,因为人都有主观的好恶,所以有时会把一片赤心的人当成一肚子坏水的人,也会把凶狠的狼看成友善的狗,甚至在旁人点醒时还不能发现自己的错误,非得到被朋友害了才大梦初醒。所以,要十分客观地将朋友分等级是十分难的,但面对复杂的人性,你非得勉强自己把朋友分等级不可。心理上有分等级的准备,交朋友就会比较冷静客观,可把伤害程度减到最低。
要把朋友分“等级”,对非常重感情的人可能比较难,因为这种人往往在对方尚未把你当朋友时,他早已投入感情;而且把朋友分等级,他也会觉得有罪恶感。
不过,任何事情都要经过学习,慢慢培养这种习惯,等到了一定年纪,自然热情冷却,不用人提醒,也会把朋友分等级了。
分等级,可像前述那位官员那样分,也可简单地分为“可深交级”和“不可深交级”。
可深交的,你可以和他分享你的一切,不可深交的,维持基本的礼貌就可以了。这就好比客人来到你家,真正的客人请进客厅,推销员之类的在门口应付应付就行了。
另外,也要根据对方的特性,调整和他们交往的方式。但有一个前提必须记住,不管对方智慧多高或多有钱,一定要是个“好人”才可深交,也就是说,对方和你做朋友的动机必须是纯正的。不过,人常被对方的身份和背景所炫惑,结果把坏人当好人,这是很多人无法避免的错误。
如果你目前平平淡淡或失意不得志,那么不必太急于把朋友分等级,因为你这时的朋友不会太多,还能维持感情的朋友应该不会太差。但当你有成就了,手上握有权和钱时,那时你的朋友就非分等级不可了,因为这时的朋友有很多是另有所图,不是真心的。
4.远离小人,但别得罪小人
孔子说:“世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逊,远之则怨。”这个社会是复杂多变的,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当然也不乏小人。小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如果你不慎得罪了小人,那你的麻烦可就大了。小人专以害人、整人作为乐事,并以此作为专业。
在对付小人方面,古人的智慧为我们今天的每个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为大唐中兴立下赫赫战功的唐朝名将郭子仪,不仅在战场上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而且在待人处世中,还是一个特别善于对付小人的高手。郭子仪与小人打交道的秘诀就是“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
“安史之乱”平定后,功高权重的郭子仪并不居功自傲,为防小人嫉妒,他反而比原来更加小心。有一次,郭子仪正在生病,有个叫卢杞的官员前来探望。此人乃历史上声名狼藉的奸诈小人,相貌奇丑,生就一副铁青脸、脸形宽短、鼻子扁平、两个鼻孔朝天、眼睛小得出奇,时人都把他看成是个活鬼。正因为如此,一般妇女看到他都不免掩口失笑。郭子仪听到门人的报告,立即让身边人避到一旁不要露面,他独自等待。卢杞走后,姬妾们又回到病榻前问郭子仪:“许多官员都来探望您的病,你从来不让我们躲避,为什么此人前来就让我们都躲起来呢?”郭子仪微笑着说:“你们有所不知,这个人相貌极为丑陋,而且内心又十分阴险。你们看到他万一忍不住失声发笑,那么他一定会心存嫉恨,如果此人将来掌权,我们的家族就要遭殃了。”郭子仪对这个官员太了解了,在与他打交道时做到小心谨慎。后来,这个卢杞当了宰相,极尽报复之能事,把所有以前得罪过他的人统统陷害掉,唯独对郭子仪比较尊重,没有动他一根毫毛。
郭子仪可谓是善于处理与“小人”关系的高手。聪明人总是能妥善地处理与“小人”的关系。归纳起来主要是他们能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不得罪他们。一般来说,“小人”比“君子”敏感,心里也常常比较自卑,因此你不要在言语上刺激他们,也不要在利益上得罪他们,尤其不要为了“正义”而去揭发他们,那只会伤害了你自己!自古以来,君子常常斗不过小人,让有力量的人去处理吧!
(2)保持距离。别和小人过度亲近,保持淡淡的同事关系就可以了,但也不要太过疏远,好像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似的,否则他们会这样想:“你有什么了不起?”于是你就要倒霉了。
(3)小心说话。说些诸如“今天天气很好”之类的话就可以了,如果谈了别人的隐私,谈了某人的不是,或是发了某些牢骚不平,这些话很可能会变成他们兴风作浪和整你的资料。
(4)不要有利益瓜葛。小人常成群结党,霸占利益,形成势力,你如果功夫还没练到家,就千万不要想靠近他们来获得利益,因为你一旦得到利益,他们必会要求相当的回报,甚至缠上你,要挟你,想脱身都不可能!
(5)吃些小亏无妨。“小人”有时也会因无心之过而伤害了你。如果是小亏,就算了,因为你找他们不但讨不到公道,反而会结下更大的仇。所以,原谅他们吧!
当你认清了与“小人”交往的隐患,并坚持做到上述几点,你就能和“小人”相安无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