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走下巅峰的美国
5593900000005

第5章 危机制造者

华尔街从诞生之日起,它既为美国工业化和科技革命融通了大量资金,作出过重大贡献,也制造了大量麻烦,成为危机制造者。从1845年到2009年的164年中,美国周期性经济波动导致了33次经济衰退。经济负增长的月份共579个,约合48年,也就是说,在146年中,美国经济有1/3的时间为负增长。每次经济衰退都付出沉重的代价,遭殃的大多数是普通劳动者,他们丢掉了工作,失去住房,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1929年至1933年,华尔街制造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史称“大萧条”;1997年,以华尔街的金融大鳄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炒家,制造了亚洲金融危机,使得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东南亚国家遭受重创,并波及俄罗斯及南美国家;2000年华尔街制造的网络泡沫破裂,造成美国及很多国家的经济衰退;2007年开始的次贷危机就是它的最新“杰作”。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经济环境不断恶化。主要表现是:

第一,经济危机周期缩短。20世纪三、四十年代,平均每5-6年一次;二战到70年代,平均每4-5年一次;70年代中期之后,美国陷入长期滞涨之中,经济衰退的周期缩短到2-3年甚至更短,进入21世纪,次贷危机、金融风暴、经济衰退接踪而至,美国陷入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危机之中。

第二,经济危机持续时间加长。战前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一般持续几个月,而1973-1974年的危机持续了19个月;1979-1982年的危机持续了3年,而这次金融危机已经持续了7年,仍不见好转。

第三,与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相比,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2009年达9.3%,2010年上升到9.8%。

住房对任何国家都是关乎民生的大问题,美国也不例外。在美国,大约有4,600万户家庭,9,400万人面临住房问题,相当全美国人口的36%。美国的住房自有率为64%左右,按照历来美国政府的住房政策,政府要为低收入者建造公共住房,或提供补贴。这对政府财政来说,是个很大的负担。在小布什上台后,由于推行减税政策,财政收入减少,而他连续发动两场战争,军费猛增,使财政赤字大幅度攀升,外贸和财政状况持续恶化,美国陷入经济衰退。

为了避免经济下滑,小布什政府采取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小布什的减税没能刺激经济增长,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则通过不断降息,来刺激房地产业的发展,利率从2000年的6.5%一直下调到2003年的1%,使市场流动性的增加,支撑了消费和房地产的繁荣。而小布什则大幅削减公共住房建设的投入,鼓励低收入群体借贷买房,用房产泡沫代替了高科技泡沫。

美国的住房按揭贷款分为三级:优惠级,中级和次级。贷款级别是按个人的信用等级分为五级,次级贷款是贷给信用较差的四级以下客户的。也就是说,次贷是面向那些收入低,受教育程度差,金融知识匮乏和少数族群的家庭的贷款,因而,这种贷款的风险较高。但华尔街为了吸引更多低收入者买房,推出了多种高风险的次贷产品。

拥有一座属于自己是房子是美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谁不想拥有一套自己的住房呢?。次贷就是向那些不具备一般抵押贷款资格的人发放的抵押贷款。这些贷款仅需申报其收入情况,而无需提供任何有关偿还能力的证明,如工资单,缴税证明等。

为了刺激贷款,华尔街设计了各种垃圾产品,以至泛滥成灾。如:

1,100%的抵押贷款,即“零首付”贷款,还有100%无追索权的贷款。如果房价上升,房主会获得差价,如果房价下降,房主可一走了之,只当交了租金,没有别的损失。这就意味着房子越大,借款人潜在的获利就越多,这就促成了购房者去购买超出他们负担能力的更昂贵的房子。而银行为了佣金不计后果,他们不去阻止借款人的肆意挥霍;

2,引诱利率抵押贷款。放款金融机构设计了一种浮动利率贷款产品,把初始阶段利率定的很低,但几年之后利率会激增,使利息总量大大提高;

3,期末大额付款。利用当前低利率发行短期抵押贷款,5年后再融资。这类贷款使借款人必须反复融资,每次融资都会支付一系列新的佣金费用。这就是贷款者的利润来源。

4,欺骗性贷款。允许借款人自行选择还款数额,甚至不需要每月支付全部利息,或者允许借款人在前几年只付息,不还本。一些贷款机构甚至推出了“零文件”的贷款方式,即借款人可以在没有任何资金的情况下购房。总之,房子越大,贷款额越大,佣金就越高。

这些优惠条件吸引了大批本无能力购房的人涌入市场。贷款者鼓励房主把房子当做取款机,只要房价上涨,你就可以不花一分钱,轻松获得高达50万美元的贷款,买下房子,等它升值。联邦政府还通过税收来鼓励购房,每年的房贷利息可以抵税。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了贷款成本,而银行又放宽了贷款标准,把穷人一步步引人陷阱,使次级贷款额不断上升。后来有关咨询机构进行调查,发现90%的借款人虚报个人收入,其中60%虚报收入超过实际收入50%以上。美国抵押贷款的余额从2000年代4.8万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9.8万亿美元,年均增13%,其中次级贷款从2003年的4,000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14,000亿美元。房地产经纪商经办的贷款超过50%是次级贷款,使900万户中低收入的家庭获得了住房。到2007年美国人各种按揭贷款额已相当于美国GDP的总量。

然而奇怪的是,美国的商业银行并不担心它的贷款收不回来,因为它把款贷出后,就把这种“债务”打包,卖给专门的房贷机构,立刻把贷款收回来,它不需要有太多的储蓄就能很快周转,甚至可以无限制地继续进行按揭贷款。而这些房贷机构把这种债务通过“金融创新”,包装成一种“证券”,把它卖给投资者。这种“证券”又会象变戏法一样,变成更多新的“证券”,比如“抵押担保证券”、“资产支持证券”、“信用违约证券”等等,这样一来,美国就把次贷资产证券化,又把这种证券发展出多种金融衍生品,向全世界推销。据测算,2007年,美国的资产证券化率高达74.2%。美国官员如住房建设部长甚至亲自充当推销员。他们掩盖风险,夸大收益,使无数投资者踊跃购买,这些投资者甚至都不知道自己买的东西为何物,价值几何。

更可恶的是,号称客观公正的三大评级公司,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为虎作伥,以次充好,把这些风险极高的不良贷款证券评为AAA级,他们互相勾结,狼狈为奸,欺骗投资者。评级机构为了增加收入,先提供咨询服务,即可赚一笔,然后评定级别又赚一笔。实际他们与投资银行的利益是捆在一起的,他们在咨询和评级中获取高额费用。

房地产业已成为美国整个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从2001--2005年间,私营领域新增工作岗位中有43%与房地产业有关,而家具,装修,家电,市政建设等多个行业都与房地产业有关。无论是贷款人还是借款人都认为房价会不断地上涨,因而房地产泡沫逐渐形成。1999年--2005年,房价上涨了82%,房地产市场进入了“非理性繁荣”。到2004年初,经济泡沫化日益明显,美联储开始加息,连续17次上调利率,把利率从2003年的1%上升到2006年的5.25%。这使次级房贷的借款者月供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猛增了50%,使他们难以承受利息负担。那些按揭借款人既不能再融资,也不能归还贷款,违约现象逐渐增多,呆账和坏账也越来越多。

2006年房价开始下跌,这条产业链断裂,提供次贷的金融机构相继出现财务危机。2007年4月,美国第二大次贷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破产,长期积累的风险集中释放,由房地产市场蔓延至整个信贷市场。7月份形势急转直下,几家重量级的对冲基金相继宣布破产,恐慌情绪开始在股市中蔓延,次贷危机全面爆发。2008年3月,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公司破产,被********收购;2008年9月,美国最大的房贷巨头,房地美和房利美被联邦政府接管,这两家公司担保了5万多亿美元的居民房贷,占全美40%以上,而它发行的证券,被中国,日本和石油输出国大量购买。2008年9月14日,有168年历史的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公司破产,负债高达6,130亿美元;同一天,美国第三大投行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破产收购;9月16日,美国国际集团(AIG)陷入清偿危机,为避免其破产,美联储紧急提供850亿美元的贷款,获取其79.9%的股权;

2008年9月16日,大型共同基金--主要储备基金股价跌至1美元以下,导致全球股市崩盘,造成连日暴跌;美国道琼斯指数9月29日下跌778点,10月16日再跌733点,各主要指数几周内跌了了40%。到12月,美国股市跌去了50%,多数金融公司股价跌去90%。其它国家股指也暴跌50%左右,中国A股则从6,124点跌到1,664点。9月21日,幸存的美国最大的两家投行高盛和摩根斯坦利,向美联储申请,转为银行控股公司;9月25日,美国最大的存款机构--华盛顿互惠银行被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接管,其大部分资产被转给********银行;10月3日,全美第四大银行美联银行被巴菲特的富国银行收购。11月24日,联邦政府注资450亿美元救助花旗银行。这一连串的破产事件使这些大公司象多米诺股牌一样一个接一个地倒了下去。2008年10月,美国政府出台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11月又追加8,000亿美元,用于购买银行股权,并救助通用等三大汽车公司。

这场自大萧条以来最可怕的金融危机,导致美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衰退,给全世界带来极大的危害。除金融领域遭受重创外,美国老百姓在金融危机中受到的打击最大。2007年,美国的家庭财富达到66万亿美元,经过危机,到2009年,缩水17.5万亿美元,比每年的GDP还多。很多中小投资者把一生的积蓄投到这些证券中,最后血本无归,甚至倾家荡产。次贷危机的直接受害者是那些本无力买房的穷人,一些美国人的欠债比他们住房的价值还要高,最后他们的房子面临丧失抵押品赎回权的威胁。由于付不起月供,不得不从自己的房子搬出来,有的甚至无家可归,流落街头。2007年有1,300万人失去了房子,2008年有2,300万房主拖欠贷款,2009年有3,400万房主拖欠贷款,其中2,100万人会失去房子。还有数百万人预计在2012年丧失抵押品赎回权。次贷危机使得数百万人损失了一生的积蓄,失去了对美好未来的梦想,失去了使孩子们受教育的机会和舒适的退休生活。

次贷危机重创美国经济,一大批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破产倒闭,华尔街数十万人丢掉饭碗,往日风光无限的这些金融骄子们甚至流落到街头摆摊的地步。次贷危机严重冲击了美国实体经济,很多世界著名的企业如通用电器和通用汽车等已奄奄一息。大批工厂倒闭,造成大量人员失去工作。金融危机后,美国有1,400多万人失业,官方报道的失业率为10.8%,但这个失业率不包括未参与劳动力市场和接受兼职工作的人群。如果把他们包括进去,失业率将猛增到17.5%,被雇佣的人口比例降到58.5%,是1947年以来最低的。2009年10月,密西根州官方失业率达15.1%时,全面的失业测量已达到20.9%,加利福尼亚州的失业率大约20%。全美失业的青少年增加到27.6%,非洲裔美国人的失业率达15.7%。各州财政支出的削减对工薪阶层打击很大,一批护士和教师被解雇。仅2009年9月政府岗位就减少了4万个。

2008年华尔街的金融危机迅速波及全球,造成“金融海啸”,银行和贷款者用来剥削穷人的工具最终也导致了他们自己的灭亡。华尔街最自豪的创新就是创造那些能在短期内为公司创造更多收入的新产品,如抵押债务工具、重复抵押债务工具、信用违约互换等。这些产品通过倒手收益很高,所以他们沉迷于倒手生意--买抵押贷款,重新打包,然后卖给养老金和其他机构。华尔街肆无忌惮的行径让数十亿人为其承担损失,血本无归,这些人不仅在美国,而且遍布全球。

由次贷危机演变成金融风暴,波及全世界。因为世界各国的银行或金融机构都购买了这些垃圾债券,一旦销售这些债券的公司破产,它们则损失惨重。2008年10月,冰岛发生重大银行和财政危机,英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爱尔兰的大批银行陷入困境。从俄罗斯到巴西,从亚洲到非洲,全球无一例外地被卷入这场灾难。中国7家银行购买了雷曼兄弟公司的债券8.07亿美元,最后变得一文不值。据IMF估计,全球金融机构,在2007--2010年间的损失达4.1万亿美元。2012年12月,从希腊开始,欧洲陷入债务危机。这真是美国得病,全世界吃药。

是谁制造了这场史无前例的金融海啸?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指出,这场危机不是偶然事件,它是人为因素导致的结果,是华尔街制造了它危机并将它加给了社会的其他成员。而华尔街辩解说,是政府让我们这样做的,政府鼓励人们买房并将钱贷给穷人。

这次金融危机与周期性的生产过剩造成的危机有着本质区别,这次是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基础上,信贷投机,过度冒险,无限扩张的结果。

第一,美联储为了防止经济下滑,长期采取低利率政策,造成流动性泛滥,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使房地产价格上涨;

第二,金融机构降低门槛,诱导居民买房,特别是没有购买能力的低收入者买房,发行大量次级贷款;

第三,政府放弃对金融业的监管,1999年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允许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合并,混业经营,摧毁了《1933年银行法》的防火墙。2000年国会又通过了《商品期货现代化法案》,解除了对华尔街金融衍生品的法律监管;

第四,华尔街的金融大鳄们贪婪狂妄,大量制造金融衍生品,并用这种新兴的投机工具进行豪赌,他们无节制地扩大的债务与资产的比例,无视道德底线,为自己牟取最大利益,所谓“金融创新”成为华尔街掠夺财富的工具。比起华尔街精英们的赌博,拉斯维加斯的赌场要算是公平的,赌场上输的是自己的钱,而华尔街输的是别人的钱。华尔街有句名言:“我的奶奶或姥姥,如果能把他们打扮成18岁的漂亮大姑娘,我也可以把她卖掉”;

第五,美国政府把对次贷的评估和监管责任完全交给了私人评级机构。后来美国参议院作了一个调查,发表了“华尔街与金融危机:评级机构的角色”的报告,揭露评级机构与投资银行形成一种共谋,评级机构与投行的内部员工互相勾结,欺诈投资者的内幕。为了保住市场份额,他们违背职业操守,行为被利益所驱使,他们承认,“为了赚钱,我们把灵魂出卖给了魔鬼”。克鲁格曼认为:评级腐败由来已久,是个根深蒂固的毒瘤。

小布什政府难辞其咎,立法者严重失职,美联储罪责难逃。曾经被当作神一样崇拜的格林斯潘,也倍遭责难,他当了18年半的美联储主席,放松监管,解除了金融市场的防护措施,长期靠低利率促增长,助长了房地产泡沫的形成,犯了不可原谅的错误。事后连他自己也不得不承认,这是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

美国国会审计署总审计长戴维·沃克将今日美国比喻为昔日即将崩溃的东罗马帝国。他在英国《金融时报》上撰文称:“美国民众缺乏真正为之凝聚的精神力量和政治归属感,政府在教育、环保、及能源等政策方,面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导致经济无法复苏。这些同东罗马帝国面临经济萧条、瘟疫肆虐的境遇极为相似”。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说:“2008年的经济危机,是美国全球领导能力走向末路的征兆”。加拿大自由党党首迈·伊格纳季耶夫说:“美国的力量已经过了鼎盛期”。

占领华尔街

2011年9月17日纽约华尔街旁的“自由广场公园”爆发了“占领华尔街”运动,很快在美国引起巨大反响,并发展成为声势浩大的社会运动。运动从纽约开始,很快传播到波士顿、亚特兰大、丹佛、芝加哥、洛杉矶、旧金山、匹兹堡和华盛顿等50多个城市。示威活动还向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蔓延,2011年10月15日,占领运动再次升级,全球82个国家951个城市发起示威,迎来全球行动。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日本、新西兰等国也相继爆发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活动。

美国普通民众对经济低迷、贪腐横行、就业艰难、前途无望的愤怒已忍无可忍,经过长期蓄积而爆发。他们的口号是:“我们是99%的普罗大众,反对1%的人的贪婪和腐败”、“起诉华尔街”、“控诉华尔街”、“将金钱踢出选举”等。值得一提的是,参加运动者81.2%是白人。

“占领华尔街”运动不是单纯争取某些经济利益如社会福利、失业救济,也不是单纯发泄对华尔街贪婪、腐败的愤怒情绪,“占领华尔街”运动在实质上是一种政治抗争,是将矛头直接指向了资本主义民主模式的核心弊端:金钱操纵政治--其本质是华尔街利用金钱收买并控制政府。

2011年10月15日凌晨,纽约警方对祖克蒂公园“占领华尔街”运动所搭建的营地实施强制清场,美国警方采取强硬措施镇压,与抗议群众频频发生流血冲突,警察用橡皮子弹、辣椒水、警棍对付抗议群众。运动在纽约暂时告一段落,但并被有结束。进入2012年,占领运动继续保持高温。1月28日深夜,美国东西两地示威者与警方发生剧烈冲突,400余人被逮捕。在美国西部城市奥克兰,示威者冲进市政厅,并焚烧美国国旗。

美国是个过度金融化的国家,金融业代替实体经济成了“第一生产力”。华尔街近20年来由证券和金融衍生品交易形成了“虚拟经济”,在高度发达的网络支持下,虚拟经济市场交易额每天达到1.5万亿美元,每年达500多万亿美元,是世界实际贸易额的50倍,也就是说,实际上的流动资金只有2%用在实物贸易上,其它都在资本市场上玩“以钱生钱”的游戏,制造了虚假的繁荣。而美国的实体经济却日趋衰微,科技创新风光不再,“金融创新”与服务实体经济渐行渐远。金融衍生品成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虚拟经济畸形繁荣,其金融资产为GDP的377.7%,形成“倒金字塔”结构,即3%的实体经济支撑着97%的虚拟经济。

美国政府救市的钱一部分进了高管们的腰包,更多地又进入市场炒作,美国的经济未见复苏,可纽约证交所的三大股指却青云直上,道琼斯指数从金融危机后的6,000多点,一路飙升到17,000多点,屡创历史新高。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指出,股票上涨并不一定意味着一切向好,股票价格上涨是因为流动性泛滥、利率下跌。过多的流动性泛滥会导致资产价格泡沫或股票市场出现泡沫。如果上涨的股票价格反映的是由于公司解雇工人和降低工资从而降低成本,那么预示着整体经济要出问题了。如果工人收入依然不高,那么占GDP70%的消费就不会增长,消费不振,则美国的经济就失去了动力。

一场新的泡沫正在形成,一场新的危机也在酝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