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走下巅峰的美国
5593900000004

第4章 疯狂的华尔街

不管你是否懂得金融或经济,你一定知道大名鼎鼎的华尔街。这里是金融帝国,是世界金融中心,这里演绎过无数财富神话,也导演了无数经济危机,这里是少数人的天堂,是多数人的地狱。

华尔街的由来

华尔街位于纽约曼哈顿岛的南端,1627年荷兰殖民者从印第安人手中买下曼哈顿岛,命名为新阿姆斯特丹,为防止英国人的入侵,在这里用原木修建了一道围墙。1664年,英国人占领这里,取名新约克,即现在的纽约(NewYork)。英国人把围墙拆掉,建了一条街,取名WallStreet,中文直译就是“墙街”,不知道是哪位中国翻译家,给它起了个美丽的名字--华尔街。华尔街的东边是纽约的东河,西边是“三一教堂”和一片墓地。华尔街上的联邦厅曾是第一届国会所在地,首任总统华盛顿在此宣誓就职,如今大门前还耸立着巨大的华盛顿的铜像。

华尔街

股票是荷兰人的发明,荷兰最早建立了股份公司,

开办了股票交易所,建立了现代金融体系。来到美洲后,他们把这些现代金融理念也带到这里。在纽约股票交易所还没有诞生之前,一批股票交易经纪人聚集在华尔街角的一颗梧桐树下进行交易。1792年5月,为了规范交易行为,24个交易员在这里签定了著名的“梧桐树协议”,成为纽约交易所的前身。1817年成立纽约证券交易委员会,1863年改名为纽约证券交易所。

股票是人类的伟大发明,它把大众的钱汇聚起来,可以办少数人想办而办不到的大事,而投资者也可以从项目的利润中获益。比如纽交所就为伊利运河,铁路与电报建设,特别是为美国的工业化募集了大量资金,可以说居功至伟。1861年爆发南北战争,政府通过华尔街发行战争国债,为保卫国家统一做出重大贡献,华尔街也因而上演了历史上最繁荣的牛市,一举跃升为仅次于伦敦的世界第二大证券市场。

经过近200年的发展,华尔街已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世界各国的证券公司,股票交易所,保险公司,投资银行等各大金融巨头都汇聚在这里。在这540米长的道路上,中间横过9条街,两旁有2,900多家金融机构,从街头到街尾,全是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人称"人造大峡谷"。每一个门牌号,都是一个震耳欲聋的名字,如洛克菲勒财团、摩根财团、高盛公司、花旗银行、美林证券等。华尔街11号,一个普普通通的七层楼,就是大名鼎鼎的“纽约证券交易所”,这是一座古希腊风格的建筑,被称为“金融神庙”。我1990年代曾参观过纽交所,和伦敦交易所不同,即使在电脑高度发达的今天,那里始终保持传统的交易方式,交易所内人声鼎沸,忙碌非常,交易员在高声喊叫,纸片在空中飞舞。它是世界金融业的心脏,它的每一次跳动,整个国际金融界都会颤抖。“9·11”恐怖袭击后,纽约交易所停止交易,美国乃至世界经济都几乎停摆。

在募集资金的同时,投机和欺诈也在华尔街滋生蔓延,商人们变得更加贪婪,而政客们也变得更加腐败。华尔街是一个充满自私和罪恶的地方。这里风险与机遇同在,神话与悲剧共存。这里是无数人追梦的地方,很多人在这里成为亿万富翁,这里也是梦碎的地方,更多人在这里折戟沉沙。它的一端是河流,一端是坟墓,来到这里,只能背水一战。这里是历史上多次金融危机的发源地。2008年由这里刮起的金融风暴,波及全球,至今让这个世界还感到阵阵寒意。

华尔街是美国财富的象征,是美国经济实力的代名词。然而,当你真的走进华尔街,你会不免感到有些失望。这条街既不长,也不宽(平均宽度只有11米),甚至有点破旧,可以说是一个破落的商业街。由于两边都是高楼大厦,看不到阳光,这里显得阴暗狭窄,路面龟裂,坑坑洼洼,下雨天到处都是积水,与这些金碧辉煌的大厦极不相称。“9·11”事件之后,很多金融机构都撤离了华尔街。从街道的破败,也看出华尔街在走向衰落。

贪婪的华尔街

华尔街上商业和金融业的发展,给经济注入活力,帮助美国完成了工业化。但华尔街的罪恶也由此而生。它使政府腐败,公共诚信缺失。1861年-1865年的南北战争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战后财富迅速增加,腐败也越来越严重。1868年议会通过一个法案,实际上是把贿赂合法化了。该法案使得议员们在私下里接受现金贿赂,而不会被定罪。一部揭露当时黑幕的书说:“公平的竞选和诚实地点票”完全是政治口号,“诚实地点选票”已让位于“诚实地点钞票”,“最高法院是最大的阴沟,律师就是一群老鼠,这个比喻对老鼠有点不公平,因为老鼠还是非常干净的动物”。

今天的人们很难想象十九世纪中期美国政府的腐败有多么严重。人们发现,这个国家最容易被收买的机构就是政府,股市为权钱交易提供了最完美的平台。投机商控制着议员和法官,使其利用手中的权力,来影响股票价格的涨落。股市上投机者的博奕,变成了一场由腐败官员订立和篡改股市规则,肆意侵害公权和投资者权益的游戏。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1873年发表了长篇小说《镀金时代》,通过一个企业家兼政客的故事,揭露了西部投机家,东部企业家和政府官员三位一体,掠夺国家和人民财富的黑幕,“镀金时代”也因而成为这一时代的代名词。

1913年美国成立了联邦储备委员会,这个由私人银行成员组成的中央银行,行使着政府职责。但正因为它是由私人银行组成的,这就决定了它与华尔街的关系非同一般。可以说,美联储是华尔街金融利益集团的忠实代表。而纽交所本质上也是一个私人俱乐部,其宗旨是为交易所的成员谋利益,而不是保护公众投资者的利益。在大部分情况下,交易所可以为所欲为,由于疯狂的投机炒作,完全脱离实体经济,造成了1929年的股市大崩盘,也因而造成了美国长达十年的大萧条。

1933年罗斯福总统实行新政,开始对华尔街进行实质性改革,通过了《证券法》等一系列法律,其中《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又称《1933年银行法》是一部重要的法律。该法严格规定,商业银行不得同时从事投资银行业务,把银行的储蓄部门与投资部门强行拆分,摩根银行因而被一分为二,成立JP摩根和摩根士丹利两个公司。这个法案提交国会时,遭到华尔街及其代理人的强烈反对,使议案一改再改,但它毕竟在商业银行和股票市场之间,建立了一道防火墙。1934年通过《证券交易法》,建立“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来监管证券市场。

然而,1999年在自由市场经济的借口下,《1933年银行法》被废除。自此,华尔街失去了政府的监控。电影《华尔街》中,有一句经典台词:“贪婪是好的”。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华尔街的众生相。市场失灵,并不拥有公司所有权的管理层控制着公司为其个人牟利。公司经理们追求短期的股价上涨,而不是企业长期的成长,企业高管急功近利,追求业绩,否则就会被炒鱿鱼。CEO们的目标就是股票价格最大化,从而使自己的收入最大化。同时,来自股票市场较高的短期回报又鼓励了这种短期行为。在会计师的纵容下,许多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被修饰过,甚至造假,把负债推到未来,而把未来的收益当作现在的收益来做账。

在华尔街的推动下,股指一路飙升。从1980--2000年,美国的GDP只增长了3倍,而道琼斯指数却上升到11,750点,比1980年涨了13倍。纳斯达克从740点升到5132点,翻了6倍。在虚高的幻境中,投资银行刺激股民的热情,进行狂热的投机。2000年初,网络泡沫破裂,纳斯达克一度跌到1,300点,跌去了74%,标准普尔指数也跌去了52%,给股民造成重大损失。

2001年,世界500强的第七名,被誉为“华尔街宠儿”的安然公司破产。这个消息震惊了世界。这家公司有1,000多亿美元资产,在世界拥有3,000多家子公司,掌握美国20%的电力和天然气交易,是世界最大的能源公司之一,它怎么会在一夜之间就轰然倒塌了呢?后来的审计发现,原来这是一起持续多年、制度性、系统性的财务造假丑闻。破产前,它的资产只有498亿美元,而负债达630亿美元。它利用暗箱操作,转移坏帐;用内幕交易,使律师,会计师,投资银行等捞到数亿美元的好处;用与政府的良好关系,制定有利于自己的能源政策,从中获利;用虚假宣传来误导投资者,去购买它的股票,而在破产前早已把公司掏空。安然破产,使广大投资者血本无归,几万名员工的养老金也荡然无存。顺便说一句,布什二世和三分之二的参议员接受过安然的捐款。当然,为它做假帐的,世界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安达信公司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破产关门。就在安然公司破产之后不久,美国最大的移动通信公司--世界通信公司在2002年也因同样原因而宣布破产,未收回的款项达1,040亿美元,成为历史上最大的欺诈案。

与此同时,高管们却拿着超高的薪酬。1990年--2000年间,董事长的工资平均上涨570%,而工人只增长37%。比工资更丰厚的是奖金和分红。操纵巨额资金的金融家们,为自己牟取暴利,把大笔资金装进自己的腰包,美国金融业成为全世界获利最丰厚的地方。2007年华尔街金融业的总利润占全美国所有公司利润的40%。华尔街的银行分红,从1985年的18亿美元上升到2006年的341亿美元,20年间增长了17倍。高管们的总薪酬往往是底薪的10--20倍。收入前20名的CEO年平均收入达1.176亿美元,花旗银行的CEO年收入达2.93亿美元。于是他们敢于冒险投机,因为赌注越大,分红越多。这种现象造成了腐蚀性的后果。

即使金融危机也没有阻止他们的贪婪。当政府为银行提供资金救助时,华尔街银行却用纳税人的钱把数百亿美元以奖励或红利的形式发放给其高管和员工,为造成巨额损失的高管们发放了创纪录的巨额奖金。2008年,9大银行通过不良资产救助计划获得了1,750亿美元的紧急救助,他们却拿出其中的330亿美元用于发放奖金,其中包括向近5,000名雇员每人支付超过100万美元,其他的钱用来支付红利。2009年奖金更总额高达1,500亿美元。25位薪资最高的对冲基金经理,一共获得253亿美元,人均10亿美元。********2009年为那些本来已经十分富有的高管、经理和其他重要雇员发放了270亿美元的奖金,高盛公司也发发了162亿美元的奖金。

美林证券公司在上年第四季度亏损150亿美元,被破产收购,却给696名管理人员每人发了100万美元以上的年终奖金。美林公司的老板约翰·赛恩给自己发了1,400万美元,还花120万美元去装修自己的办公室,一个纸篓就花掉1,400美元。破产的雷曼兄弟公司CEO富尔德,8年的收入达到4.8亿美元,平均年收入6,000万美元,一处豪宅价值2,500万美元。为了在民事诉讼中保全财产,秘密把自在佛罗里达价值1,400万美元的豪华别墅,用100美元卖给自己的老婆。美国保险业巨头AIG,由于国家救援850亿美元而免于破产,该公司却向高管支付1.65亿美元的奖金,并拿着政府救济的钱,到加州豪华海滩度假。连******总统都气愤地破口大骂:“这种丧失责任感的行径简直登峰造极”。财政部长鲍尔森给AIG的救助最后增加到1,800亿美元,更不可思议的是他要求把其中的130亿美元转给高盛公司。众所周知,鲍尔森曾经是高盛公司的董事长,这里没有任何公正性可言。首席执行官多半自己决定付给自己多少。一个中等薪酬的CEO挣得比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的教务长和校长加在一起还要多。英国BP石油公司CEO的工资不及雪佛兰CEO的一半,而雪佛兰的规模只有BP的一半。正如人们所说“羞耻在美国是不起作用的”。

这些从死亡边缘被救回来的银行家忘恩负义的行为更令人震惊,他们就如农夫和蛇的寓言一样,反而抱怨政府没有阻止他们的行为。银行家只想着怎么把钱捞进自己的腰包,但反对接受监管,他们认为过度监管会扼杀“创新”。当国会通过对接受救助的银行高管的薪酬水平进行限制的法案时,被银行家指责为“纽伦堡法案”(纽伦堡法案是纳粹德国于1935年颁布的反犹太法律)。当通用汽车和克莱斯勒公司濒于破产边缘时,也不得不向政府求救。金融家们自己拿到大量救助,却反对给汽车业救助。******也采取双重标准:对AIG高管的工资合同不容改变,但接受救助的汽车厂商的工人的工资合同却要重新谈判。收入本来很低的工人要缩减工资,而把这个世界带到崩溃边缘的银行家们却可以坐享成百上千万美元的薪酬。为什么银行和汽车公司的待遇有天壤之别?

监管失灵,特殊利益集团的政治影响是主要原因。由于在过去的十几年中,金融市场中的公司已经花费数十亿美元去游说所有政党,使银行不仅发展到“大而不倒”的程度,而且拥有太大的政治权力以至于无法对其约束。这些政治投资的回报比其专业领域回报还要高。实际上华尔街用权力和金钱收买了政府使其放松监管。金融部门从去监管化中赚到了大把钞票,又通过大规模的政府救助收获更丰厚的回报。华尔街和华盛顿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官员直接或间接地与金融业有瓜葛。负责为金融部门政策设计的政府官员大都来自华尔街的金融部门,就是他们设计的政策使政府放松了对各种金融衍生品的和贷款的监管。

政府通过不良资产救助计划购买有毒资产,被称为“现金换垃圾计划”。美国银行用有毒资产污染了全球经济。但“物质守恒”,当政府买了有毒资产时,资产不会消失。它只是从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转移到政府的资产负债表上,丝毫没有降低这些资产的毒性。

美联储是投资银行的最后贷款人,其对金融机构的贷款从2008年9月份的9,420亿美元暴增到2008年12月份的2.2万亿美元。但对如何阻止银行家过度冒险以防止这场灾难的发生方面,美联储却毫无作为。评论家把美国政府大量紧急救助和政府干预称为“美国特色社会主义”,但社会主义关注的是人民,而美国特色关注的是大资本家。在金融危机中,政府成为“最后的风险承担者”。政府把钱花在那些把国家经济拖入深渊的的金融机构上,将收益私有化,而把损失社会化。

更有甚者,纳斯达克股票公司的前主席伯纳德·麦道夫,竟制造了一个巨大的“庞氏骗局”,骗了500多亿美元。曾经的金融界名人变成了星级恶棍,厚颜无耻,丧失了公众责任感。在美国人看来,华尔街的高管们就是一帮骗子和罪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