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古文鉴赏辞典
5461900000049

第49章 与陈伯之书

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

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昔因机变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开国称孤。朱轮华毂,拥旄万里,何其壮也!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

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沈迷猖蹶,以至于此。圣朝赦罪责功,弃瑕录用,推赤心于天下,安反侧于万物。将军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谈也。朱鲔涉血于友于,张绣剚刃于爱子,汉主不以为疑,魏君待之若旧。况将军无昔人之罪,而勋重于当世!夫迷涂知返,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攸高。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将军松柏不剪,亲戚安居,高台未倾,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可言!

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佩紫怀黄,赞帷幄之谋,乘轺建节,奉疆埸之任,并刑马作誓,传之子孙。将军独腼颜借命,驱驰毡裘之长,宁不哀哉!夫以慕容超之强,身送东市;姚泓之盛,面缚西都。故知霜露所均,不育异类;姬汉旧邦,无取杂种。北虏僭盗中原,多历年所,恶积祸盈,理至燋烂。况伪昏狡,自相夷戮,部落携离,酋豪猜贰。方当系颈蛮邸,悬首藁街,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

当今皇帝盛明,天下安乐。白环西献,楛矢东来;夜郎滇池,解辫请职;朝鲜昌海,蹶角受化。唯北狄野心,倔强沙塞之间,欲延岁月之命耳!中军临川殿下,明德茂亲,揔兹戎重,吊民洛汭,伐罪秦中,若遂不改,方思仆言。聊布往怀,君其详之。丘迟顿首。

【鉴赏】

天监四年,梁武帝命临川王萧宏领兵北伐,陈伯之屯兵寿阳与梁军对抗,萧宏命记室丘迟以个人名义写信劝降陈伯之。所作《与陈伯之书》,劝伯之自魏归梁。

文章结合陈伯之以往的经历、现实的处境、内心的疑虑,有的放矢地逐层申说,无论是赞赏陈的才能,惋惜陈的失足,还是担忧陈的处境,期望陈的归来,均发自肺腑,真挚感人,全文有循循善诱、真诚相待之言,无空泛说教、虚声恫吓之语。文中理智的分析与深情的感召相互交错,层层递进,写得情理兼备,委婉曲折,酣畅淋漓,娓娓动听,具有摇曳心灵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本文在表现形式上成功地运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先用纵比,即在第一段将陈伯之当年归附梁朝及今日投降北魏的不同境况进行比较,形成强烈的反差,于叙事之中寄寓褒贬之情,在对照之中蕴含劝戒之意,爱其所爱,憎其所憎,感情浓郁,态度鲜明。

作者先热情洋溢地称赞陈伯之具有雄才大略和鸿鹄之志,在齐梁改朝换代之际,能顺天应人,弃暗投明,建功立业,得到贤明君主梁武帝的信用,用寥寥数语,就将陈伯之昔日在梁权尊势重的显赫声威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意在勾起陈伯之对已经逝去的荣华富贵的眷恋之情。

随即转换笔锋,字挟风霜,叙述了陈伯之反梁投魏后“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的屈辱处境,以激发他对今日境遇的羞耻之心。叙中含情,借事明理,通过强烈的对比,表明了自己的劝降意图。再用横比,即在第三段中将陈伯之与梁朝大臣的不同处境进行比较,劝其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及早归梁。作者开始就摆出梁朝功臣名将的情况:文臣武将如大雁展翅,各居要位,各尽其责,文臣们能够参与谋划军国大事,武将们乘车持节,担当戍边重任。他们都安富尊荣,竭力尽思,其爵位也能够代代相传。

在第三段与第五段中将北魏与梁朝作横向比较,向陈伯之讲明目前形势:北魏统治集团内部勾心斗角,自相残杀,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而梁朝四海归心,八方世服。作者以高屋建瓴的气势总揽全局,从宏观上指明梁朝蒸蒸日上,繁荣昌盛;北魏日暮途穷,朝不保夕。这就让陈伯之清楚地认识到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陈伯之是握有重兵的人物,向他劝降必须讲究策略和方法。作者在劝降陈伯之时,围绕着“情”字作文章,采用心理战术,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双管齐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言辞委婉含蓄。正面斥责陈伯之厚颜偷生,而对他离梁投魏只略作点染,意在唤起他对目前处境的不满和不安,促使他产生弃魏投梁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