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古文鉴赏辞典
5461900000040

第40章 王子猷雪夜访戴

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王卫军云:“酒正引人着胜地。”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鉴赏】

《世说新语》里有很多魏晋文人的潇洒故事,最脍炙人口的莫过于“雪夜访戴”这段佳话。“吾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一语道出了名士潇洒自适的真性情。

王子猷的行为鲜明地体现出当时士人所崇尚的“魏晋风度”的任诞放浪、不拘形迹,有窥一斑而见全豹之效。眠觉、开室、命酒、赏雪、咏诗、乘船、造门、突返、答问,王子猷一连串的动态细节均历历在目,虽言简文约,却形神毕现,气韵生动。

雅是一种文化、精神、学问,是道德长期积累的结果,雅是境界、意趣、品位、见识综合素质的表现。王子猷的父亲是晋代大书法家、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王羲之。其弟同样是有名气的书法家、简文帝婿、建威将军、吴兴太守王献之。其叔祖父王导是晋室南渡后筹谋擘划的实权人物。

剡溪是今浙江嵊县。这位王羲之先生的五公子,在桨声之中,雪花纷飞之夜,终于到了要去的地方。但走到要去访问的隐士戴逵的家门口,正想举手叩关,忽而迟疑停住,然后转身返舟,依旧原路折回。

乘兴而去,兴尽而返。说白了,去等于没去。说等于没去,可实际又还是去了。这位名士要的就是这份心情,见不见戴逵,那是无所谓的。在意的是过程本身,过程既然有了,其他就不在话下了。

其弟王献之“自会稽经吴,闻顾辟疆有名园,先不识主人,径往其家。值顾方集宾友酣燕,而王游历既毕,指麾好恶,旁若无人。顾勃然不堪曰:‘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失此二者,不足齿之伧耳。’便驱其左右出门。王独坐与上,回转顾望,左右移时不至,然后令送着门外,怡然不屑。”

一个骑兵参军,是无法与驸马爷相比的。同样的剧情,不同的结局,一收一放之间,两相比较出两兄弟的实力差距。

对于敏感的王子猷而言,虽然他和他的弟兄们都拥有与生俱来的风流与根本推不开的富贵,但在客观上存在高低之别,上下之分。在王羲之的几个儿子中间,王子猷一直处于这种不易察觉的压抑气氛之中,所以他才有“雪夜访戴”、“竹园闹主”的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