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财富成功学(智慧生存丛书)
5301500000011

第11章 中国最先发明人造骨

早在400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使用象牙、金属等天然材料来修复人体缺损的骨骼,效果都不能令人满意。最近传来了一个成功的信息,中国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年轻的教授刘昌胜研究的人工骨骼,进入了全面的临床推广。

这种人工骨是一种生物的无机材料,白色粉状,用液体调和以后就像牙膏一样可以随意地应用,植入人体内3至5分钟以后固化,与人体骨骼之间黏合,6个月之后就可以被人体吸收并产生新的骨骼。这个领域的国际竞争十分激烈。国外的研究现在还大多停留在动物实验的阶段,而中国已成功地使几千位病人受益。

刘昌胜一开始主持这个项目的时候,年仅26岁。

这个项目的成功是刘昌胜和他的伙伴们历时8年的心血结晶。

刘昌胜进行人工骨研究完全出于偶然。1993年刚刚获得硕士学位的刘昌胜,被学校抽调到人工骨课题组来。当时这个课题组的工作就是以极其优惠的条件,吸收国外的技术,共同攻克人工骨这一重大课题。最终中方人员组织起来了,全到位了,设备买好了,本来已经同意合作的外国机构,却反悔了。课题组面临困境,要么解散,要么完全靠自己来干。

刘昌胜说:“技术只有掌握在自己手里,才真正有主动权。不能放弃,我们自己干!”

刘昌胜和他的伙伴们进入了艰苦的创业阶段。当时,国际上还没有完善的人工骨技术,各国都在紧锣密鼓的研制当中。技术进展是保密的,没有任何资料。刘昌胜面对的是一片空白。每走一步都是在探索中前进,非常艰难。经常是早晨六七点钟就开始工作,晚上12点还没走,从来没有星期天,而且条件艰苦。在简易房里面,本来就高温的天气,再加上实验炉子的高温,热得十分厉害。

经过无数次努力,终于攻克难关,在实验室的仪器上显示出了成功的信息。刘昌胜带着样本兴冲冲地直奔医院,做动物实验,但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一见到血,就散掉了,根本就没法用。这个问题不解决的话,别说临床了,动物实验也很难做下去。

刘昌胜没有动摇,所有的实验,都从头再来。

1998年,人工骨作为863项目,理论部分和动物实验终于完成了。此时的刘昌胜面临多种选择,如果继续做下去,就要自己拉资金,做临床推广等很多繁重的工作。这并不是他所擅长的。或者就此结束,也算功成身退,换一个国家级课题继续从事研究,或者出国。由于刘昌胜在这一领域已处在世界的前沿,许多国外的机构纷纷向他发出邀请,在当时,出国对他是最大的诱惑。

刘昌胜知道,如果这个时候退却,前面的努力都将前功尽弃,这个事业也就中断了。他没有退却,努力干着自己所不擅长的工作,一边跑经费,一边跑医院。而且大多数时间都呆在医院里,与病人们朝夕相处。临床实验终于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人工骨这个领域,从完全寄希望于国外技术输入,到今天站到世界前沿的位置,一共用去了8年时间。

现在经常会有国外的科研人员登门拜访,希望能从刘昌胜这里获取一些人工骨的信息。2002年3月国际可注射骨与关节替代材料会议在上海举行,35岁的刘昌胜出任本届大会的主席。

不久前,刘昌胜的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他将人工骨液化之后直接注射到病人的患处,避免开刀手术的痛苦。他说他的研究还将继续下去,既然已经站到了世界的前沿,就要把这种优势一直保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