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历史常识
5247200000099

第99章 清(13)

如意本是自印度传入的佛具之一,魏晋时期传入我国,最初受士大夫的青睐,被用作挠痒和防身的工具。今天流行的玉如意造型是唐代以后确立的,头部呈心字形,曲柄有些弧度,作弯曲状,其头部弯曲回头之状,被人赋予了“回头即如意”的吉祥寓意。玉如意的出现,实现玉坚润不渝美德与如意的吉祥寓意完美结合,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吉祥文化器物。明、清时期,玉如意从权杖的实用品逐步转为一种艺术陈设品供人们欣赏娱乐。玉如意的工艺水平也达到了顶峰,如意头尾两相呼应,主体呈流线形,柄微曲,造型美观华丽。康熙年间如意成为皇宫珍玩,宝座旁、寝殿中摆设的玉如意表示吉祥和顺心。清代中后期,如意在民间也广为流传,逢年过节、寿诞婚嫁都用如意做礼物,贵重的玉如意还被当作镇宅之宝,成为人们身份、地位的象征。

续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是清代毕沅仿《资治通鉴》体例编写的编年体史书,记录时间上接《资治通鉴》的宋太祖建隆元年(960),下至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共411年宋辽金元史。以南宋李焘的《资治通鉴后编》为基础,又从宋、辽、金、元四史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一百多种书中取材,所以《续资治通鉴》也是具有重要史学价值的史家典籍,对于整体把握宋元时代及近代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清史稿

《清史稿》是辛亥革命之后赵尔巽主编而成,全书共529卷,分分本纪、志、表、列传四部分,记载了上起努尔哈赤称帝,下至宣统三年清朝灭亡时为止296年的历史,汇集了包括张勋复辟、溥仪出走天津、王国维投昆明湖在内的所有清史资料,史料完备。由于参与编写《清史稿》的作者皆为满清遗老,他们均站在清王朝的立场来书写历史,对南明、白莲教、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等历史大运动都称为“匪”、“逆”、“寇”、““贼”,对抗击革命大加赞赏,立场极为鲜明;对清政府丧权辱国的史事交代隐讳,而且对部分历史史事记述不忠。另外,由于编纂者知识结构的限制,对外国及洋人了解不多,所以对域外的记述也出现较多的错误。又因为当时清朝的档案尚未整理,成书之时恰逢北伐军入京,仓皇间来不及对《清史稿》进行统一修改和认真校勘,致使错误、纰漏很多,主编赵尔巽自己就说该书是“作为史稿披露”的“急就之章”,“并非视为成书”。鉴于此书种种不是,民国视之为禁书而拒绝发行。尽管《清史稿》存在种种的缺陷,但它是目前唯一一部系统记载清朝历史的史料,至今尚未有别的清史能替代它,它也就成了我们研究清史最有价值的史书。

围炉夜话

《围炉夜话》与《菜根谭》、《小窗幽记》一起并称中国人“处世三大奇书”,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精华,作者为清代王永彬。《围炉夜话》以“安身立业”为总话题,以短小精辟的语言从修身、处世、谋略三个方面揭示“立德、立功、立言”皆以“立业”为本的深刻道理。字字珠玑,是中国人为人处世、修身养性必不可少的智慧宝典。该书在道德、修身、读书、悟道、教子、忠孝、勤俭等多个方面论述别有见解,富有生活情趣。《围炉夜话》自问世以来就影响很大,184条人生哲理和行为标准都是至理名言,不但对于修身,对人们今天治家理财、教育子女等,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东周列国志

《东周列国志》是产生于清代的一本重要历史小说,记述了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历史故事,内容丰富而复杂。《东周列国志》取材于《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等史书,所有的人物故事都在春秋战国这一大背景下展开,分散的历史故事和人物传记按照时间顺序穿插编排,融为一炉,成为一部结构完整的通俗历史演义,弥补了史书严谨难懂的缺憾,这也是作者编写此书的原因。《东周列国志》形象地描述了特殊时代的历史和人物,融入了编者进步的史学观念。

三字经

《三字经》以三字一句的韵文记述了我国传统的教育、伦理、道德、历史、地理、天文及民间传说,言简意赅,诵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易成诵且极具教育意义,所以《三字经》自南宋诞生以来,流传700多年而不衰,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百家姓

中国姓氏文化源远流长,源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姓”经子孙世世代代的流传和发展,形成庞大的“姓”家族,《百家姓》就是专门记载中国“姓”的读物,由北宋时期一书生编辑而成。《百家姓》以四字为一句收入了中国五百余个姓氏,没有一定的逻辑结构,只为读起来顺口,易学好记,也是我国古代启蒙教学的重要教材。《百家姓》为研究中国姓氏文化及人口分布及迁徙有重要作用,影响深远而流传至今。

虞初新志

《虞初新志》为清代张潮编写的短篇文言小说集,内容多是奇异故事及名人逸事。“虞初”为小说家的鼻祖,西汉人。《虞初新志》中有人物传记,如《徐霞客传》、《冒姬董小宛传》、《柳敬亭传》、《姜贞毅先生传》、《大铁椎传》等,这些人物都是历史上却有的,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也有描写民间艺术的,如《口技》、《核舟记》、《九牛坝观抵戏记》等,反映了民间艺人卓越的艺术才能,对研究我国民间艺术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还有些记鬼神之事的小说,如《鬼母传》,具有浓厚的人情味。《虞初新志》中有些作品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合理现象,以至于乾隆时期被统治者列为禁书。《虞初新志》所收录的的选本多为真人真事,不尽子虚乌有,正合了作者“表彰佚事,传布奇文”的编书宗旨。不少篇章以小品文的笔调,写不平凡的人物故事,引人入胜。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是清代以来最为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收录了自先秦至明末的222篇精炼而便于传诵的散文佳作,基本反映了我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古文观止》共12卷,论说抒情,写景状物,众体兼备。作者有意强化汉代以前文章的份量,其中选用《左传》、《国语》、《战国策》、春秋三传中的文章约占《古文观止》全书的三分之一,为读者全面清晰了解中国古代散文原本打下了基础。除此之外,《古文观止》将两汉时期《史记》散文、唐宋八大家散文等优秀之作都列入其内,轻重得宜,取舍有据。《古文观止》既兼顾骈韵二体,又长篇短篇具备,反映出编者眼光的细致和周到。该书问世300多年来即风行于世,以通俗性、权威性著称,成为迄今最流行、最有影响的初学古文选本。

古今图书集成

《古今图书集成》与《四库全书》、《永乐大典》并称我国图书三大资料渊薮,历经康熙、雍正两朝28年的编写而成,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用处最广、体例最完善的一种类书。清代张廷玉评价此书:“自有书契以来,以一书贯串古今,包罗万有,未有如我朝《古今图书集成》者。”中外学者誉之为“康熙百科全书”,是因为该书字数比《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还多了四倍。全书共10000卷,仅目录就有40卷,共分历象、方舆、明伦、博物、理学、经济等六汇编、三十二典,内容丰富,容纳了雍正之前我国古代社会天文地理、人伦规范、文史哲学、自然艺术、经济政治、教育科举、农桑渔牧、医药良方、百家考工等各个门类的知识,无所不包,且图文并茂。宏大的规模,精密的分类,各类之间纵横交错又次序竟然,因此,《古今图书集成》成了后代获取中国古代知识的百宝库,是后世查找古文献的最重要百科全书。

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大总结,中国古代最大的官修丛书,由清乾隆年间组织的内阁大学士历经十年修著而成,分经、史、子、集四部,收录了古籍3503种,编成长达79337卷、装订成36000余册的丛书集,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文献资料丰富。《四库全书》的内容十分丰富,经部包括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等10个大类;史部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别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等15个大类;子部包括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等14大类;集部包括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个大类。这只是四部的基本大类,每一大类下面由细分很多小类,所含内容极广。

在编撰《四库全书》的过程中,种种的原因致使对原有文章的删削、挖改;思想上重视儒家著作,轻视科技著作;这是该书的不足之处,总体来说在保存我国古文化古籍方面功大于过。由于近代历史的原因,《四库全书》在这200多年来也流离失所,文源阁本、文宗阁本和文汇阁本已经遗失。其余的文渊阁本今藏台湾省,文津阁本藏北京图书馆,文溯阁本藏甘肃省图书馆,经过战火浩劫的文澜阁本经补抄才基本补齐,藏于浙江省图书馆。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志怪小说,作者清代的蒲松龄。《聊斋志异》全书有短篇小说491篇,是我国文言小说集大成者。内容上包括传奇、志怪、轶事等,以狐、魔、花、妖的轶闻轶事来概括当时的社会关系,幻化离奇,对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进行了有力的批判,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美好愿望。《聊斋志异》以形象鲜明的人物、曲折离奇的情节、简练的文笔、严谨巧妙的结构著称,以独特的思想风貌和艺术风貌吸引着三百年来无数的读者,是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最高峰。

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纪晓岚以笔记形式编写的志怪小说集,主要搜集了当时中国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之流传的乡野怪谭,或听闻的奇情轶事。同《聊斋志异》一样,纪晓岚也借神仙鬼怪反映当时社会,折射出当时官场腐朽昏暗堕落之百态,暗含着对宋儒理学多谈论疏实践的不满,对道学家的虚伪矫作卑鄙作了辛辣的讽刺,而对生活在底层的广大人民以深刻的同情和悲悯。鲁迅曾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阅微草堂笔记》作高度评价:“惟纪昀本长文笔,多见秘书,又襟怀夷旷,故凡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固非仅借位高望重以传者矣。”

红楼梦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著名的长篇小说。前八十回为清代曹雪芹所著,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续作,写于表面上繁荣而危机四伏的乾隆时代。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通过贾府这个典型的贵族世家盛极而衰的变化,揭露并批判了封建统治阶级奢侈淫靡、腐烂透顶的生活。以及他们残酷压迫与剥削劳动人民的罪行,曲折地展现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作品在鞭笞封建制度维护者贾政、王熙凤、贾珍、贾琏等人的虚伪丑恶本质的同时,又满怀热情,歌颂了贾宝玉和林黛玉思想一致、生死不渝的纯真爱情和反对封建主义的叛逆性格,并以深厚的同情,赞扬了晴雯、鸳鸯等丫环面对封建恶势力,宁死不屈,勇于反抗的精神。

《红楼梦》展现了封建社会广阔的生活画面,形象地反映了复杂尖锐的矛盾和斗争,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面镜子。作者运用精炼朴素、优美生动的语言描写,精心塑造了一系列富有典型意义和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这种深刻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的统一,使得这部作品成为古典小说中现实主义的高峰。高鹗的续作,基本上依照原书线索,完成了宝黛爱情故事的悲剧结局,使得这部小说能以故事大致完整的形式流传下来,但从思想上和艺术上都远远不如原书。

辞源

《辞源》是我国第一部大规模的语文辞书,始编于清光绪年间,至1983年才完书。《辞源》是在旧有字书、韵书、类书的基础上,吸收了现代词书的特点编制而成。全书以语词为主,兼收百科;以常见为主,强调实用;是一部综合性、实用性较强的百科式大型工具书。《辞源》共四册,收词近10万条,综计解说约1200万字,是几代学者辛勤整理的结晶,也是我国著名的工具书之一。

马氏文通

《马氏文通》著于1898年,是我国第一部现代语言学研究中国语法的著作,它运用西方语法体系来研究汉语,是中西方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在我国语言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马氏文通》作者为晚清马建忠,他看到清政府遭遇列强侵略和瓜分危机,深感痛心,探索科学救国道路。他认为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本语言在于,作为知识的载体汉语太难,而汉语的难点就在于汉语中的语法规范没有被揭示出来,遂著《马氏文通》。《马氏文通》虽有很多弊病,但它一经出版就受到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梁启超的热情称颂,近百年来对语法学的研究和评论也自《马氏文通》开始。如果没有《马氏文通》,中国的语法体系建立可能更晚一些。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是古代收字最多的字典,全书共有47035个字,它也是世界上收字最多的字典。这部字典是康熙五十年(1716)由张玉书、陈廷敬等30人奉敕编纂而成的。本书中用的是部首排列法,分成214个部首,又根据十二地支把全书分成子、丑、寅、卯、巳、午、未、申、酉、戌、亥12集,每几又各分上中下,并把214个部首按照笔画数目分属在12集里。字典的释字体例是先音后意。每字下面先列历代主要韵书的反切,随即便解释字意,每意之下一般都引古书为证。如果这个字有别音别意,便再解释别音别意。这部字典正集前面列有总目、检字、辨训等韵等;正集后面赋有备考补遗等;备考收入的是无从考据的字。补遗收的是无从考据的字。补遗收的是按音义可增入正集,但没有增入的字。《康熙字典》收字极多,有些在一般常用字典辞书里查不到的字,在这部里均可以查到。1991年,我国编纂的《汉字大字典》出版发行,共选收了5600字。

清末四大谴责小说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把大量出现于戊戌维新变法失败以后,以暴露社会黑暗,政治腐败为中心内容的小说称作“谴责小说”。刘鹗的《老残游记》、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的《孽海花》被称为四大谴责小说。

经济科技

明清经济

在农业方面,明清时代最重要的是引进一批新的农作物品种,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等,大大丰富了中国人的饮食。其中高产粮食作物玉米和甘薯的引进对缓解人口饮食压力作出很大贡献。农业方面另一成就是棉花的推广,棉布衣料走向民间。在商业方面,明清时代的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形成较大的商业中心及商业巨子。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是这一时期最显著的经济特点。

摊丁入亩